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通了三件事
文化
2024-12-19 16:18
中国香港
尽管这三件事都是我关于自己的一些思考和醒觉,但我相信它们一定是可以为某些人带来启发的,因为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都携带着整个人类历史浓缩的图景,大致的人性都有共通之处,用荣格的话说,我们背后都有一样的“集体潜意识”。了解自己其实是了解ta人的捷径,我也通过了解自己来了解大家,希望这次分享对你有用,都是很用心的体会,认真点读,你会收获更多。以前即便我自律,我也不好意思说自己自律,一说这个词,我就会感觉不好意思,会害臊到生理性的头皮发麻,那时候谁要说我自律,我都会急着上去澄清一番,非要“谦虚”的说:“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所以,那时候,我的每次自律都很艰难,每次都需要很用力才能坚持,而且在自主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坚持很久。现在我发现我不一样了,当别人说我自律的时候,我会发自内心的认可,“是的,我真的很自律”,有时候我还担心对方只是随口一说,不知道我确实真的很自律呢。现在我的自律真的不一样了,我完全接纳了这个词,我没有了那种想要谦虚的感觉,因为我现在就是自律的人啊,我要是还去谦虚的话,恐怕这种谦虚已经说服不了我。我也不管这样的骄傲别人会怎样看吧,反正这就是我现在真实的感觉,可能也是以前没有这种真实的感觉,所以被人一夸就感觉“冒名顶替综合症”上身,那种急于撇清的姿态,仿佛被人夸自己就像是被骂了一般,所以那时候我确实才没法做到真正自律吧。前些日子和朋友做复盘的时候,我还说自己下半年极度完美呢,过去我是断然说不出这种话的,我会脸皮发烫,但即便此时此刻我再回想当时,我都没觉得那时候自己说的这句话有什么浮夸的,因为那就是我下半年的确实,我确实过的无比充实,是我真正为自己而活的半年,是基于对自我负责和主动意志而活的半年,相比于过去那么多年的浑浑噩噩,这半年,它让我感觉那才是真正的活着,哦,不,不是“它”让我有这种感觉的,而是“我”,是我让自己有了这种感觉。敢为自己感到骄傲,这也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我感觉好极了!希望这种体验某一天你也会拥有,而如果此刻你已经拥有,那么你一定能明白我说的这种感觉是什么。在游戏中,每当我表现到很好的时候,身体就会不自觉紧张,发展到后来,甚至会偶尔颤抖。这种发展变得越来越不对劲,起初频繁的颤抖发生在冬季,彼时我总以为这种身体表现是因为天气冷造成的,可后来发现即便天不冷我也会抖起来。在认真考虑这个事情之后,我才认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颤抖只是躯体化表现。一个可能的思路是,我害怕自己变得耀眼,即,潜意识里害怕自己成功,所以每当在我即将成为全场焦点的时候,我的自我妨碍机制就会强迫性的启动,通过这种身体颤抖削弱来自身表现,从而达到让自己不能成功的目的,所谋甚深,用心险恶,它是真的想让我从此和“牛逼症”绝缘啊!这个思路细思极恐,它让我连连想到我在某些关键路径上的那些“神经质”抉择,真的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骚操作,而且不止一次。比如高考,我竟然在考数学卷的时候,人生第一次破天荒选择题目倒着做,完完全全不把那句“从易到难”的谆谆教导当回事,当时就觉得只要拿捏压轴题,那么整个试卷不就一马平川了吗?最后压轴题是算出来了,我敢肯定最后两道答题,全校就没有几个能像我一样完整做出来的,不过也由于做这两个大题花了太多时间,其中有一题还进行了大面积的重新计算,这就导致我的整个时间节奏都被打乱,于是慌了,后面直接乱套。那是我整个学生时代在数学上考过最差的一次,分数下来之后,好几个老师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数学老师对我是不解的,也是失望的,他那个眼神,我每次回想起来就很难受,因为我平时的数学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好到我可以和数学老师讨论的有来有回,好到他有时候会让别的同学来向我求教,甚至有些男生都不喊我名字,问我问题的时候直接就喊天才——也因此,我在星球里才分享过一个心得,就是如果你成绩好的话,谈恋爱真的太容易太容易太容易,因为你身边都是小迷妹,得亏当时高三以学习为重,不然人真的很难把持住。就这一次迷惑行为,导致后来我对数学的感情都很复杂,或者说扭曲吧,乃至于当时的我根本接受不了复读,就是不想再去面对数学,我当时就跟老师说,除非分数下来之后选不了排名前15的985,否则复读这件事就算了,我那班主任为我感觉惋惜,不过也没办法,分数下来之后,还把我骄傲了一阵呢,总觉得“哪怕数学考烂成这样,排名第5之后的985都随便挑,难道不牛吗?”后来就连选大学都没认真调研,那时候又是觉得“别人花那么多时间去纠结填报志愿这件事,看我喽,整个流程操作下来不到2小时,酷不酷?”认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结果在一种不自知或者说是无知的情况下,那么好的牌就打到稀烂,真的是往烂里打,属实是把四个3拆开来出。除了这件事,在其他一些节点性事件中,我也能找到一些类似的自我妨碍的影子,往往就是快要到耀眼的时候,突然会头脑发热的去“挑战自我”,是当时在那个情绪下会感觉“很值得一试”、“很酷”的事情,同时也是事后无论怎么去想都会感觉到荒唐的事情。不过,也得亏有了这种自我觉察,现在这种自我妨碍的症状才被渐渐矫正了过来,比如过去的两个90天计划,到第二个90天快要完成的前几天,我莫名其妙就很想去投身于网络小说。有意思的是,当我挺过那几天,真的抵达了目标,紧接着又开启了第三阶段90天之后,那种想要看小说的心思也早已经不见踪影。所以,我再一次的明白,这又是一次游戏快要到耀眼时刻的“身体颤抖”。以前对这种事情我缺乏认识,而现在由于对它有了认知,因此我也确实才有了抵抗的力量。这就是“对自己的了解”,即去了解自己身上发生的那些事情是由什么机制起作用的,知道运作原理,你也就拥有了自我反制的觉悟。大家不妨多去了解自己,只有了解才能带来选择,只有了解才能让你知道在什么地方原来存在一些值得慎重对待的关键选择。不了解自我的人,可能就会像我做出的那些迷惑操作一样,压根不知道自己是被某些潜意识操弄着,结果完成自我妨碍任务之后,还要自我标榜那些行为很酷。第三件事,你真的能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当作“修行”吗?我的个人知识星球已经开设三年,尽管加入的人并不是特别多——由于上一条的思考,我现在特别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潜意识里一度被“害怕自己成功、害怕自己耀眼”这一条指令操控着,所以即便开了三年的星球,我也不敢让自己像别的博主一样没有什么心理障碍的去做大肆的“招生”宣传;也好在,今年有了一点好的转变,就跟上一条我说的自我觉察有关,当我知觉到自己存在这种自我妨碍对我的生活有诸多方面的影响之后,我进行了主动的“反制”,就比如现在的公众号,尽管我也没有采用狂轰滥炸式的自我推广,但我已经能每次厚脸皮的在文末放着知识星球的链接,所以,脸皮薄的同学一定要记住了,你的脸皮能不能“厚”起来,真的和自己的自我认知有关,仅仅是喊口号是没用的,当我知道我存在这种“害怕自己成功”的自我妨碍之后,我的脸皮自然而然慢慢“厚”了起来,所以加强对自己的了解很重要,这是对前面一件事的再次强调。别的星球里,提问都是有每月次数限制的,我这里没有,你想问什么都可以,我也欢迎你问,只要我懂,我都说,对于这些问题,我是乐意去回答的,我的一个原则就是,如果问题适合发挥,我会尽量按照写文章的方式去回答,我在公众号一年才能发几篇啊?不说我每天频繁的日常分享,就单看我回答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两千两百个左右,这是一个从前我想都不敢想的数量。由于知识星球里面的提问都是来自于具体个人,都是一些很切实、很接地气的生活问题,因此,大多数的问题都会涉及到个人生活的痛苦和困惑。在安慰朋友的时候,你会感到捉急吗?你会感到无力吗?你会因为安慰朋友而变得脾气暴躁吗?你会被朋友的负面情绪卷入吗?如果你对这些有所体会,那么你一定可以理解我的处境,因为我就是在反复干这样的事情,起码反复干了一千五百次。而且我干这件事,全都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不是说一声“宝宝,来抱抱”就可以——我不记得我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我相信我的很多回答,某种程度上确实提供了这样的情感功能。但这只是功能之一,因为我写那些回答,不仅仅是安慰对方,还得能让对方看到一些事实、真相,我还得据理分析,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对方带来启发,看到更多的选择,或者有时候需要把ta们“打”醒,这个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帮助提问者进行“心智化”运作。我在星球里说,我回答前两百个问题的时候感觉还好,那时候星球刚开,是新鲜期,有热情,可后来回答到六七百个,我的精神状态已经开始受到一些影响,为什么?你想想,若你朋友一天跟你哭三回,你每一次把ta“哄”回来,是不是需要去深入的共情,去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去了解和体会对方所受的痛苦是什么?即便能把朋友安慰好,你也会有很大消耗的,对不对?我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要干。那时候我压力很大,每天都想着要不要关停知识星球,反正这么小的规模,压根谈不上什么赚不赚钱的。那时候我最心疼的一类人,就是心理咨询师,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心理健康的咨询师,由于经历过太多的来访者之后,反而心理变得不健康了——这是心理咨询行业里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好在,我顶住了压力,没有在当时选择和大家“分手”。不“分手”是基于我要实践这样一个重大的觉悟:我把这一切当成了一种个人修行。因为我了解到,每当我去共情ta人的负面情绪,在我自己也深受影响的时候,若是我仍然需要写出能对提问者有帮助的回答,我就需要让自己从那种情绪中走出来,也就是说,当我被这些负面情绪卷入之后,我还得让自己从中挣扎着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我自己的心智化历练!事实证明,我的抉择是对的,这三年走过来,我对情绪的掌控力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另外,也是这样一次次的历练,这些过程还真的使得我学到了许多大大小小处理负面情绪的好办法——这些历练之后的发现,使得我受益匪浅。并非虚言,对于我来说,“负面情绪”这种东西,已经变成了一种可以被我利用的利好资源,上一次推送的分享里,其中有一条就说,我把经历负面情绪这件事当做电影大片来欣赏,你以为我在开玩笑?那是真的!不过我也理解很多人的不能理解,这就是我在星球里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事,做不到的时候就是完全的难,说它难的时候并不是在夸大,而做到之后就是完全的简单,说它简单的时候也确实不是在凡尔赛,做到和做不到之间,仿佛有一条明晰的界限区隔开了两者,一面体验的是挣扎而不得,另一面体验的是满足且自由,前者总问“我怎么就做不到”,后者也纳闷“我也不理解这么自然而然的事情你为啥就是做不到”,两者的描述都是自身切实的体会,都说了真话,可两者也确实是不能互相共情的,为什么呢?因为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两者确确实实已经处在不同的心理世界里,所以ta们所能笃定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并且能把它当成是自然,只是因为我确实已经做到了,并且也确实让自己跻身于那个心理世界中,而你之所以不理解,确实只是因为我在描述的,对你来说,那纯是属于另外一个心理世界中的确凿——有时候,可能真的需要你也来到我所在的那个位置,你才会多么的赞同我所描述的那种心理事实。这一条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标题说的:你真的敢把自己经历的艰难当成是一种修行吗?我被成全过,也被这种自我修行祝福过,也希望有一天,你可以迎来属于你的祝福。在你面临难题的时候,别忘了这篇文章说的,还可以采用「修行」这种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