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一场实验,我们得找出对自己有用的方法

文摘   2024-08-26 14:08   日本  
 Photo from Pixabay
(本文整理自《一诺&丹·米尔曼:对话苏格拉底,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全文共 4000 字,整理人:煤炭愚蠢)
一诺今天我请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丹·米尔曼。
丹曾是一名出色的职业运动员、一位奥运冠军,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练。从1980年起,他又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18本书,作品被翻译成28种语言,“和平勇士”的精神更是照亮了百万读者的内心。
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对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恰逢丹的新书《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2》被引入中国,非常荣幸能有此机缘与丹聊聊关于他自己与这本书的故事。
所以,丹,能和我们说说你写这本书的动因吗?
和平勇士要如何炼成?
米尔曼:我在欧柏林学院当教授的时候,曾经开设过日本空手道和太极课。这是两种充满内在力量的、包容性的武术,在这两种艺术的启迪下,我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和平勇士之道”这个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信念历久弥新: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和平勇士:在寻找内心宁静的同时,兼具勇士一往无前的精神,卷起袖子迎接日常生活的挑战。看一下阴阳太极图,我想其中的寓意是,每个人身上也是“阴”“阳”相和的;既平和又有勇士的精神。
我自己就深受道家大师和禅宗大师的影响,我曾在泰山附近的森林里学到了很多传统与超验的知识。我总是心怀感激地想, 我的前几世应该是在亚洲度过的吧。
一诺:没错,这本书中的很多精神都源于东方智慧。能不能这样说,在你以前的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你的教学方法,就好比是台前的你;而这本书则是为我们开启了一段幕后之旅。这让人们更真切地了解到什么样的错误与经历造就了现在的丹,至少对我来说,这能产生更多的连接感:他不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和我们一样, 也要从日常的错误中学习。
米尔曼:也可以说,我就是圣人,事实上,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圣人。没错,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生活层面上,但有些时候, 我们也能瞥见生命大图景的奥义。这样我们可以理解“道”是如何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之中。 
一诺: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走向第一位导师的过程吗?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蹦床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员的生涯是如何使你走上个人成长之路的?

米尔曼: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人生旅程的一部分,在我执教于斯坦福大学的体操队时,就已经因为对禅宗和道教的痴迷而成了同行眼中的怪人,曾有一个教练对我说:“丹,我听到一个谣言,你让运动员在比赛前冥想。”我说:“哦不,我从来没有那样做过,我都是在比赛过程中冥想的。”

因为你在单杠上翻飞时,不会想到明天要做什么或者昨天发生了什么,只能关注当下。

有一次,我在一所大学做完演讲后,一个年轻人走到我面前说:“丹,我只有1美元,你会给我这样的穷大学生什么建议?”

我给他的建议只有六个字:此刻、呼吸、放松。这六个字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练习的,我自己也不例外。

有一点至关重要, 什么才是当下的真实

我们或许会想到过去,但那只是我们称之为“记忆”的大脑冲动;我们也会想到未来,但那其实只是我们的想象。回忆和想象都没有错,但唯一的现实就是现在,是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压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伤害我们的并不是压力,而是我们的回应所产生的张力。所以当你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先做个深呼吸,放松一下,这是压力的解药。

我并不是从我的四位导师那里学到这些的,但他们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内在的门,让我自己摸索到了一条路,也帮助了很多人。
另外,说到“和平勇士的生活方式”,我的原则是没有最好的指导教材,也没有最好的老师、宗教、方法、饮食或一定与其匹配的运动体系。生活就是一场实验,我们得找出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尊重每个人的方法。这不是“我的方式”,而是“我们的方式”。

前进的前提是认识自己
一诺:1美元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尊崇权威的观念与“我们都是神圣的”是两种互相抵触的观念,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通过吸取他人的经验和实践来学习,这就是你在书中阐述的一种颠扑不破的平衡。你跟随不同的老师学习,与他们建立了非常健康的关系。现在能和我们说说你的这几位老师吗?
米尔曼我的第一位老师,奥斯卡·伊卡索是一位出色的武术家,也是太极大师郑曼青的好朋友,他自己设计了一所学校,所以我叫他教授。教授让我们进行每天10小时,连续40天的沉浸式训练,并承诺我们会在结束开悟。这期间的训练内容包括:蒙古勇士式的深度身体训练、不同形式的冥想、内功和呼吸练习,训练结束后,我并没有开悟,但感觉身体更年轻了,自我认识的洞察力也提高了,所以我非常感激这位老师。

另一位导师“长者”的教学方法就完全不同,他说:我宁愿用棍子打你也不愿教你打坐,他聪明、搞笑、有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他接触到神明。
告别长者后我又偶然遇见了“武士”,他是一个武术老师、治疗师和“灵性硬汉”,也是真正教会我把生活目标体系化的人,还通过传授菲律宾刀棍格斗术帮助我实现个人成长。
最后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是“智者”,一位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他更加专注于我们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情绪或思想,侧重于需要做什么来实现目标。他认为,使我们来到这里,并塑造了我们生活的主要是我们所做的事,虽说情感、动力、灵感在生命中各司其职,但正是我们的勤奋工作,对孩子的抚育构成了当下的生活。
一诺:感谢你的介绍,你一定是很早就认识到“平衡”的重要性的人,所以才有了与这些导师们的机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的最后一位导师似乎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影响。
米尔曼:是的,他受到了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研究成果的影响。森田的一些说法流传甚广,比如:当你爬山的时候,不管心里多么想放弃,只要还在一直前进就可以了。
森田也给了人们一些很好的建议。
首先,要集中精力接受你的想法和感受,不用考虑它们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第二,记得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 按照你的目标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不管有没有受到激励。 
在一次研讨会后,有人兴冲冲地对我说,“丹,你让我很受激励!”我说,“别担心,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过去的,哈哈。”
我要说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力量的来源并不是圣经,也不是一个权威人物,而是你的内心。我们前进的前提是认识自己。我写的书中有三本书是关于自我认知的,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最终会成为错误的人。
我们其实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了解自己:我的天赋是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而不是想法)?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一诺:你刚刚说了三件事:天赋、兴趣和价值观。你很幸运,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喜欢体操和蹦床。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女性来说并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如果她最终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难道说她的天赋就是做饭吗?这会不会是一种损失?更何况人的价值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我们如何在自我发现的旅程中运用好这三个里程碑呢?
米尔曼:非常好的问题。我们确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兴趣是这样,才能与价值观也是这样。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在一夕之间突然发生的,我们需要不时地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事实上,在我们接受正规教育之后的十年内,我们都应该自查一下自己的的价值观。

虽然有人曾经说过:性格是通过在压力下的选择显露出来的。但也不妨先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把它们在纸上一一列出来。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处理好眼前的事情,为自己的生活打好基础,并鼓励孩子们也这样做,让他们的经历丰富一些,发现自己的才能、价值观和兴趣所在。

没错,我在11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旧蹦床,还很喜欢在上面跳上跳下,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会使我获得大学奖学金、职业生涯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相信自己,这是我要传达给人们的信念之一,即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能迷路,我们生来不是为了成为别人。但其不停地追问“我是谁?”不如问“我该怎么做?”否则很容易在无底的“兔子洞”里越陷越深。
试想一下,身为警察、医生、工程师的你,退休之后又会是谁?我认为我们应该把生活看作一种练习:练习行医、练习教学、练习体育运动。当我们可以改变的时候,我就去练习别的东西,这样我们永远都不会失去对自己的认同感。

 Photo from Pixabay

信仰是一种生活的勇气
一诺:你说过,你从来没有刻意地寻找一位老师,只是在他们出现的时候,追随他们的脚步。这点很好,但我认为自信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为人们通常遭受的痛苦来源于自己的胡思乱想,而且其中的大部分想法往往是消极的,会让我们徘徊不定,自我怀疑。为什么你没有这样的烦恼呢?似乎你走到哪里,脚下的路就延伸到哪里,我们应该怎样消除脑子里的种种杂念呢?
米尔曼:我曾在《鹿智者的法则》一书中把信仰定义为一种生活的勇气,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最高利益和学习。我在这里要再次强调这一点——信仰从来不是凭空建立在某种信念的基础上的。我把生活看作是一种精神力量训练,这个道理就像不练习举重我们就不会变得更强壮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想提醒人们重视逆境的价值。
有一次,我在演讲时请那些经历过身体、情感或精神痛苦的人举手,结果所有的人都举手了。虽然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分歧,但我希望我们能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过去的逆境与困难是否让现在的你变得更聪明、更坚强?前几天我听到这样一句话:“要么胜利,要么学习”,注意,不是“要么赢,要么输”。
我也曾问过听众另外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进行过体育锻炼?还是很多人都举手了。这就是一种自愿的逆境——相比之下,躺着看电视、享受美食可轻松多了,与别人保持超过两周的亲密关系也是这样。我亲爱的妻子乔伊和我已经结婚50年了,即使我们相处得很好,也会偶尔发生冲突。人际关系是有挑战性的,每个来说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妥协。至于抚养孩子、商界的冒险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日常生活的目的,我们接受在这些日常生活的挑战中变得更强大、更聪明。

有一个人曾给我写信说:丹,读完你的第一本书后,我真的对精神修行很感兴趣,但是我已经有了妻子、三个孩子和一份全职工作,怎么才能抽出时间呢?

我回复他说,你的妻子、孩子和全职工作,就是你主要的精神修行,这种修行比坐在洞穴里冥想要求更高,收益也会更多。
相信我, 两种方法我都试过了。 

李一诺Yinuo
一些生活和思考的碎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