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缺乏增量资金?

文摘   财经   2024-11-13 07:45   上海  






2024







作者:谭逸鸣/何楠飞


摘  要

1、上半年增量资金在哪?

通常意义上,我们将债市参与方大致划分为配置盘与交易盘,前者一定程度具备天然多头属性,比如银行自营、保险机构等,而后者则是在各类资产的边际定价当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

今年上半年,债市行情演绎可谓是波澜壮阔,无论是利率还是信用,抑或是短端和长端,随着“资产荒”逻辑的不断演绎深化,曲线整体平坦化下移,期限利差、信用利差以及品种利差均极致压缩。

这背后既隐含着市场对于基本面以及政策面的偏弱预期,同时也是增量资金不断涌入的结果。回顾来看,增量资金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渠道:首先,4月以来监管层面明确禁止手工补息,存款理财化现象一定程度影响银行和非银流动性结构,非银流动性相对充裕,加大了对同业存单、信用债和中短端利率债的配置;第二,保险机构整体也处于久期欠配的状态中;第三,房地产市场增长动能相对不足、股票市场整体震荡走弱,增量资金更多流向债市,尤其是银行理财、货基为代表的广义基金,成为助推上半年债市走牛的力量之一;第四,“大行放贷、小行买债”格局延续,叠加季节性配置需求,上半年农商行利率债买入力度增加。

2、增量资金流向在变化?

9/24,随着政策转向,债市逆风因素逐渐积累,增量资金的流动开始演绎不一样的逻辑:第一,房地产市场活跃度边际回升;第二,股票市场吸引了不少增量资金,成交活跃度持续在高位运转。

受上述因素影响,居民财富分配的方向正发生变化,相较上半年资金流入固收类产品为主,当前债市增量资金流入相对不足。相应地,银行理财的规模自8月以来就已逐渐进入增长乏力的状态,政策转向以来则更是延续了这一趋势。

往后看,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市场风险偏好或将持续提振。于债市而言,受市场预期改善、地产市场活跃度提升等因素影响,一方面或难以期待大规模增量资金流入,尤其是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这类主流边际定价群体。另一方面也需警惕资金流向改变所致的广义基金负债端持续承压,该类机构作为推动上半年债市走强的主要力量之一,若面临较大赎回压力,将对债市形成一定冲击。

若在此主线上继续演绎,基本面修复或难以证实,债市尽管不会呈现大幅度趋势性反转,但下行空间或短期内还是会受一定约束,尤其信用品种,在增量资金有限的状态下,行情难以趋势性开启,且隐藏的波动不会小。

当下而言,债市延续震荡格局的可能性较高,年内政府债供给或成为债市的主要扰动因素之一,此外,若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向好,也将对长端形成压制。10年国债利率按2.1%-2.25%的区间判断,考虑到短期内基本面以及配置力量的情况,逢回调考虑交易与配置,做陡曲线或是较优的选择,关注政府债供给与货币政策错位配合所带来的交易机会,长端仍需保持一份审慎。

信用债方面,需关注流动性和负债端的稳定性,年内若广义基金负债端进入新的稳态,或将迎来配置机会。当前期限上关注中短端信用债以及调整带来的长端配置机会,品种上考虑流动性较好的二永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此外,新一轮债务置换有望于年内开启,城投债或可进行适当挖掘,获取票息收益,但也需兼顾票息保护和流动性损失的平衡。



报告核心图表(点击可查看大图,完整图表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风险。



报告目录



债市供需一直是市场走势决定因素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当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基本面等维度短期内陷入难以证实或证伪的阶段,增量资金成为了市场重点观察的边际变量。

站在当时点,我们聚焦债市增量资金。

1
上半年增量资金在哪?
通常意义上,我们将债市参与方大致划分为配置盘与交易盘,前者一定程度具备天然多头属性,比如银行自营、保险机构等,而后者则是在各类资产的边际定价当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

今年上半年,债市行情演绎可谓是波澜壮阔,无论是利率还是信用,抑或是短端和长端,随着“资产荒”逻辑的不断演绎深化,曲线整体平坦化下移,期限利差、信用利差以及品种利差均极致压缩。

这背后既隐含着市场对于基本面以及政策面的偏弱预期,同时也是增量资金不断涌入的结果。回顾来看,增量资金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渠道:

首先,4月以来监管层面明确禁止手工补息,存款理财化现象一定程度影响银行和非银流动性结构,彼时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所增加,通过发行存单补充负债缺口,这也致使了存单提价现象的持续存在。

与此同时,理财、货基等广义基金规模攀升,叠加存款利率下行,非银流动性相对充裕,加大了对同业存单、信用债和中短端利率债的配置,包括对长端利率债的交易博弈趋势,助推“资产荒”行情的进一步演绎。

第二,今年以来,保险机构整体也处于久期欠配的状态中。

近年来,保险机构逐渐成为为债券市场上的重要投资者之一,持债品种以利率以及地方债为主,而信用债主要持有高等级长久期品种,截至2024/9,持债规模近3.7万亿元,主要持有地方债、政金债、国债等,信用类资产主要持仓中票。

保险机构负债端比较稳定,且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因而是债券市场上除银行自营之外的另一典型配置盘,持仓债券久期相对较长。从配债节奏来看,保险机构净买入现券规模与10年国债利率走势大致呈正比,即在债市下跌时增加配置规模,而在债市上涨时减持。

2024年上半年,“资产荒”逻辑的进一步演绎深化,与此同时,保险机构负债端规模持续提升,致使保险欠配压力较大,净买入现券规模与10年国债利率走势阶段性背离。

9月末随着债市利率大幅上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大现券买入力度,单日净买入规模创近两年来新高。

具体聚焦今年而言:

一方面,在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的背景之下,市场对于寿险需求的释放支撑保费收入同比高增。

另一方面,负债端扩容的同时,市场资产供给端稀缺,尤其是今年地方债发行偏慢,信用债也迟迟不放量,保险机构欠配压力较大,尤其是久期欠配。

相应地,2024年以来保险机构加大了对超长端利率债的买入力度,其他期限利率债的净买入规模也不同程度增加,推动期限利差极致压缩。

第三,房地产市场增长动能仍相对不足、股票市场整体震荡走弱,增量资金更多流向债市,尤其是银行理财、货基为代表的广义基金,广义基金配债力度加大,成为助推上半年债市走牛的主要力量之一,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货基、纯债基规模均较年初大幅增长。

第四,中小银行贷款投放偏弱的现象延续,在“大行放贷、小行买债”格局之下,叠加季节性的配置需求,上半年农商行利率债买入力度持续增加。

而后随着政策转向,债市逆风因素逐渐增加:

9/24,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陆续公告,一方面是增量政策加力支持稳增长,另一方面是地产调控进一步宽松,政策转向之下,市场风险偏好得以提振。

10月以来,地产成交活跃度有所提升、股市表现走强,叠加此前理财赎回潮的影响逐渐淡化,增量资金的流动开始演绎不一样的逻辑,债市进入“逆风”状态,这从9月末以来的市场表现便能观察到,商业银行二永债、信用类资产利差均大幅走阔。


2
增量资金流向在变化?
9月末以来,股市走强、债市波动加大,地产成交边际回暖,资金流向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第一,房地产市场活跃度边际回升。10月各类城市房地产成交面积均显著回升,9月末以来,四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出台,多地陆续出台地产优化政策,稳地产信号持续释放。

从地产成交高频数据来看,41W(10/6-10/13)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大幅改善,42W(10/14-10/20)延续回暖态势,其中,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同比转增,43W(10/21-10/27)增幅扩大,环比维持正增长,二手房成交同环比均维持正增长。

第二,股票市场吸引了不少增量资金,成交活跃度持续在高位运转。9/24以来,全A成交额、换手率大幅反弹,两融余额整体持续上升。

而受上述两项主要因素的影响,居民财富分配的方向正在发生着变化,相较上半年资金流入固收类产品为主,当前债市增量资金流入相对不足。

相应地,银行理财的规模自8月以来就已逐渐进入增长乏力的状态,政策转向以来则更是延续了这一趋势,即使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短期内理财的规模也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当然,这与理财自身业绩下滑或也有一定关联。

10月中上旬,理财破净率大幅上行,赎回压力增加,进而传导至公募基金,这期间,基金买盘大幅增加,净卖出利率债、二永债、同业存单、信用债等品种。

往后看,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望逐步落地,市场风险偏好或将得到持续提振。于债市而言,受市场预期改善、地产市场活跃度提升等因素影响,一方面或难以期待大规模增量资金流入,尤其是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这类主流边际定价群体。另一方面也需警惕资金流向改变所致的广义基金负债端持续承压,该类机构作为推动上半年债市走强的主要力量之一,若面临较大赎回压力,将对债市形成一定冲击。

短期内,若在此主线上继续演绎,基本面修复或难以证实,债市尽管不会呈现大幅度趋势性反转,但下行空间或短期内还是会受一定约束,尤其信用品种,增量资金有限的状态下,行情难以趋势性开启,且隐藏的波动不会小。

中长期来看,当前经济基本面边际好转,但持续性仍需等待时间验证,支撑债市走牛的逻辑未发生趋势性逆转,叠加货币政策支持性立场之下,资金面预计将维持平稳偏宽格局,债市利率上行风险或较为可控。

当下而言,债市延续震荡格局的可能性较高,年内政府债供给或成为债市的主要扰动因素之一,此外,若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向好,也将对长端形成压制。10年国债利率高点按2.1%-2.25%的区间判断,考虑到短期内基本面以及配置力量的情况,逢回调考虑交易与配置,做陡曲线或是较优的选择,关注政府债供给与货币政策错位配合所带来的交易机会,长端仍需保持一份审慎。

信用债方面,需关注流动性和负债端的稳定性,年内若广义基金负债端进入新的稳态,或将迎来配置机会。当前期限上关注中短端信用债以及调整带来的长端配置机会,品种上考虑流动性较好的二永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此外,新一轮债务置换有望于年内开启,城投债或可进行适当挖掘,获取票息收益,但也需兼顾票息保护和流动性损失的平衡。


风险提示


1、政策不确定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超预期变化;

2、基本面变化超预期:经济基本面变化可能超预期;

3、海外地缘政治风险: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可能超预期,海外市场波动存在不确定性。




END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利率专题:债市缺乏增量资金?》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1日
报告撰写:谭逸鸣S0100522030001;何楠飞S0100123070014

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注册分析师,基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观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研究人员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投资者适当性说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民生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民生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民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境内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客户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是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咨询服务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客户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发送本报告金融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从其他机构获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本公司客户。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谭谈债市
脚下有路,心中有光,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民生固收谭逸鸣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