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荷,见字如面。
听孙双金老师上《月光曲》,我觉得自己收获满满,废话少说,直接上我的学习笔记,需要学习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注:文字稿系作者听课笔记整理,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课前谈话:认识学生姓名牌,并且夸赞。
1、看图(咪咕音乐节),你看到了什么?
表扬学生,既有自己看到的画面,也说了自己联想的画面。
2、追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去听音乐?
教师讲述自己女儿抢周杰伦演唱会门票的事。音乐的魅力在哪里?走进课文,读课题。
1、你了解贝多芬吗?学生答。
教师总结贝多芬的一生。(从小喜欢音乐,26岁丧失听力,54岁失聪。)
2、听《月光曲》,你听到了什么?你听出了什么?
3、出示文段,读传说,说传说。
关注两个“著名”,这个曲子怎么来的却是“传说”,什么是传说?不一定是真实的为什么要学呢?
4、出示名言。
生读,贝多芬是这样说的,他是这样做的吗?
三、走进茅屋 听到渴望
1、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质疑,教师不断表扬学生,教师提问:为什么弹了一曲又弹一曲?
2、出示课文2.3.4自然段,个人读。
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呢?师生合作读第4自然段。
3、盲姑娘说了两次话。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什么意思?“听过几次”就能自己弹说明?
★盲姑娘是随便说说吗?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教师板书:走进茅屋 听到
4、表面上写贝多芬断断续续听到琴声。听到兄妹俩的谈话,实际上贝多芬听到了?
什么叫语文水平?语文水平:表面是两兄妹的对话,再深一层是盲姑娘对音乐的热,再深一层对音乐的渴望。
让我们带着对这两兄妹的理解,再读一次。读出盲姑娘的渴望。读课文4自然段,补充板书:渴望
四、走近兄妹 巧遇知音
1、出示课文5、6自然段,学生读最后三句盲姑娘说的话。
2、什么是“纯熟”?仅仅是听出纯熟吗?什么样的感情?
高手才能听出感情,盲姑娘不仅听出了技术,也听出了感情。
3、为什么用两个“您”?
师范读,学生读。
4、从一首曲子就能判断出人,这位盲姑娘是贝多芬的什么?
板书:走近兄妹, 遇知音
5、学生补充板书,语文课要学会推敲。
6、板书“巧”,总结:你想,一个大音乐家,在这样的乡村里居然遇到了知音,他多么高兴,多么激动,所以他再弹一曲。
五、走进心灵 创作神曲
1、总结三幅画面。
★出示7、8、9三个自然段。
★个人读,教师读第二自然段,多么贫穷,多么善良,多么热爱音乐的姑娘,贝多芬触景生情,创作了《月光曲》,《月光曲》写了什么?写了三幅画面。
★生读1~3句,用四字概括,读出自己的画面。
读4句,什么画面?
读5.6句,生说画面。
★教师总结:
微波粼粼 舒缓之美
彩云追月 轻快之美
巨浪涌岸 激昂之美
借三幅画面,表达音乐之美,借联想画面,写出音乐之美。
2、配乐朗读,学生推荐。
学生读得不理想。教师指导:什么叫好的朗读?念与读不同,教师示范,再请一位同学。
3、听着这样美妙的音乐,盲姑娘有什么表现?“恬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两个“看到了”?
4、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就是《月光曲》。齐读。兄妹俩激发了贝多芬的情感,创作了神曲。(板书)
5、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再次出示贝多芬的名言。
6、为什么《月光曲》这么著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情感优美 旋律优美 传说优美
所以明明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因为传说优美而代代相传。
结课。
【我的感受】
1、孙老师很擅长表扬学生。
本节课一开始就从姓名的角度去表扬孩子,后来在课中又不断表扬,不断激发他们思考并回答问题。
比如:一个孩子名字里有“泽”,孙老师说名字里有“泽”的人都很厉害,比如毛泽东、江泽明,还有你。
“雅曦”是温暖的、文雅的、积极乐观的女孩子,她的姓名牌上还写了拼音,这样的细节让人觉得很温暖,一些孩子的名字因为有了不常用的汉字,不保证上课的老师都会念。
表扬孩子爱思考,有学问,所以提出的问题很深刻。
当学生达到“知音”这个要点时,老师和孩子握手,表扬孩子在课堂上是老师的知音……
我飞速地记录,但是也没有记全,反正就是不断表扬,不断激励,值得我们学习。
2、以问促读,激发学生思考,亲自示范,带领孩子们朗读课文。
3、我们上课的时候很难控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孙老师并不熟悉学生,但是他随意叫学生,学生总能达到要点。这个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可能是我们功力太浅,所以学习永远在路上。
在最后的讲座《简简单单教语文》中,孙老师重点讲了两点:一是朗读和诵读是教师的基本功。二是教学生提问与思考。在这里,我不多啰嗦了。反正听了孙老师的课,佩服至极。
我是青荷,一个爱学习的中年小姐姐,也是尘埃一样的普通老师,感谢每一位阅读者、关注者、点赞者、在看者、转发者……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愿我所思所写对你们有帮助,愿你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不平凡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