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荷,见字如面。
今天很幸运,再次听到薛法根老师上《古诗三首》。
第一次听是在七彩凤凰教育在线网站里面(购买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实录合集)听的线上课。
今天在现场再次听这堂课,薛老师采用了不同的上法,两堂课都很妙,一起来学习吧!
第一次课堂设计——以问促读
1、穿越千年到唐朝,我有三个问题想问白居易:
★江水只有一种颜色,怎么会一半绿一半红呢?
★我看到的是露珠、新月,怎么看不到珍珠,看不到弯弓呢?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2、穿越千年到宋朝,我有三个问题想问苏轼:
★为什么要从六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
★六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为什么说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乌台诗案)
3、穿越千年到宋朝,我想问卢钺三个问题:
★下雪归下雪,梅花开归梅花开,你下你的,我开我的,不搭界,为什么作者看到的是梅和雪在“争春”?
★梅和雪到底谁输谁赢?
★既然没有输赢,为什么还要写这首诗?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具体笔记如下图,青荷又要偷点小懒啦!
今天的课堂设计——以任务驱动学习
一、导入。
人有肉眼,往外看。
出示诗人王宜振的描述:“诗人/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人/他们都长着第三只眼睛。
学习任务:到诗里去寻找诗人的第三只眼睛。
二、解诗题。
1、教师写诗题和作者。
“暮”的意思。
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唐朝中晚期,朝廷昏暗,大臣们结党营私,互相争斗。
白居易苦于朝堂的党争,自己跟皇帝上书,请求到地方任职,就是这样,他被派往杭州担任刺史。
长庆二年的初秋,白居易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南下之路。离开朝廷后,他心情愉悦,途中遇到的景色在他眼中也惹人喜爱。
面对此情此景,白居易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这首《暮江吟》。
“轼”的本义,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诗写在哪里?
2、读诗题。
三、活动一:熟读成诵
一慢二快三节奏 一分钟熟读一首诗
四、活动二:古今有别
写法不同 说法不同 用法(意思)不同
五、活动三:诗人所见
同桌合作:诗人用一双眼睛看到了什么?
同桌讨论:哪一句是诗人第三只眼睛看到的?
薛法根老师的设计似乎太简单,不过如果细细听实录,里面很多细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比如:
解释“残”字:快结束,快没有,引导学生理解“残花”“残秋”“残年”等词语意思,加深对残阳的理解。
解释“骚”字来历:诗人屈原写《离骚》,具有爱国情怀,骚人代表对诗人的赞美之意。
比如: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心眼”:为什么白居易看到的露珠是珍珠?学生说月光照射,说模样相似,说想象与联想……但是并没有说到教师预设的答案。
薛老师不慌不忙,接着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如果你考砸了,看到的露珠会是?
用这样的类比思维引导学生说出是心情决定,从而得出诗人的第三只眼睛“心眼”,心眼是往内看,带着感情去看。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薛老师接着问“诗人的感情藏在诗中,哪个词?得出诗眼“可怜”。
很多细节的地方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一起听课的同事说,我们之所以不能成为专家,首先是我们不会一步一步引导学生。
确实如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学生get不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一般就是直接给出答案。
虽然我们知道这样不可以,但是我们在情急之下,没有别的办法。
有很多名师说,要像专家一样思考。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要学的便是怎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知识和道理,这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难很难的。
我是青荷,一个爱学习的中年小姐姐,也是尘埃一样的普通老师,感谢每一位阅读者、关注者、点赞者、在看者、转发者……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愿我所思所写对你们有帮助,愿你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不平凡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