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错误的方式拥抱自己

文化   2024-09-05 16:16   美国  

后知后觉看到一些事情,这里做一个提醒,尤其是公众号里的大学生,要专门注意一下。

就是我发现,在大学里,那些每年挂科的学生,以及容易在学习上敷衍的学生,家庭贫困者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初时想到这件事,我以为这是偏见,后来仔细琢磨,加之以我经验到的一些事实进行比对,我发现这个结论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为什么会这样?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到了大学就没有学习能力,学不了大学课程,所以经常挂科?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这些人要是没有学习能力,就根本通过不了筛选,也无法和其他同水平的人踏入同一所学校,那毕竟是赤裸裸的水平筛选,少一分都不行。

直观去看,是这些人到了大学之后,就没有那么用心去学习,换句话说,就是不努力了。

而为什么ta们不努力,不是因为ta们不能努力,其实努力这件事对ta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而问题也出在于“努力”上,它来自于个人历史,那就是......因为ta们高中以及高中之前太努力了,考取大学之前都太过努力了。

总体上来说,我们学生的整个应试学习生涯几乎都是压抑式的,没有几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育,而即便是那些天赋出众的学生想要考取高分也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更别说大多数天资普普通通的学生们,ta们更需要压抑,再推一步,压抑程度更高的是哪类学生?就是天赋和大多数人一样都属于普通水平,但还是来自于较为拮据或贫困家庭的孩子。

这种比同龄人更多的压抑,其实伴随着ta们几乎整个应试学习的生涯,可能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不,我说错了,这类学生或许都没有条件上什么幼儿园,ta们只有从小学开始的记忆,没有这种储备式的学习适应和积累,这意味着,ta们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就需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

在小学、初中的阶段,ta们能上什么补习班吗?能请什么家教来帮自己补课吗?或者自己的家长就有辅导的能力?这些统统都没有,除了学校上课之外,ta们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任何外援助力,包括智识层面的和心理层面的,ta们早早就发现,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更努力的学习,靠自己更多的在学习上投注时间,那些出生贫困或拮据家庭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可能最为羡慕ta人的事情之一,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能上补习班,别看我们现在都可怜那些在上补习班的孩子,认为ta们承受着负荷太重的学习压力,但在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看来,能上补习班已经是十二分值得羡慕的事情,因为那意味着有人辅导,有人帮助自己开外挂。

这类学生可能直到考取大学之前,都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因为一切时间都被用在唯一的学习上了,相比于普通学生的压抑,ta们的压抑就显得更为失衡,由于缺乏外围的心理引导,ta们对自己采取的压抑方式可能是更为粗暴和极端的,这让ta们心底潜抑的那只饕餮巨兽变得过于饥渴和狂暴,一旦到了大学,在这种自由里,这只巨兽一下就被释放出来......

尤其在大学初期,你去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活跃水平过高的,甚至是一些采用各种方式让自己去标新立异的,往往就是那类过去把自己压抑过深的学生角色,因为过去ta们心中那个被摁下去的自我终于可以冒出来透口气,然后就是疯狂的刷存在,极其需要被人群看到,完全不排除学习上的自我放纵,也是ta们用来证明自我存在、证明自身特异性的一种方式,所谓丑人怪事多,过去把自己心理压抑过深的这些人也会在大学这种失去压力约束的境地中尽现浮夸与自大。

ta们在大学期间会极容易相信“学习不重要”以及“60分万岁”这样的论调,其实这是因为过去ta们的心理被过度压抑的一种反弹,一种矫枉过正。

接触这类学生,你会发现ta们对于学习这件事会持有一种较为负面的观点,比如ta们会认为到了大学还在认真学习的那些同学是死读书,心里压根瞧不起这些只会“循规蹈矩”的学生,ta们会认为自身的各种个性发展才是正确的,所以ta们会拼命的去进入各种社团,参加各种活动,而学习权重被削弱到了只需要每天上课去打卡敷衍的程度。

有的人可能会在连续挂科一两年之后幡然醒悟,从而进行止损,好歹挣回个体面,而有的人可能连最后止损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死活混个毕业证,就凭着这份证书上那些过于勉强的参数,恐怕拿着去找工作都会令ta们感到羞耻爆棚,而对于在大城市站稳脚跟这种事,ta们也是缺乏信心的,是怯懦的,ta们能很明显感觉到,人生从离开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和其他同学深深拉开了差距。

我想,看到这篇提醒的人,尤其是那些不幸被言中的一些大学生,我希望你们能意识到,大学里的这些亢奋表现,本质上是一种失控,是一直被压抑着的那个自我跑出来,它疯狂的吸吮和吞噬,到了一种不管不顾的地步,有如几天没吃饭的饥饿乞丐遇到食物后的狼吞虎咽,这是缺乏理智的。

我并不是说这些行为是错的,恰恰相反,我认为它们确实需要表达,因为那里面是真正的自我,有着我们真实的情感和欲望,它关乎我们作为人的核心生命力以及活力,也许在你过去的十几年里没能在学习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就是因为没能带着它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在大学期间,确实是我们可以暂时放下一定的社会化任务的进程,然后重新去链接到真实自我、做回真实自我的机会。

只是,我前面说,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不能解救出自己的一部分,然后就全面否定自己的另外一部分,接着把它贬低的一无是处、不值分毫,这何尝不是走向另外一种极端?等于是把自己撕扯的更为彻底,更为分裂,这断然不会把我们带向那个能健康发展的方向。

总体来说,那些荒废大学的人,对于大学这件事的后悔会来的很快,往往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ta们就已经感觉到后悔,而这种后悔的情绪往往会在参与求职面试的时候达到顶峰,那些挫败让ta们悔不当初,这种时候的ta们恨不得咬牙切齿地把整个大学四年都好好读一遍,可惜那已经是过去时。

有人会觉得到大学时的那些放飞自我,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是拥抱自己的方式,这是一种普遍会在一些大学新生中流行的观点,确实,我们需要拥抱自己,因为大学之前那个被压抑的自己确实值得心疼,因此它值得我们的拥抱,拥抱自己是对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们内在的小孩需要被释放出来,让它能看到阳光,让它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我们需要接触到真实的自我,我们需要链接到生命的活力。

但拥抱,不能以一种错误的方式进行——很多人可能只有等到ta们面临毕业,看着自己拿不出手的成绩单之际,才会深刻意识ta们过去可能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拥抱了自己。

那种以“摒弃过去的一切”、“否定过去的一切”为认知背景的自我拥抱,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自爱,那其实只是一种报复式的过度补偿,这和过去那种为了学习而压抑一切其他需求的做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依然是一种不自爱,所以往往是在大学期间发展出的这些错误的自我拥抱,导致人到毕业进入社会之后,又会发觉到,大学时期的自己也成了一个需要被拥抱被可怜的对象,因为大学时期那种错误对待自己的方式同样造成了另一种层面的自我伤害。

这种自我伤害,即----大学之前以压抑为代价而能进入大学,大学过程中又因过于放飞自我而折损了前途。

前途被折损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去走一条“回去”的路,主打的就是我努力着来大学一趟,最后读完大学,我还是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似乎它以一种类宿命的方式让你看到,那些通过透支抑或者是幸运得到的东西,你最终也无法守住,那些通过过度压抑才考取到好大学的人,当ta们真正来到大学里,也似乎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因而会产生一种其本人所无法整合的亢奋和雀跃,换而言之,ta们似乎隐隐觉得自己配不上眼前这一切——配不上的东西,就会以各种有形无形的方式“还”回去,ta们对待大学生活的方式无疑印证了ta们的不能持有。

是的,“命运”似乎还真的让ta们把自觉不配的那些东西一样样“还”回去了,比如即便考取了好大学,但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张空壳毕业证书,除了这张印刷制品以外,ta们似乎也不能充分的留住那些在大学期间从ta们身上汩汩流过的更为实质、更有品质的东西,换句话说,除了混个毕业证,没有其他实质的获得与成长。

而如果ta们也没有那种能匹配大城市生活的心理状态,那么ta们终究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城市,所以说阶级跃迁为什么难,就是因为你即便可以献祭自身,以某种不可逆的代价到了那个世界去看一眼,倘若你没有匹配那个世界的心理状态,你还是会很容易被现实拍回到原来的位置,一个你认为你就该在那里、只能在那里的地方。

我看到过那些太过用力才考取到好大学的人,ta们中的许多个在大城市里“混”个一两年就跑回家乡去了或者一毕业就已经“滚”回家乡去考公务员,ta们是真的为了学成后回去建设家乡吗?也许吧,但有几个同学跟我说,ta们是没信心在城市混下去,那种没信心的感觉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和我说这话的时候,ta们正愁着怎样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

大学期间,真正爱自己的方式、正确拥抱自己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好好读书,无论如何,这都不会让你大学毕业之后去后悔,去“大学”,终究还是先要以学习为先的,其他的事情可以发展,但千万不要以忽视学习作为代价,大学不学习是很蠢的行为,等你将来就会知道这种行为有多么愚蠢。

惯常后缀:1、怎么坚持自律学习100天?,2、知识星球从这里进入

白诗诗
点击名字可以看见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