《2024美国基金业年鉴》给我们的启示:(一)海外基金发展趋势

文摘   2024-07-10 19:29   中国  


ICI(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刚刚发布了《202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国内一般翻译为《2024美国基金业年鉴》(以下简称年鉴),主要回顾了2023年美国及全球的基金发展趋势。

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全球各国经历不同利率周期的大环境下,通过观察中外基金发展趋势上的异同,或许可以为我们研判国内公募基金的发展趋势提供一些思路。

阿祖拟分三篇,解读一些年鉴中的数据,希望给大家一些思路。

三篇分别介绍全球趋势、美国趋势、美国投资者特征,并对比国内的现状,提供一些个人视角的解读

先说定义

ICI中对美国基金的定义和国内的略有不同,对于不熟悉的小伙伴,这里先给出区别:

1、US Investment Company,由于美国的基金多数为公司制,因此这个company指的是基金,包括了mutual funds / ETF / closed-end funds / UITs等美国主流基金品种,类似于国内含封闭式基金在内的全部公募基金

2、Mutual Funds,主要指美国的共同基金,包括货币基金,但不包括ETF,类似于国内除ETF之外的公募基金。这个分类方式和国内不太一样,美国基金业年鉴中的ETF一般单独分类,而国内ETF主要归在指数基金分类中

3、Open-end Funds,包括美国mutual funds和ETF,对应国内的开放式基金

4、Open-end Long-term Funds,是去掉了货币基金的Open-end Funds,类似于国内的非货基金


- 01 全球基金规模及结构 -

经过2022年的下滑之后,2023年全球基金规模迎来明显反弹。

2023年全年,全球基金数量达139,982只,存续规模达到68.9万亿美元,为历史次高(仅次于2021年);年度基金规模增长速度为14.6%

同期,国内公募基金规模为3.7万亿美元,占全球基金规模的5.6%,规模增速为6.2%

在年鉴中,ICI将全球基金规模快速反弹归为以下几个原因(以下为直译):

1、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胀缓解速度较快速;

2、全球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共同行动,降低了通胀及稳定了预期;

3、宏观环境得到改善(仍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中美关系(之于TW)、红海地区局势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从表述上看,ICI认为宏观环境是导致基金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缘政治。

下面具体看看数据。

首先,从全球基金产品数量分布来看,分2个视角:

1、从产品类型分析产品数量

全球来看,高达58%的产品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19%为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其他占比23%(其他包括保本策略基金、房地产Reits等);

对比国内同期,产品数量也在屡创新高。2023年末,国内公募基金数量为11,528只,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比为63%,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合计占比为23%,其他类型基金占比为14%

从产品数量上看,国内公募行业发行了大量的权益类基金,其数量占比更高,这点与全球的发展并无明显差异。

2、按地区分析产品数量

相对于产品数量,规模当然更重要。

有意思的是:基金行业发达的美国,基金规模全球第一,但是数量占比仅7%

年鉴中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基金持续发行+持续清盘,过去几年的基金产品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而亚太地区,基金产品数量占比达到29%

国内同期,公募基金数量已经占到全球8.2%,高于规模占比不少。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基金行业发达与否,不以产品多寡作为标准

其次,从全球基金规模来看,同样分2个视角:

1、按地区,看基金规模

美国,毫无疑问是全球基金发展最好的国家和地区,基金规模33.6万亿美元,占全球的49%,实实在在的半壁江山。

其次,同为老牌的欧洲区域,基金规模21.5万亿美元,占比达到31%

再次,亚太地区,基金规模9.7万亿美元,占比为14%

同期(按年末汇率换算,下同),我国公募基金规模3.9万亿美元,在全球占比5.6%,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不到。

2、按产品类型,看基金规模

全球基金规模中,股票型基金规模31.8万亿美元,占比高达46%

这一比例很高,但是在2021年最高峰时,股票型基金规模33.6万亿美元,占比高达47%

其次,全球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达12.9万亿美10.4万亿美元7.3万亿美元,依次占比为19%15%11%

反观国内,2023年末,股票型基金占比10.3%,债券型基金占比19.3%,混合型基金占比14.3%,货币基金占比40.9%

显然,从基金规模的结构化可以看出,国内和海外的基金行业还是区别巨大的:

海外基金规模以权益类为主,国内以低风险的固收类为主。

造成国内和海外基金规模结构化差异的原因,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权益市场的表现,海外权益指数牛长熊短,国内不说了;

2、我国的资管体系主要围绕在商业银行及其下属理财公司展开,这点在年鉴也有提及,后文会说;

3、居民投资偏好趋于保守、储蓄偏好更高,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流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这点在年鉴有提及,但暂时不在本篇讨论。


- 02 全球长期基金净流入 - 

2023年,全球长期基金(可以理解为非货基金)净流入金额高达7,810亿美元

最大的增量来自于债券型基金,从净流出2,600亿美元,到净流入6,31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投资者预期全球利率进入稳步下行通道,希望搏取资本利得。

股票型基金也获得明显回流:从净流出2亿美元到净流入2180亿美元,而ICI认为这与股票市场表现正相关。

从地区看,净流入贡献最大为亚太地区,其次为美欧地区。

具体数据为:

亚太地区净流入3,860亿美元,美国净流入2,870亿美元,欧洲地区净流入1,500亿美元。没想到,亚太地区贡献最大。

而国内2023年非货基金净流入约为417亿美元,贡献了亚太地区的11% / 全球地区的5.3%。比例与国内公募基金的规模占比相当。

此外,货币基金迎来爆发。

2023年,对全球各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货币基金的超级大年

全球货币基金净流入1.5万亿美元

从地区来看,美国毫无疑问是第一大流入地区,货币基金净流入达1.1万亿美元

而前一年的2022年,美国的货币基金就已经净流入了1万亿美元了。

亚太地区2023年货币基金净流入为1,360亿美元,也是连续第二年提速净流入。

国内同期,货币基金净流入为829亿美元,占到了亚太地区的大头,占全球的5.5%

当然,流入美国货币基金和中国货币基金的资金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这点在年鉴中也提到了:

美国更多是由于”其货币基金收益达到15年来的新高“。

中国则是因为降息


-03 全球基金生态 -

1、基金投资话语权

年鉴分析了基金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股票和债券市场。

2023年末,全球资本市场中,权益类资产和债券型资产合计规模为257.4万亿美元

而在这当中,基金规模/资产高达27%,是非常具有话语权和定价权的。

而国内的数据为:

2023年末,中国资本市场的标准化金融资产,即权益类(总市值算)和债券类资产合计规模32.7万亿美元,占全球比15.3%

国内公募基金合计规模3.9万亿美元,占国内金融资产的比例为12%

可见,国内公募基金的定价权不足海外的一半。

分开股票和债券来看,公募基金持仓A股5.2万亿元,占比6.7%(按流通市值算的话会再高一些)

公募基金持有债券15.9万亿元,占比10.2%

因此,无论是金融资产的整体规模,还是公募基金在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距离国际平均水平,我国仍有差距。


2、家庭资产配置

从家庭持有基金的情况来看,美国很特别。

年鉴中,ICI将美国归类为资本市场型经济体(Market-Based Economies),而将欧洲和日本归类为银行型经济体(Bank-Based Economies)。

前者更依赖资本市场,因此家庭资产的22%配置基金,仅12%在银行。

而后者则相反,大部分资产都在银行,以日本为例,居民存款和基金的比例约为10:1

而我国肯定也是归在后者,即银行型经济体。

2023年末,我国金融机构的住户存款为137万亿元,而基金规模中约50%来自于居民,为14.6万亿。两者比例为9.38

如果仅对比银行资产和基金投资金额,我国的情况更靠近日本的情况,但居民购买的各类理财产品、私募基金没有计算在内,实际比例应该比这个数字低一些,但是和美国仍有很大差距,特征更像日本,为银行型经济体。

而国内还有一个特点,家庭资产配置最大的比例为房子,这里不再展开。


3、降费趋势

以欧洲为例,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基金费率。

无论是权益类基金,还是固收类基金,费率在过去三年持续下行。

而且,很有趣的一点:

基金加权平均费率持续低于简单平均费率。

意味着投资者的资金逐步向低费率基金归拢。

(美国其实也如此,后续篇幅也会展开解读)

同样的,国内基金降费趋势已经开始,但两者出发点不完全一样。

1、国外的降费是整体、综合性的降费。是市场化以及行业竞争的结果,由基金发起人自行决定,更多是商业决定。

2、国内基金降费,目前主要按照基金类型来,由监管统一指导。目前主要针对权益类基金降费,更像是消费者没赚钱之后,行业提供的消费者投诉解决方案。

3、国内固收类基金还没开始降费,虽然也有少数个案(例如:纯债基金管理费0.2%/年,一般标准为0.30%/年),但这是基金公司自己的禀赋,99%以上基金收费都是统一的。

不过如果我们看图上的费率水平,国内公募基金收费,尤其是固收类基金的费率,似乎并不是很贵(笑死)。


至此,本篇主要内容完。

做个小结

2023年,全球基金规模迎来复苏性反弹,但仍未达到2021年的高点。

全球基金均迎来较大规模的净流入,且全球基金的降费趋势延续。

显然,全球的基金规模和结构,与国内现阶段公募基金的发展现状有较大的出入

这体现在:

1、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资本市场和基金的发展程度远不及海外国家。

2、从产品类型分布来看,权益类基金是国外规模最大的基金类型,而国内则是货币基金为主的固定收益类基金。

3、以欧洲为例,全球基金降费已成为趋势,而随着配置型策略增加、投资者认知的提升以及指数基金的加速发展,基金费率将越来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4、海内外,基金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特征大不相同。乐观一些的说法,便是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在家庭配置基金上的特征,将在第三篇中展开。


- END - 

点赞在看

(如果你认为内容有价值,记得关注并⭐星标,获得自动推送)



特别提示
本文仅基于公开可查数据进行信息的总结、梳理和分享。文中部分内容或略有调侃,仅为增加可读性,不针对任何基金公司、基金产品或基金经理,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所引发的亏损,本公众号及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文所提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泄露天基
打工,最紧要系开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