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效率爆表的人?

文化   2024-10-24 16:16   四川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讲一些有关于“效率”的内容。‍‍

效率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效率呢?

不过,我这里要着重提一个,就是效率的前提。

效率的前提是什么?

效率的前提是积极,这是一句粗话----人都不积极,谁还在乎个屁的效率?!

在得过且过的时候,躺平的时候,消极的时候,你会在意效率这件事吗?你不在意,哪怕再多的时间被肆意挥霍,你选择的也是无视;

可如果这时候你真打算做点什么,比如学习,你会在意效率吗?你在意,你很在意,你甚至会走入另一种极端,这时候你恨不得一秒钟掰成两瓣花。

人的心态变了,时间似乎也变得更为金贵。‍‍‍

积极就是一个关键,我们需要、也有义务让自己保持积极。‍‍‍‍‍‍‍‍‍‍‍

那么,怎么让自己更好的保持积极呢?‍‍‍

基于我自身体会,这里分享我践行的两点。‍

第一点,就是你最好能给自己设置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不要说说而已,而是真去做----去做了,你就会发现这个做法真的很有好处。‍‍‍

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为期90天的挑战任务,这真的完全地改变了我的生活面貌。‍‍‍‍‍

与此之前最大的一个区别是,我每天醒来睁开眼,我就知道我的一天要去干什么,意识极为清醒,目标极为明确,每一天都是那么的“清晰”。‍‍‍‍‍‍‍‍‍‍‍‍‍‍‍‍

这带来什么?就是一种高度的自觉性,以及能让你保持一种高敏感的自我觉察。‍‍

当你放纵的时候,你能立刻知道自己是在放纵,自我监控的随时在场不会让我的行为跑的太远。‍‍‍‍‍‍‍‍‍

当你消极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去把自己调整到积极的状态----至少你知道你该那么去努力。‍‍‍‍‍‍‍‍‍‍‍‍‍‍‍‍‍‍‍‍‍‍‍‍

第二点,给自己一点静下来的时间去捋一捋思路。‍‍‍

能帮到我的一个习惯,就是在这种消极低靡的时刻,我会拿出纸笔走到某个犄角旮旯,或者方便的话,找个能躺的地方,就在那里构思接下来可以做点什么。‍‍‍‍‍‍‍‍‍‍‍‍‍‍‍‍

或许这是一个可以下划线的句子:人往往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办而变得消极,同时也往往会因为找到了一点思路而变得积极起来。‍‍‍‍‍

小tip,我发现有时候,用纸笔去写,往往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思考质感。‍‍‍‍‍‍

当然,我这里并不为推销纸笔,你去散步也可以,走着走着你的郁闷就散开了,走着走着你的思路也就来了,而当你有想法或者变得平静,你就可以回到工作中,你终于找回了状态。‍‍‍‍‍‍‍‍

当然,无论是书写或者散步也都好,最要不得的是刷手机----这是最没用的,带着消极情绪刷手机,越刷越沉溺,宁可跳河洗个冷水澡也千万别刷手机,好不?

总儿言之,在发现自己的消极心态已经无法让你继续工作的时候,要允许自己静一静。‍‍‍‍‍‍‍‍‍‍‍‍‍‍‍‍‍‍‍‍‍‍‍‍‍‍‍‍‍‍‍‍‍‍‍

写这类文章,免不了要分享一些“干货”,就是所谓“高效技巧”之类的,咱也不能免俗,毕竟大家确实需要这类东西,不过在这类内容展开之前,我这里再强调一件事,也是需要大家去注意的:效率并不等于效果。‍‍‍‍‍‍‍‍‍‍

效率是什么呢?就是拿到写作话题之后,我龙飞凤舞嘎嘎写,思路顺畅如行云,一天几千个字不成问题,这就是效率。

那效果是什么呢?是我这篇文章发出后取得的阅读反馈,看的人多,文章受捧,这才是有效果。‍‍‍‍‍‍‍‍‍‍‍‍‍‍‍‍‍‍‍‍‍‍‍‍‍‍‍‍‍‍‍

我这里想提的一个看法是----我们不光是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做事效果。‍‍‍‍‍‍‍‍

我知道有一种极为忙碌的人,实际上ta们的做事效率是相当之高的----不高能嘎嘎处理那么多的事情吗?‍‍‍‍‍‍‍‍

但做事高效,并不一定就代表你做的这些事有效果。‍‍‍‍‍‍

都知道二八定律:我们做事的成果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关键少数。‍‍‍‍‍‍‍‍‍‍‍‍‍‍‍

所以,要知道,即便你高效率地处理了一百件事,但其中大部分都不一定能给你带来什么事业成效。‍‍‍‍‍‍‍‍‍‍‍‍‍‍

就好比我每次辛辛苦苦写的文章,最后总是因为没能取到一个好标题而让阅读量惨淡收场,呜呼哀哉!‍‍‍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取标题”这件事就应该被视为重中之重,它是属于影响主要成果的那20%。‍‍‍‍‍‍‍‍‍‍‍‍‍

这也是我要批判自己的地方,就是过去我在“取标题”这件事上太过于忽视----过去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件挺浪费时间的事情。‍‍‍‍

我还真认真计算了一下,如果再随意取个标题就把文章发出去,那么阅读量肯定还是三四千的模样,但如果我能取个好标题,得到超过一万的阅读量,那岂不是说,我取标题的价值等于我多写了两篇文章??‍‍‍‍‍‍‍‍‍‍‍‍‍‍‍‍‍‍‍‍‍‍‍‍‍‍‍‍‍‍‍‍‍‍‍‍‍‍‍‍‍‍‍‍‍‍‍‍‍‍‍‍‍‍‍‍‍‍‍‍‍‍‍‍

如果我一篇文章写作时间是10小时,岂不是说,为了能让一篇文章取得好一点的阅读效果,为这篇文章花费整整20个小时去考虑标题的事情,都不算过分???‍‍‍‍‍‍‍‍‍‍‍‍‍‍‍

这么一想,我过去还真是太傻了,我不应该再以“为取标题花太多时间”为耻。‍‍‍‍‍‍‍‍‍‍‍‍‍‍‍‍‍‍‍‍‍‍‍‍‍‍‍‍‍

可尽管认识到这一点,当我打算这么去做的时候,内心上还是有点抗拒的。‍‍‍‍

到了这个时候,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有很多忙碌的人无法坚决地践行二八定律,为什么ta们无法坚决地进行“断舍离”,就是因为----我们情感上已经习惯那种忙碌着的感觉。‍‍‍‍‍‍‍‍‍‍‍‍‍‍‍‍‍‍‍‍‍‍‍‍‍‍‍‍‍‍‍‍‍‍‍‍‍‍‍‍‍‍‍

你要知道,如果只是写作的话,尤其是写到投入的时候,那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可如果为“阅读效果”考虑,你要让自己去花几个小时考虑标题这个事情,那简直会让人疯掉。‍‍‍‍‍‍‍‍‍‍‍‍‍‍‍‍‍‍‍‍‍‍‍‍‍‍

别说几个小时,就是半小时都让人受不了,因为“取标题”这种事情做起来十分的零碎,东想一个西想一个,不能给人带来“沉浸感”。‍‍‍‍‍‍‍‍‍‍‍

而且你在比较各类标题的时候,也完全不能确定哪一种标题发出去就一定能有更好的效果,所以,在确定标题的时候,你几乎会一直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中----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

老实讲,相比于考虑半小时的标题所需要遭受的折磨和难受,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为一篇文章去写作十个小时。‍‍‍‍‍‍‍

所以说,为了达到“效果”,真的遵循二八原则,有时候要去做的一些事情可能很难受,它会违逆你平时的习惯。‍‍‍‍‍‍‍‍‍‍‍‍‍‍‍‍‍‍‍

家里打扫时的断舍离倒是好说,可如果是工作中的断舍离,很多人就难以做到,就是因为在你决定扔掉某些事、拒绝某些事的时候,你也会陷入焦虑和不安。‍‍‍‍‍‍‍‍‍‍‍‍‍‍‍‍‍‍‍‍‍‍‍‍‍‍‍

忙碌的感觉让人很累,但我们也容易习惯地沉溺在忙碌着的感觉之中,因为这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充实感,而且在我们处理那么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觉自己有一种掌控感,以及,忙碌的感觉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重要。‍‍‍‍‍‍‍‍‍‍‍‍‍‍‍‍‍‍‍‍‍‍‍‍‍‍‍‍‍‍‍

我们情感上没办法割舍那些即便理性认为不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有效率的处理很多事情,但却不能取得什么产出成效的最重要原因。‍‍‍‍‍‍‍‍

那么,该怎么办呢?下面就来到了方法论的部分,也包括我对一些常见方法的看法。‍‍‍‍‍‍‍‍‍‍‍‍

第一个,考虑效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效果。‍‍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二八定律----总是去考虑这个定律,总是用这个定律分析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你的产出效果会更有保障。‍‍‍‍‍‍‍‍‍‍‍‍‍‍‍‍‍‍‍‍‍‍‍‍‍‍‍‍‍‍‍‍‍‍‍‍‍‍‍‍‍‍‍

至于前面说到的情感上我们可能没办法割舍那种忙碌的感觉,好比我也没办法割舍那种投入写作的畅快。‍‍‍‍‍‍‍‍‍

但没有办法,只能刻意去训练自己,刻意去让自己去在意那20%的部分。‍‍‍‍

第二个,灵活性。‍‍‍‍

如果你能让自己长期去做一件事,你就会知道,没有什么方法是永远不变的。‍‍‍‍‍‍‍‍‍‍‍‍‍‍

今天你感觉这个方法挺妙,用了几天,它确实能给你带来一些效果,但过了几天呢?你可能发现这个方法对你失去效用了。‍‍‍‍‍‍‍‍

这是很常见的。

这时候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执着,你要去摸索下一个可用的办法。‍‍‍

每一种方式方法,可能只能在你抵达目标过程中助推你走一段路----这就够了,感谢它们,但不必执着于它们。‍‍‍‍‍‍‍‍‍‍‍

人也是这样,有些人能帮助我们,但没有人会一直帮我们,毕竟人家也有自己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我们紧盯着最终的目标,然后让这种明确的目标感倒逼我们主动地去找出各种具有适应力、助推力的办法。‍‍‍‍‍‍‍‍‍‍‍‍‍‍‍‍‍‍‍‍‍‍‍‍‍‍‍‍‍

你就想想,为什么写方法论的博主们那么多的方法?

我告诉你,其一,是因为ta们确实爱总结,也有总结的能力,总结水平超过一般人,你要是每天都去写作,每天都去总结,你会发现你也能总结出许多的东西来。‍‍‍‍‍‍‍‍‍‍‍‍‍‍‍‍

其二,ta们真的会用到各种方法,而且那些方法可能还是ta们在处理事情卡壳的时候临时想出来的,就比如本文开头写到的,我拿着纸笔去构思下一步该怎么办,那不就是在“想办法”吗?如果办法行得通,那么总结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分享出来了?‍‍‍‍‍‍‍‍‍‍‍‍‍‍‍‍‍‍‍‍‍‍‍‍‍‍‍‍‍‍‍‍‍‍‍‍‍

这里的一个要点就是,你需要保持灵活,总是保持学习力,要能在一个方法行不通之后,能主动去探索或者学习新的效率技巧。‍‍

不断做事过程中,“不断探索方法”这件事几乎会穿插你的整个行为过程,养成这种“见招拆招”的能力,可比习得一两个固定方法有用得多。‍‍‍‍‍‍‍‍‍‍‍‍‍‍‍‍

第三个,重要的是精力管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精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为重要,我想这样基本的认知我们在不同的文章里都能看到,这里不赘述,关键在于执行,可以参考往期文章:精力管理的一些技巧。‍‍

第四个,关于清单列表和番茄钟,我有看法。

清单并不是必须的,有需要的话,你就用,但不必执着于此。‍‍‍‍‍

做事最高效和最低效的人,其实都不使用清单。‍‍‍‍‍‍‍‍‍‍‍‍‍‍‍‍‍

为什么做事最高效的人不使用清单?因为这些人每天要做的事情不会很多,可能就是三件之内的,甚至只有一件。‍‍‍‍‍‍‍‍

你说整天都只是聚焦一个主要事件去做,还需要清单吗?‍‍‍‍‍‍‍‍‍‍‍‍‍

须知,反复check清单也是一种打断,而且清单项目太多的话,就表示你需要来回切换的次数太多----这可都是有“切换成本”的。‍‍‍‍‍‍‍

几分钟来回切换一件事,这让你一整天都没法沉浸去做事情。‍‍‍‍‍‍‍‍‍‍

既然说到“切换成本”,那也这里也说说番茄钟----可以使用番茄钟,但我认为你也不必执着于25分钟+5分钟的模式。

比如说我写东西,到25分钟的时候闹铃响了,如果我正写到兴头上,那么这时候的铃声无疑是一个很令人讨厌的干扰,它破坏我的思路,无异于你游戏打到关键时刻外卖铃声响起。

番茄钟的时间长度要自己定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定义长度,比如工作50分钟再停下来休息5分钟?

而且就我看,番茄钟时间法比较适用于那种偏机械处理类型的工作,对于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它不一定那么试用。

在你没有状态的时候,番茄钟时间法能迅速把你拉入到工作节奏中,但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我建议你按停闹钟。‍‍‍‍‍‍‍

第五个,先达到完成,再去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是不是改不掉?那就不要改了。

嗯,这么说也不对,还是要尽量去改的,但在彻底改掉这个毛病之前,你可以采取一些“过渡策略”。

我这里提供一个,就是:追求完美可以,但需要让自己在完成的基础上去追求完美。

就比如写文章,你先把第一稿完完整整地写出来,这是你写作的第一阶段要做的最为重要的事情----这确实是一条提高写作产出效率的妙招。‍‍‍‍‍‍‍‍‍‍‍‍‍‍‍‍‍‍‍‍‍‍‍‍‍‍‍‍

然后,你追求完美?可以,在第一稿写出来之后,尽情去修改啊,要修改到什么程度,随你愿意。

不过很多人不是这样做,ta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准备上,拿我自己作为批判对象吧,我真的写了许许多多的文字碎片,大多几百字左右,我总觉得,这些东西有一天是可以被我用到文章中去的,我一直沉迷于此,最后我完成的文章有几篇出来呢?寥寥。‍‍‍‍

但现在我真的切换了写作模式,就是前面提到的“总是先把第一稿完整写出来”,这个策略虽然看起来简单到不起眼,但它对我的作用是革命性的。‍‍‍‍‍‍‍‍

第六点,慢下来以及心流。‍‍‍‍‍‍‍‍

慢下来,才能切进入,慢下来,容易让你进入状态。

要谈效率,我们就没法避开“心流”这个词,而“慢下来”,就是进入心流状态的一个“捷径”。‍‍‍‍‍‍‍‍‍‍‍

第七点,一次聚焦一件事。‍‍

这一点地球人恐怕都知道了,但请记得一定要实践到底。‍‍‍‍‍‍‍‍‍‍

我这里能分享的只有一个教训,就是我曾一度同时为五十篇文章而写作----很大胆的设想对不对?‍‍‍‍‍‍‍‍‍‍‍‍‍‍‍‍‍‍‍

我真去做了,我在思维导图上列出五十个写作标题,每当我空下来就去翻牌子,看看我对哪个话题又有了想法,然后我就在导图后面写下自己想写的东西。‍‍‍‍‍‍‍‍‍‍‍‍‍‍‍‍‍‍‍‍‍‍‍‍‍‍‍‍‍‍‍

虽然我想要点名批评这种方法,但它的好处还是值得一说的----就是你会发现你经常有东西写,五十个话题等着你呢,无论你什么时候打开导图,你都能发现有几个话题是能吸引到你的。‍‍‍‍‍‍‍‍‍‍‍‍‍‍‍‍‍‍‍‍‍‍‍‍‍‍‍‍‍‍‍‍‍‍‍‍‍‍‍‍‍‍‍‍‍‍‍‍‍‍‍‍‍‍‍‍‍‍‍‍‍‍‍‍

主要好处说完了,现在批评,这个方法有什么坏处呢?就是让我“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写了太多没办法勾结在一起的碎片,很多看似在同一个主题下写的内容,但它们太杂了,没办法组织在一起,笑话,就好比一个知乎问题下面有几十个回答,每一个回答的角度和写法都是不一样的,你把这几十个答案凑到一块就是一篇文章了?怎么可能。‍‍‍‍‍‍‍‍‍‍‍‍‍‍‍‍‍‍‍‍‍‍‍‍‍‍‍‍‍‍‍‍

我盘算过,若是我努力努力,一天写一篇文章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是用我上面这个方法,五十天之后可以同时给出五十篇文章吗?不能。‍‍‍‍‍‍

事实结果是什么?用这个方法写一整年你都写不出几篇文章来,而我真用这个方法践行了一年时间,很羞愧。‍‍‍‍‍‍‍‍‍

这个教训真真的告诉我,什么叫做饭要一口一口吃,文章也要一篇一篇写,一篇写完再去写一篇----如果是这样去写,我的产量如母猪。‍‍‍‍‍‍‍‍‍‍‍

真的,事情要一件一件做,一件做完再去做一件,你绝对可以从我的这个案例中吸取教训。‍‍‍‍

第八点,养成复盘的习惯。

我没有说“每日复盘”,尽管如果你能做到“每日”,那自然是最好的。‍‍‍‍‍

复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请及时记得把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小技巧记下来,比如今天工作效率很高,那是由于自己做对了什么呢?一定要记录,这是一个特别有用的习惯。‍‍‍‍‍‍‍‍‍

记下来,你就能在下次沿用。‍‍‍‍

按说,很多事情的本质都是殊途同归的,你在做透这件事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心态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在你做下一件事的过程中,可能都会遇到。‍‍‍‍‍‍‍‍‍‍‍‍‍‍‍‍‍‍‍‍‍‍‍‍‍‍‍‍‍‍‍‍‍‍‍‍‍‍‍‍‍‍‍‍‍‍‍‍‍‍‍‍‍‍‍

可以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嘛,做透这一件事的过程,你学到的那些东西,完全可以用到下一次去。‍‍‍‍‍‍‍‍‍

但成为自己老师的前提是,你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及时记录和复盘总结的习惯,这能最大化的帮你榨干每一个经历的价值,形成可复用的经验。‍‍‍‍‍‍‍‍‍‍‍‍‍‍‍‍‍‍‍‍‍‍‍‍‍‍‍‍‍

第九点,把一切当作是一场历练。‍‍‍‍‍‍

不断参加“历练”,不断从这些历练中获得成长。‍‍‍‍‍‍‍‍‍‍

我认为这是一条极为实用且通用的生活信条,如果你真的能把这句话渗透到骨子里,那么这世间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你?‍‍‍‍‍‍‍‍‍‍‍‍‍‍‍‍‍‍‍‍‍‍‍‍‍

你会活成一个具有变态吸收力的人,因为你把一切都当成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样的你没有谁能说你输了,因为你永远不会停止增长。‍‍‍‍‍‍‍‍‍‍‍‍‍‍‍‍‍‍‍‍‍

我这里推荐一个歌者,就是唱《忐忑》《小河淌水》《花海》的龚琳娜,B站上可以考古她的很多视频。

她身上有一个特别触动我的点,就是她歌唱实力已经那么强了,但还是会跑全国各地去采风,去学习各种当地的唱法,她的学习是从来没有停止的。

推荐一个视频,感受一下龚老师的人格魅力: https://b23.tv/mIYZ0Kg。

怎么坚持自律学习100天?

知识星球从这里进入

白诗诗
点击名字可以看见历史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