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反思
顾明远教授曾说,判断一节好课的标准有两个,其一,看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其二,看是否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最近听了几节课,发现有不少的共性特征,那就是老师们掌控课堂的能力很强,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往前走,学习目标由老师读,题目内容由老师读,例题的分析由老师分析,练习题由老师讲,学生的错误也由老师纠正……老师是个全能的人,但新课标的要求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如何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是老师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且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把读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我一般都不读题,都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只有学生自己读题,才能知道题目中有多少已知条件,各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怎么找到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才能带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由学生自己来思考题目中的已知和未知。
当然,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审题的方法,比如划出关键词,将条件标在图形上面,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或者复杂的题目,再把图形重新画一遍,这样能更好地掌握所有条件,甚至在作图的过程中形成对条件的消化和理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读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2.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老师们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就开始分析讲解,看上去让学生思考只是在走过场,装样子,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思考,更像是老师在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备课时就应该预设好这个时间,让学生真正的开动脑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可以搭建“脚手架”或者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但是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老师们由于已经教学多年,讲课是一项基本的本领,所以讲解题目可谓是“轻车熟路”,所以有时不自觉的就想用自己讲解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只有听的份,而要想让学生思维的品质得到提升,必须让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能发现不一样的做法,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情况下,除非没人会讲或者没人要讲,我才会进行分析讲解,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会了,还是让学生讲。
数学课程标准中“三会”的落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之中的,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一项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讲解题目,让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4.把纠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总会有学生在学到新知的时候,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何利用好错误资源呢?华应龙老师的“融错”教学是值得学习的,把错误当成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概念的辨析或者规范解题过程,课堂上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一般情况下,将学生的典型错误拍照上屏幕,发动学生找错误就可以了,学生会非常认真的挑出所有的错误,并且会指出错误原因,甚至比老师讲的都透彻,有这样的机会,老师只需要欣赏学生的精彩就好了,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还会进行评价,评价是需要思考与表达的,这其实是一种高阶思维的培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而分析、评价、创造是高阶思维。把纠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解决学习中的一切困难。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才能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