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荷,见字如面。
在网上看到很多人看《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在豆瓣有两万多人点评打分,大量的人在读这本书,究竟这本书有什么魔力?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值得一读。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技能提升和个人成长的著作,书中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及心理表征的建立,来提升个人在某领域的技能水平。
(注:以下文字稿系作者学习笔记整理,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驳斥1万小时定律可以玩一个巧妙的思想游戏,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提出的沙堆悖论。
★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不论基因遗传可能在“天才”取得的成就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他们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地利用了那一能力而已。
★教育或训练的目的变成了帮助人们发挥他的潜力,以便尽可能充分地填补那些缺陷。这意味着,可以采用一种特定的方法来进行那种假设了预定极限的学习。
你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训练,将那种天生的才华充分提升,而且,如果没有获得这样的练习,你的完美音高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人们一般认为,如果你天生就不具备适当的基因的话,练得再多,也无济于事。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在许多案例中,那些已经超常发展了某项技能或能力的人,在另一些行业或领域则出现了退化。
★“折弯幼枝效应”:如果你将一根刚刚长出来的幼枝稍稍折弯一点点,那么到最后,那根树枝生长的位置,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而如果你去折弯已经长成了的树枝,这种影响则小得多。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有些人的表征比其他人更详尽、更准确,而且,他们还能描述关于背景的细节,比如说,描述画中的蒙娜丽莎在哪里坐着,以及她的发型和眉毛的模样。
★从一个人开始学习音乐算起,到他写出一首真正杰出的乐曲,平均需要20年的时间,一般也不会少于10年。
★在专业的或商业的背景中涉及提高绩效和表现时,正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改进相关的技能”,而不是“我们怎样传授相关的知识”。
★只有少数一些人才能在特定领域中获得成功,只有那些逻辑思维清晰和“擅长数学”的人才能进入数学领域;只有那些有运动细胞的人才能进入体育领域;只有那些在音乐上有天赋的人才能真正擅长演奏某种乐器。这种想法,使得人们以此为借口,不去追求他们原本可能真正喜欢做、也许还很擅长的事情。因此,他不想堕入这样的陷阱。他说,“所以,一想到这些,我便想去试着做一些与我曾做过的全然不同的事情。我想证明,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首先,找位好导师;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然后是保持动机;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对业余歌手来讲,在课堂上,他们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歌声表达关爱,并且感受唱歌时的那种纯粹的愉悦。对专业歌手来讲,在课堂上,他们要全神贯注地观察声音技巧、呼吸控制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这样的专注,没有乐趣可言。
★反复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这三个F,其实是以字母F开头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以及纠正(fix it)。
★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你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我是青荷,一个爱学习的中年小姐姐,也是尘埃一样的普通老师,感谢每一位阅读者、关注者、点赞者、在看者、转发者……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愿我所思所写对你们有帮助,愿你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不平凡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