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from Pixabay
本文节选整理自《诺言社区 5.0 课程毕业典礼》主题直播
全文共 2124 字,阅读约需 3 分钟
一诺
我觉得这其实是个过程吧。人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擅长或者喜欢做什么,不是坐在那空想来的,其实是通过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来的。
要在喜欢和不喜欢事情上有能力做更深入的归因。
比方说,你不喜欢一份工作,那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这个公司的业务吗?
还是因为这个公司的文化吗?
还是因为你顶头上司这个人吗?
还是因为跟你两边合作的这些人吗?
……
其实我们说不喜欢一件事情,它不可能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坏的。可能有一件或者两件事情,让你感到是很不爽的,那你对这两件事情的反应,它就会「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告诉你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信息)。
你喜欢一个工作也是这样的,
你到底喜欢这个工作的什么?
哪一个部分让你最兴奋?
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吗?
还是说团队协作的时候吗?
还是说在某一类你受到挑战的时候?
……
如果我们能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断地在一个自然的体验里面知道,到底这个体验的哪一部分对我是更重要的,这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它要么让你找到了你想做和喜欢的事情,要么让你清楚哪些东西是你不喜欢和不想做的事情。
体验其实无所谓好和坏。不好的体验可能告诉我们的关于我们自己和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信息会更多,而且会更有价值。
同样一个体验,比如我们不喜欢的工作,有些人可能就浑浑噩噩,三个月完了以后就重新又循环了。有些人可能说我在三个月里面观察到了很多关于自己的部分,那这些认识对下一步三个月的体验,它就会有变化。所以我觉得养成这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并不是说有一个正确答案,这个答案就是 a,那我要去选择这个 a,而是这个 a 有可能是变的。你 20 岁觉得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东西,到了 35 岁、40 岁,到了七八十岁都是不一样的,对不对?
并不是说我们要追求一个确定的、什么是我特别擅长的事情,而是不断去接近自己(内心自由)。
华章
我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回应一下。
每个人的试错成本是不一样的。像你 20 多岁,你的试错成本比三四十岁、五十岁的人试错成本要低很多。人年龄越大,越有家庭,试错成本越高,那个时候面临的选择更困难。
在试错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什么呢?——就是要更多地为后天做准备。这个为后天做准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把心态放缓一点、稍微耐心一点。
我们永远无法为明天做准备,因为明天马上就来了。我们永远只能为后天做准备。
可是明天都不知道什么样,后天就更不知道怎么样了,那怎么为后天做准备呢?
耐下心来,把时间花在一些更底层、更重要的事情上。
现在的时代,信息过剩,当所谓的优质课程、优质书籍过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更挑剔一些,到底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更底层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的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看似可能跟明天的工作无关,但是一定跟你后天的工作有关。
我觉得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在潜移默化之间,把职场和一些比较表面的东西做了强的关联。我们总是在想明天我要怎样,明天一定要找到一个我特别满意的工作,这对于我们人生选择最大的破坏性就在于,它破坏了我们的心态——我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为后天做准备,因为该为后天做的准备,你其实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对吧?因为那是后天的事情。
那这个时间跨度应该如何理解呢?明天可能意味着你未来 3-6 个月想达成的目标,后天可能意味着未来一两年要达成的目标。
如果当下的状况没有那么理想的话,又希望在半年之内就有一个大的改变,有时候是不现实的。
如果给自己一两年的时间,其实是有很多时间的,一年 365 天积累下来,在底层能力和心态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 Photo from Pexels
一诺
这个问题里面的这种迷茫实际上是很正常的。
我想加一个建议,就是我们可能还是需要做一些小事,就是不用特别功利地去想。
比如说,你已经在诺言社区里了,那社区里有没有让你觉得有意思的人,他做的事情有没有你想参与的?从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小事开始做,哪怕这件事情看上去跟我们想要的、所谓的最终结果没有直接相关,但如果这件事情你觉得对你有价值,你觉得对其他人有意义,我觉得就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一诺新书,全网首发,让我们一起“有笑”养育~)
-END-
推荐阅读
问问一诺与华章,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人生尤妙小满时:心智成熟,烦恼自消
各位读者朋友,感谢关注。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与你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