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张学伟老师学习:教学设计的三个“着力点”

文摘   2024-09-08 21:00   湖南  


大家好,我是青荷,见字如面。

今天分享我最近学习的关于教学设计第二篇学习笔记。

(注:文字稿系作者学习笔记整理,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教学设计能力至少包含三种能力:

解读文本的能力,课程内容开发能力,活动策划能力。

【思考】

文本解读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设计,比如《月光曲》这篇课文,有的老师侧重理解“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感悟贝多芬同情穷人的思想感情,侧重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有的老师则侧重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创设情境迁移运用词句,指导学生积累运用词句;有的老师侧重行文方法,学习“事物+联想”的方法,并且指导学生实践。

不同的解读就会有不同设计,强化我们的文本解读,对于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我们要警惕“文本解读”式讲读教学。

如今的语文课,已经不都是单篇教学,语文课型还有“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所以我们老师不仅要有单篇教学研究,还要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和思考哦!

统编语文课堂提倡用任务去串联知识,这也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的方法。

张志公先生认为技能的掌握不能通过口耳相授,而必须通过亲身经验,只有在个体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获得。所以喜闻乐见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实践,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真正获得语言。

一、着力阅读——厚。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学设计怎么走向“厚”的阅读呢?

(一)从一篇走向一本书

在名著类选篇的课文教学中,不局限于课文,应该将人物的命运、性格勾连名著,用名著的背景映射人物的悲喜。

例:《猴王出世》教学第一步:阅读猴子跳跃奔走的一段话,体会短句的节奏轻快,正好暗合猴子喜欢动,蹦跳欢快的样子;

第二步:阅读猴子的对话,体会猴子语言的急促,凸显猴子调皮可爱、急躁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西游记》中各种情景,让学生想象猴子的语言;

第四步:分析课文中孙悟空的两次出世“石猴出世”“猴王出世”,链接原著,还有哪些出世?(“齐天大圣”出世、“行者”出世、“斗战胜佛”出世……)

(二)从一篇走向一个人

比如鲁迅单元,课本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的阅读可以是无限的;课堂的空间是有限的,学生课下的追寻和思考是无限的。

(三)从一篇走向一类书

四年级“现代诗单元”“童话单元”;五年级“散文单元”“民间故事单元”“古典名著单元”等都是引导学生走向“广”。

【思考】

我记得很久以前我上公开课《剥豆》,我买了一本毕淑敏的文集,先了解了作者的语言风格,然后在课堂上也引入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类比阅读,我觉得教一篇课文,不仅仅要教一篇课文,还要打开学生阅读的大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辨,学会启迪。

所以当我打开课本,朗读课文的时候,我就试着思考能不能用各种方式打开孩子的阅读之门。

阅读与积累对于语文学习是很重要的。

二、着力表达——“活”

迁移,是教学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课内迁移,深化主题。

例:《鹬蚌相争》中引导学生从鹬蚌争吵的语言,发现“争吵语言”的特点:说狠话、用短句、针锋相对。然后创设情境:鹬和蚌被渔夫捉进篓子里还会怎样争吵?

《祖父的园子》精彩语段的仿写。

(二)生活迁移,活化语言

例:《白鹭》“那……的……,……之一份则……”在小动物描写上的运用。

《观潮》潮来之时忘记写人?不是忘记,而是顾不上。写作秘诀是“我在现场”,用这样的办法写“暴雨袭击”“漫天大雪”。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思考】我认为课内说话或者写话训练应该要节节课要有,或者是运用课本中的好词好句,或者是运用课文上的行文方法。

不管是哪种,我们都应该学会让学生从文本里吸收语言或者行文方法,为自己所用,把课文里的词句或者方法变成自己的语言。我认为这样的课才能促进学生语言的真正习得。

三、着力策略——“用”

统编教材当中阅读策略是单独成单元的,所以整个教学设计可以围绕某一种方法、某一项技能或者某一个策略展开。

例:支玉恒老师的《为人民服务》根据议论文的特点,设计了围绕着“句读”和“层读”两种阅读方法展开教学。

《匆匆》一课,支老师全课只有三个环节: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

语文教学设计还可以有其他的着力点:思维的训练点,文本的关键点,情感出发点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思考】吴忠豪教授说,当下很多老师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语文课程内容,所以语文课上完了,学生留下多是教材内容的痕迹,而不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

语文课应该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设计也应该不是以文本分析为主,而是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

我们的语文课可以借用“语文+练习”的教学范式:三分之一的时间侧重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积累;三分之一的时间侧重于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方法的指导目标明确集中,重在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侧重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表达实践活动。(此段来自于吴忠豪教授《语文到底教什么》,我觉得很经典,对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指引,所以我用粗体特别强调。)




我是青荷,一个爱学习的中年小姐姐,也是尘埃一样的普通老师,感谢每一位阅读者、关注者、点赞者、在看者、转发者……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愿我所思所写对你们有帮助,愿你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不平凡的自己,加油!



END



跟吴忠豪教授学习:统编教材中年段语文要素解读

低年级语文课常规口令

跟薛法根老师学习:教学设计的三个优化

一年级拼音究竟需要怎么教?













青荷小语
初心似荷
笃行致远






青荷小语
走了这么远,我想去寻一盏灯,或许它在文字后面,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脚边盛开的残丛小菊,将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走了这么久,我依然想寻那一盏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