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荷,见字如面。
当我看到这个视频的题目,我的头脑中产生了疑问:作为一个一线语文老师,必备的基本功可以说没有十条,七八条总是有的,怎么说只有两条呢?难道只有两条是最关键吗?
我带着疑问看视频。
王崧舟老师说,一个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专业基本功主要是两条。
第一条是完全独立的文本解读能力。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之下,给你一个文本,你怎么来解读这个文本。
第二项基本功是课堂教学当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你怎么应对?
我们说孩子们需要有语文核心素养,其实语文老师也需要有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样的意愿去学习。你有没有这样的时间,这样的成本去学习。
这两项基本功,说实话,作为一个一线的普通老师,确实很重要,但很难高水平。
先说第一项,不借助课外资料,似乎我们不能备课。
反正我感觉每次上课都是急急忙忙翻看一下课本的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的课后习题,然后看一下教参就准备上课了。
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细细琢磨,有的时候讲完课文,我感觉学生吸收得不理想,当然我知道这里面有我的原因,但是班主任工作占据了太多太多的时间,以至于自己静下心来备课的时间少之又少。
于永正老师说,他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
动笔写教案之前,于老师还会看课后的学习要求,一般课后学习要求就是教学目标,这些目标达到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就基本上达到了。
关键是这个教学目标怎么设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一般我们会化解成一个一个的任务,用学习单或者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形式去引导孩子们自己学习。
然后仅仅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是不够的,比如三年级生字新词该怎样学习?写字教学并没有体现在课后习题和语文要素中,究竟怎样教,我们依然迷茫。
然后是虽然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语文要素,然而怎样达成语文要素,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琢磨。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每个人感受到的新鲜感的词句可能不是一样的,究竟什么样的词句具有新鲜感呢?这或许就是我们需要教的,然而,如果不去细想,不借助名师教学实录,我们无法知道哪些词句是具有新鲜感的。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用哪些办法去感受?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一线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有的时候脱离资料真的感觉无从下手。
不过通过学习,我至少纠正了自己一点。那就是备课的第一步是备朗读。我以前基本上就是匆匆看一遍课文就备课了,不会去细细朗读,或许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朗读中迎刃而解吧!
然后我也将努力挤时间去尝试不借助辅导资料,通过素读课文备课,这样备下来的课一定是简单的,没有太多辅助的东西干扰的,或许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吧!不过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可能我还是需要查找资料。因为功力太浅,不能误人子弟。
第二项基本功对于新老师也许尤其不那么友好,课堂会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教室里突然来了蜜蜂,课堂沉闷学生不举手,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似乎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这个基本功只能是老师利用自己的机智想办法去化解,这当中也有经验问题和教师自身学习的问题。多学习,或许我们才能更容易化解课堂上生成的问题。
关于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网上有很多,我看了很多,但是可操作的方法不多,因为生成的问题不同,班情不同,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不断看名师课堂实录,跟着名师学习如何引导,如何化解。
王崧舟老师有一次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有个孩子说邱少云是傻瓜。第一次王老师没有处理很完美,但是第二次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处理就很理想了。
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全场安静了,王老师也停顿了十秒钟,接着王老师用低沉的声音问孩子:“孩子,你不希望邱少云死是吗?”孩子点头。“我理解你的心情,将心比心,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好好活着呢?”孩子非常认同老师说的,王老师接着说:“这样的希望,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我相信在邱少云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有——我要活下去。”然后王老师话锋转换,巧妙地引到了正题。
教学机智不是一下子就会有,它会随着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累积经验后不经意间出现。
语文教学的路很漫长,也许还有荆棘丛生,一边学习一边前行吧!青荷今天的思考就在这里了。
我是青荷,一个爱学习的中年小姐姐,也是尘埃一样的普通老师,感谢每一位阅读者、关注者、点赞者、在看者、转发者……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愿我所思所写对你们有帮助,愿你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不平凡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