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逸鸣/韩晨晨(联系人)
摘 要
1、2024,专项债的发行情况如何?
截至2024年10月28日,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为38503亿元,同期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发行规模与往年相当。
今年以来,已发行30021.98亿元的普通专项债和8481亿元的特殊新增专项债,以及3476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其中1667.57亿元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
从资金投向来看:2024年,城乡建设、交通建设仍是专项债的重点方向。
2、2024,哪些城投承接了专项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14日,2019年以来全国一共有2488个发债城投平台承接了专项债项目(包括下属子/孙公司为承接主体的平台),其中2024年以来有1328个发债城投平台承接了专项债项目,其中2024年首次承接主体的共167家。
城投平台数量较多,但区县级平台专项债资金占比较小,投资项目较零散。从地区看,浙江等省份较多城投平台承接专项债,资金占比较低。不同行政层级城投平台在专项债项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城投评级中,AAA评级城投专项债资金占比相比2023年有所提升,AA评级城投占比下降。
3、承接专项债的城投,存量债表现如何?
2019-2024年承接专项债城投的存量债规模约85%估值低于3%,还有15%存量债的估值高于3%,或存在一定挖掘空间。
共1201家有存量债城投今年参与承接专项债,其中约90%的城投存量债估值低于3%,10%的存续债估值在3%以上,其中7.2%的存量债估值在3%-3.5%,2.3%的估值在3.5%-4%,0.6%的估值在4%以上。
信用利差方面,信用利差在50bp以内、50-100bp、100-200bp和200-300bp的占比分别为13%、71%、14%和1.4%。
另外,对比一下拿到专项债和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历年发行和净融资、以及有息债务的情况,可以看到:
(1)拿到专项债的城投债券净融资今年大幅下降,而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债券净融资虽也下降,但降幅不大。
(2)拿到专项债的城投有息债务增速逐年放缓,2024年更明显下降,且低于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有息债务增速。
报告核心图表(点击可查看大图,完整图表详见正文)
首先我们先简要梳理一下2019年以来专项债发行的情况,相比之下2024年以来发行至今整体进度偏缓慢:
(1)从发行规模看,截至2024年10月28日,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为38503亿元,同期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发行规模与往年相当。
新增专项债包括特殊新增专项债(“未披露一案两书”)和普通新增专项债,特殊再融资债包括特殊再融资一般债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本文主要研究普通新增专项债。
今年以来,已发行30021.98亿元的普通专项债和8481亿元的特殊新增专项债,以及3476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其中1667.57亿元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
(2)从资金投向来看:2024年,城乡建设、交通建设仍是专项债的重点方向。
注:其他包括高质量发展补短板、能源、区域发展、灾后重建、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等。
城乡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市政建设、城乡发展、乡村振兴等;
交通建设包括机场港口、交通基础设施、铁路轨交、停车场、物流等;
社会事业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卫生、民生服务、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
进一步聚焦微观主体层面,专项债给了谁?
注:一般而言,新增专项债资金用于到项目当中一方面是给到城投平台,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到政府各办局后通过建筑单位直接实施。我们主要聚焦梳理前者。
2024,哪些城投承接了专项债?
2019-2024年承接专项债城投的存量债规模有12万亿,约85%估值低于3%,还有15%存量债的估值高于3%,或存在一定挖掘空间。
另外,对比一下拿到专项债和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历年发行和净融资、以及有息债务的情况,可以看到:
(1)拿到专项债的城投债券净融资今年大幅下降,而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债券净融资虽也下降,但降幅不大。
(2)拿到专项债的城投有息债务增速逐年放缓,2024年更明显下降,且低于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有息债务增速。
具体来说,对于各省份的净融资情况:
(1)浙江、江苏、天津、湖北拿到专项债的城投2024年净融资转为负,但是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净融资依然为正;
(2)山东、广东、福建、四川、陕西拿到专项债的城投2024年净融资减少,但是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2024年净融资反而增加。
(3)上述省份对应拿到的专项债资金规模也较高。
另外,对于各省份的有息债务增速情况:
(1)各省份拿到专项债的城投有息债务增速逐年放缓,但是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2023年有息债务增速明显增加,2024年又明显减少;
(2)各省份拿到专项债的城投有息债务增速基本均低于未拿到专项债的城投有息债务增速。
(3)拿到专项债资金规模较高的城投所在省份对应的城投有息债务增速近几年也大幅下降。
分析师承诺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境内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客户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是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咨询服务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客户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依据。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发送本报告金融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从其他机构获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本公司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