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强大的行动助力工具,我用了2年,从没失望!
文化
职场
2025-01-16 16:19
中国香港
开篇先提一问:你能清晰的想起五天前自己做过的事情吗?很多人可能连“五天前”是哪天都没印象了吧?好,放宽一点,你拿出日历去核对吧,对准具体是哪天之后,你能想起来当天自己都做过什么事情吗?除非那天你恰好经历了特别事件,否则很多人依然难以想起“五天前”自己做过的事。就比如说我,若不是强逼着自己搜刮各种细节和线索去回忆,在不用力的情况下,我的记忆就只能追溯到“前天”,而且我也只能大概回忆到些许模糊的痕迹。我们很多人高估了自己的记性,同时也低估了自己的忘性。这就是基本情况,很多人连几天前自己做过啥都想不起来,正因为想不起来,所以有些人在做回顾的时候,经常会说,“去年的我又是好像什么也没做的样子,真是对自己感到失望!”人的记忆有限,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所以----这就是记录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它可以刻录我们活在过去时间中的真实自我。想要了解一个国家,其中离不开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去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但研究历史需要什么?需要史料,史料就是对历史事实的记录。
过去的封建社会,对历史事实进行记录是史官得专门去做的事情。对于自身,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往往也离不开“个人的历史事实”,但是这些“个人的历史事实”需要有人去记录呀,所以这时候,我们来做自己的“史官”。通过准确记录关于自身以及与自身相关的各种数据,可以为未来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足够的资料支撑;除此之外,记录还有诸多妙用。尽管我在记录这条道上才走了两年半(坚实走了两年半),但我已经切实的感受到记录对于我的重大作用,它对我是有赋能的。在这里我可以分享一个最大的体会,即,“记录本身是能够带来力量的!”两年半之前,我开启了轮计划,用于记录“有关于写作的纯时间”,每当我进行有关于写作的活动,我都会摁下秒表记录纯时间,精确到分钟。
尽管起初记录时间还要进行频繁的自我提醒,甚至有时候也会怀疑记录时间本身的意义,但在我完成第一百100小时的纯时间记录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态慢慢变化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一件小有成就感的事。如果说纯100小时是一个小节点性时间,那么第500个小时对我的触动就更大了,因为到了500小时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似乎还有点小厉害的事情,我开始佩服自己。在等到第1000小时的时候,这是一个更富有象征意义的节点性时间,因为纯1000小时,让我想到的是“一万小时定律完成了十分之一”,那么接下来第二个十分之一也不难了吧?到了现在,两年半时间,我已经累积到了2000小时+的写作相关时间,还在持续......
其实从第500个小时开始,我的时间记录就已经不需要什么“坚持”了,因为记录时间这件事已经从“我得去记录”变成了“我想要把这件事持续下去”。没有记录过的人,可能无法体会到什么叫做“记录的规模效应”,就因为我记录到了500小时,所以我觉得自己挺牛逼,也仅仅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挺牛逼的事情,所以我想要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继续让自己显得更牛逼。这个事情也让我有一个体会,即,你做什么事情,要是能够把目光拉的长远一点,那么你去做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你会更有耐心。话说回来,这个“更牛逼”并不是为了给外人显摆,其实我更想强调的是,这个“更牛逼”是来自于我对自己产生了认可。换句话说,因为做了记录这件事,所以我自己的认可度更高了;所以为了让自己更加认可自己,当记录到达一种能够令到自己自傲的规模之后,我就会想要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老实讲,这么多年来,很多事情我确实坚持过也放弃过,但如果说有什么一直没放弃的,或许就只剩下记录这件事;它确实是我持续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情之一,因为它真的让我持续受益。除了从记录上感受到的力量和它对我的赋能之外,这两年来对于记录的探索,也让我发现了有关于记录的一些妙用。自然,我们这个问题的前提得是,尽管你不喜欢这件事,但你最终还是因为某些原因而不得不去做。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改变在不得不学的过程中对学习的厌恶情绪?缘起是这样的,由于丈夫总是会习惯性的去挑人毛病,即在他眼中,他总看到的是妻子不足之处,久而久之,他越发感觉自己的妻子毛病太多,没法继续爱下去了。这个事情让他恐慌,因为理性告诉他妻子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只是他真正苦恼的地方就在于:如何纠正自己总爱盯着他人缺点的习惯性眼光,从而更多的关注到妻子的闪光点,并进一步发自内心欣赏妻子?为了让自己能够重新爱上妻子,他做了一件事情,即,他决定开始写日记,内容是每天在日记里记录至少一件妻子让他觉得欣赏的事情。他悄悄写满一整年之后,他把这本日记交给妻子,妻子哭的一塌糊涂。但这个过程里,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因为越是记录,他发现妻子的那些闪光点完全掩盖掉了那些他想要抱怨的地方;他终于能够做到发自内心的欣赏自己的妻子,他成功的重新爱上了自己的妻子。写日记记录对于某个人或事物的欣赏和喜爱,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到它的优点和闪光点,从而重新审视和重构我们的认知和态度。所以对于那件你原本抗拒但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为了能够重新建立起对它的欣赏和接纳,不妨从每日记录这件小事做起,每当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你有了好的感受,你可以记录,你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你可以记录,你所做的事情被他人肯定,你可以记录----什么事都行。再一次的,我们又发现了“记录”这玩意的妙用,不是吗?某种程度上,减肥可以看成是一道数学题,因为减肥的过程,本质就是人体吸收的卡路里和被身体消耗掉的卡路里之间的博弈,倘若消耗的卡路里大于吸收的卡路里,那人身体上的存肉就会被不断的“燃烧”掉。所以要减肥的话,就需要长期去考虑卡路里的吸收量和卡路里的消耗量。有人从节食的角度去减肥,说自己每天就只能吃多少,这或许是不够的,因为ta还没有同时考虑每天会消耗多少;卡路里消耗得多的时候,比如你做了大量运动,那你多吃一些也没关系,只要保持消耗量大于吸收量就可以了。所以,吃多吃少并不是关键,背后的卡路里差值才是关键。有些减肥人士会长期记录自己的卡路里账户,比如去计算每一次吃进去的食物包含多少卡路里,去做一次运动预估又消耗量多少卡路里,ta们可能会随身携带小本,认真甚至苛刻的去记录自己的每一笔卡路里进账,以及没有例外的记录每一次卡路里消耗事件。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账本会让ta们做事束手束脚,可不吗,谁叫你想减肥?减肥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要不然你也不会有无法减肥成功的困恼。尽管表面上ta们因为这个账本有些被束缚住了,但实际上这却可以解放ta们的行动。比如,你可能会看到ta们有时候也吃的很多,但最后ta们也减肥成功了,为什么?因为ta们记录的账本能让ta们做到心里有数,这个账本提醒ta们,允许开怀畅饮,但同时ta们也要做到更多的运动。或者他们不愿意多运动的话,就在相应的日子里减少卡路里摄入量。总的来说,盯住卡路里差值来减肥,其实会让人的行动更灵活;而这个账本,本质上就是ta们的差值计算器、每日算术练习本。记录的妙用当然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比如记录可以为你提供有效的复盘提供资料支持,还比如可以用记录的方式来提高技能学习,《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用录像的方式来提高投篮技能就是一个参例......我发现,面对生活中困扰我们的一切,其实记录都有可能提供助力并且能够帮助人带来改变。知识星球里越来越多人被我拉上“做记录”的战车,也有越来越多人从0开始积攒到自己的第一个“100个小时”、“500个小时”、“800个小时”,并在这个记录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记录所能够带来的力量和助力。未来我还会坚实的记录下去,星球里的伙伴们也会一直记录下去,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不妨来星球看一看,在这种氛围里耳濡目染,相信你可以更轻易的开启你的记录之旅,最后让记录这件事成功变成你行动上的强大助力,扫下方二维码,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