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缺乏活力怎么办?这篇文章的回答是:你可以用一个目标来激活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会陷入一种对什么也不感兴趣的状态中,是什么导致的?最有可能的一个原因是,你缺乏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 当你有一个奋斗的目标,那么你一定就会有很多的在意和不在意:十分在意那些与你的目标实现相关的事情,不在意那些与之无关的事情。 当你有一个生活目标的时候,你对生活就能表现出一个“感兴趣”的状态。想必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因此ta们会执着一件事,就是:我希望自己有一个能让我甘愿全力以赴的目标,可似乎并没有什么目标如此地吸引我,怎么办? 我想,如果你有什么热爱的事情,并因此被吸引而动员自身去努力,这自然是最好的----也是最理想的。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并不总能遇到如此“理想”的情况,那么怎么办呢? 请退一步吧,看看一种现实版本的解法:你不一定得基于热爱,很多时候,你只要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就可以。 学生时代的时候,你之所以坐在考场参加考试,是因为你有多热爱读书吗?很多人并不是。 可是你也看到了,在一些竞争压力大的班级里,不管是不是真爱读书这件事,很多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学习,不是吗? 我们经常想的是,只有那种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才会甘愿全力以赴,但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其实早已经有过那种全力以赴的经历----只要把我们放到合适的环境中。 所以,感觉生活没劲、感觉down的时候,你完全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嘛,最好是有点挑战性的。 这个目标不一定就得是你喜欢的、热爱的,设置这样一个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能有个东西来激活自己,让自己保持活力,这个目标的设置就是那条运载小鱼的渔船里放进去的“鲶鱼”。 我最近就在死磕一个90天的自我挑战----对,是自我挑战。 为什么要搞这个自我挑战?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当时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了一句话“90天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灵机一动,我想或许给自己来一个90天的自我挑战应该挺有意思的,于是就真的展开了。 这个挑战背后的动机,在知识星球的这个对话里:还真坚持到了现在,我绝对要把这件事做到底----那将会是一件值得自豪的时刻。 说真的,我的生活已经很有没有什么激情,但自从参与这项自我挑战以来,我重新体会到了一丝久违的激情,像重新参加高考似的。 这个事情让我发现,哪怕不是基于热爱去做的事情,你只要自己当真并且投入到自我挑战之中,你同样也能乐此不疲----其实有时候和自己这样较劲本身就是一件挺有劲头的事情。 这里,我想特别补充的一点体会就是----对,你设置的得是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养成习惯之类的太过于平淡的目标。 我并不是说习惯养成的目标不好,而是想说,习惯养成的节奏性有点偏“养生”,有点温吞吞的,没办法很好把自己“刺激”起来。 就我发现,人会走两种状态的极端,一种情况下,当你温吞吞的,那么你的行动可能就会渐渐熄火下去,“慢”养成看似轻松,但失败率很高,我自己也实践过很多的习惯养成,但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没劲。 而设置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你知道自己就是奔着自我挑战去的,你目标感极强,这时候你的状态是怎样的?
你会比较容易被“激活”,因为参加挑战的时候,你多少是能带着点激动心情的。 而且,当你从一开始就定位自我挑战,你出发的动机是明显有指向性、有攻击性的,也就是----你知道你要死磕自己。 就这样的出发动机,能让你比较天然的接受“坚持”这件事,因为你是要挑战自己,肯定需要“坚持”啊!!!相对来说,一般日常性的温吞目标,在你执行期间遇到艰难时刻,在那些需要坚持的时刻,你可能会因为吃苦和难受想要退下来。 可如果你设置的是自我挑战性的目标,那么当你处在相同的艰难时刻,你就会知道,难才是正常的,因为你是在参与自我挑战,这才是你来这里的意义,你需要让自己坚持下去----你会天然地认为自己的坚持是一件“应该”的事情。 能get吗?不知两类目标间的区别,我这里有没有描述清楚,我确实很希望各位能理解“挑战性目标”的不一般意义。
ps.后面还会提到“习惯”,但基本上你都可以给它加上一个前缀去理解----“有挑战性的”。
我在知识星球分享过一次实践体会,当时那段文字的心情比较“真”,所以我这里就不做改动了,让大家原汁原味的体会:都说21天习惯养成,我应该算是亲身实践过这个说法了,我现在已经坚持了28天。 有没有成习惯,还真不好说,我只能说的是没有痛感、没有多少煎熬感了。 最重要的一个感受就是:第一个时期里你会有兴奋感,然后兴奋会消退,这时候会产生内心抗拒,最需要“坚持”的就是这一阵,属于是最危险的时期,你得熬过去。 我之前看过一个说法,说是习惯养成的第一个阶段的心理抗拒出现在第7天,第二个阶段出现在第14天。 就我的体会看,这个说法有一定可信度,我确实在第7、8、9三天有点难受。 不过再往后,行动就没有什么阻滞感了,第14天的时候反抗情绪也有,但我用一顿火锅就把自己哄好了,难度不大。 如果大家也要去“坚持”什么事情,不妨死活让自己熬过第一阶段,熬过这座大山,后面的阻力会小很多。
出了学校之后,你还能按照高中学习那种高强度自律要求自己吗?如果说以前我还不确定自己能不能,但现在我就能骄傲且自信的说,我能、我可以。为什么这么自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件事我已经验证过了。一件做到过的事情,你自然知道自己下一次还是能做到。有了这样的故事,以后你再遇到同等难度的挑战,你也就能说,“问题不大!”,更别说生活中更小的挑战了,你根本不会放在眼里。所以,最好能深刻地逼自己一把,看看自己的极限之所在。当你能看到自己可以到达的高度,你就能知道自己的潜力所在,而当你能真正“看见”自己的潜力,你也就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你会知道自己可以做得到什么,而不是在面临任何困难的时候,内心都在猜疑自己能不能做到。
4、短期的事情,你可以凭着一腔热血冲刺,但长期的事情,你一定要学会享受过程。学不会享受过程会怎样?很简单,那就是你的热血冷却之后,你的行为也就难以为继。一般来说,若是你无法学会享受过程,在你兴奋期消耗完之后的那个过渡期是很危险的,你很可能熬不过去,百分之八十的人会死在这里。所以要两手准备,一个是坚决的决心,这是基础,第二个是,你得学会享受过程。坚决的决心,能帮助你在艰难的时候告诉自己要熬过去,这是来自于意志上的保险,但我们总不能依靠保险来推动自己,不是吗?一定要学会享受过程,只有这样,你才不需要用到那么多的“坚持”,这样的行为才能持久抗摔。
5、对于短期目标,你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但若要挑战一个长期目标,就一定要考虑生活的平衡。我认为我的坚持之所以能成功,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手机上的东西对我的吸引力已经不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手机就是各种娱乐的代名词。哪怕让我完全自由的刷手机,我也快乐不起来,有了这种无聊打底,我才会觉得,与其这样无聊着,还不如去做些有挑战的事情呢。深切体会过无聊的痛苦,其实可以形成一种很好的心理对冲----即,在自我挑战的这条路路上遭遇困难、品尝到痛苦的时候,我能跟自己说,哪怕放弃挑战,也依然要去过一种无聊的生活,那也是痛苦的...所以,何必跑来跑去呢?这个说法对我有强大的说服力,因为我确实体验过无所事事的那种无聊和精神痛苦...反正都是痛苦,选择继续自我挑战不好吗?也就是说,我并没有什么其他重大的需要周全的欲望,所以我这种自我说服的方式才能成功。反过来讲,如果你的生活还有太多需要“爱”的东西,那么你在执行这个长期计划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周全考虑的,不然那些得不到表达的欲望就会成为你路上的阻碍。
行为和行为之间有关联,习惯和习惯之间自然也不例外,其实有时候,你只要看清楚这些习惯之中哪一个处于核心,那么,你只要去坚持那个核心习惯,其余习惯都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比如,写作习惯就比阅读习惯更为核心,当你养成写作习惯,你的阅读习惯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而反过来就不一定,因为你要持续写作就必然需要长期保持输入,而你保持长期阅读并不必然需要你去保持输出-----没有哪个作家是不阅读的,但爱阅读的人并不都习惯去写作。 写作习惯的建立还会“附赠”你很多的好习惯,比如思考的习惯----写作必然需要思考,反过来就不一定。 一定要注意到,有些习惯比其他的习惯更为核心、更有支配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用的观察。 这么去看,你会发现:生活中那些有着各种好习惯的人,ta可能并不是一个一个好习惯去养成的,而完全有可能是因为ta固执的坚持着某个核心习惯,然后,其他好习惯也“鸡犬升天”、“蔚然成风”。 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你贯彻锻炼这个核心习惯,那么其他关联习惯也很容易形成,比如你会很自然的注重健康饮食,为啥?因为你可不想自己辛苦锻炼的成果被糟糕的饮食习惯毁掉。 同时,你可能也会注重早睡早起,你会让自己更规律的作息,这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去锻炼。 最后,你的时间管理习惯也得以养成,因为你需要腾出时间锻炼,你需要更加注重时间管理,同时也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只要贯彻核心习惯,其关联习惯就能轻易形成----希望这个观察可以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