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来自作者。作者:海风,教育工作者,俩娃妈。
我家姐姐今年十三岁了,我每周跟她单独约会一次,通常都是在家附近,她选一家店,我要杯咖啡,她选一些她喜欢的面包,或者甜品,我们聊天,每次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像闺蜜,而不是母女。
她最喜欢听我小时候各种糗事,搞砸的事。有一次她说:“妈妈,你写一本书吧,就写怎么养孩子,这样等我有孩子了,我就不用总是打电话来问你,我看书就行了。”
我笑了,一方面心里有点小得意,这算是对我的认可吧,另一方面,我也如实告诉她:“我也想啊,可我真的没有大段可以专注的自由时间,不要说写本书,连写长一点的文章的时间都很难有。”然后姐姐一脸同情地看着我,她天天在我眼前,知道我的忙碌。
是啊,真相就是我的自由时间都是晚上十点之后了,即使这样,也是要处理各种琐事,回复白天没来得及的信息,还有家里四口人各种需要的采买,好不容易忙完,差不多十一点了,这个时候,再要干点啥,都是要在熬夜和保命之间来回游走。
而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又确是日常常态的养育真相,让我在一诺姐的新书《笑得出来的养育》中获得了安慰。
因为她说她是在把孩子交给别人帮忙带,不育儿的时候写了一本育儿书。
我有一个朋友,两个孩子的妈妈,说了一句话特别精辟,她说:很多的专家写的育儿书,讲的育儿课,一看就知道没自己一手带过娃。
我会心一笑。我常常跟身边的家长开玩笑,只讲道理,个个都是育儿专家,可是一面对孩子,那些道理就悬浮在天上。
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道理听太多了,人的心会变硬?
一诺姐的新书《笑得出来的养育》正在我的朋友圈蔓延,隔三岔五我就看到有人发圈,摘录一些话语,写一些感想,我想这本书一定是写到了大家的心里。
以一诺姐的经历,她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以及她的大视野,包括一土学校走到了第八年,一方面,她是一个全球教育探索者,另一方面,她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所以,她既写出了作为亲手养育孩子的妈妈,我们的痛,无尽的烦,很深的无力,也写出了我们的爱。同时,她又用她的专业洞见把养育里的真相一点点打开给我们看。
又哭又笑,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样子。
哭,是因为原来我经历的她都懂,笑是因为原来孩子们带给我们的这么多,这么美好,这么纯真。
书的封面蓝色字体印着:“你上一次和孩子大笑,是什么时候?”
把人问停在这里,笑,笑了吗?什么时候笑的?然后开始回想,日日密密麻麻的生活,孩子天天在我眼前晃荡,我竟然模糊了上一次和孩子大笑,到底是什么时候?
怕是要发好一会呆,想想。
然后就进入了一诺姐的场域,无比坦诚,句句真话,字字扎心。
“伟大梦想放不下,鸡毛蒜皮躲不过。如果笑不出来,那我们活这一世,养孩子这一遭,图什么呢?”
书的第一部分叫“笑一个看看”,里面记录了一些一诺姐和三个孩子相处的日常,还有九个游戏的玩法。
也许很多家长不以为然,这么低幼且冒着傻气的游戏还要专门写出来?
可是我想,就是这些这么简单,几乎没有成本的低幼的冒着傻气的游戏,有多少孩子这样和父母玩过,哪怕是其中一个,类似的,只要和孩子这样玩过,当时的开怀,当时的欢乐,当下的无忧无虑,会照亮我们心里很长的时间。
而且这些游戏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懂什么不懂什么,有什么没有什么,任何地方,任何时刻,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你们就会一起大笑,而且可以无限量重复。
我想起姐姐小时候,不到一岁,有一次我和爸爸带她去宜家买东西回来,回程坐的是回小区的接驳公交车,晚上,车上满满的都是上了一天班疲惫的成年人。我抱着姐姐坐着,很无聊,爸爸就拿出一个买的小玩偶在她眼前做变戏法的玩,无非就是小玩偶挤眉弄眼,结果姐姐像打开了笑阀,咯咯吱吱笑得停不下来,爸爸一弄,她就笑。那笑声那么明亮,那么开怀,我当时真的感觉整个车厢里的人都被姐姐的笑声感染,都放松下来,会忍不住地跟着笑。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场景我依然记得,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变戏法,就可以让孩子乐不可支,而成人被疗愈。
所以,一诺姐家的欢乐气氛,每个家庭都可以有,一点不难,不需要什么硬件。
一诺姐说:“我们真正养育孩子的时间,往往还不到 6000 天,我们看上去很繁忙,很努力的时候,也无非是在‘梦游’。养育,是每一个父母的自我突破和完成之旅。”
“养育其实是从理解儿童开始。儿童不是小号的成年人”。
理解儿童其实就是我们作为成人要谦卑下来,从内心深处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以尊重,看见他,并给以回应。
从这里开始,我们和孩子走的就是平行线。他们的成长,我们自己的人生,都需要各自面对。只是在这 6000 天里,作为父母,有着养育的责任。
第二部分“专治笑不出来”就开始告诉我们很多养育问题背后的“为什么”。
我常常说,一说到孩子,我们总是各种问题怎么办,但其实,这个问题的链条要再往前找找,尝试去找到“为什么”,问题基本就解决了一大半,甚至会自动消失。
一诺姐说我们要改一下脑回路,从“别处”到“当下”,从“匮乏”到“充盈“,从“逃离”到“入局”。
这其实是大智慧。相当于给我们一直活在惯性中的大脑调了频道。不是每次都能做到,但是要有这个意识,带着觉知进入到真实的生活里,不是想象的生活。
面对真实的生活,是自己的责任,不逃,也逃不了,除非自欺欺人。然后踏踏实实地把每一天过好,该干嘛干嘛。不要在恐惧中自己吓自己,来回拉扯。
在这一部分里,就是让我们看到了养育的真相,我想,只要看到了真相,其实作为成人的我们几乎有本能的智慧会知道该怎么办,如果再学习一些方法,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一诺姐在书里贡献了他们家的一些带娃神器。每个家里都有很多玩偶,这些孩子们的喜爱在一诺姐家都法力无边。“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 ZZ”,“用好三界”,其实就是让一个玩偶充当一个可以约束家长权力,同时当家里一锅粥时,有一个分身(玩偶)出来救场,安抚孩子,也能给家长一个台阶。
我不得不说,一诺姐不仅懂大人,更懂孩子,她是一个大人,可是她也能心慈手软地进入孩子们的世界,有看见,有理解,也有引导。其实这个空间就是教育发生的空间。
面对孩子,成人的心真的要柔软一些,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回转像小孩子的样式,和孩子一起大笑真的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养育孩子的的确确有很多很多的辛劳,但同时,也真的伴随很多的笑声,温暖,明亮,以及孩子们给我们的那份真的没有任何条件的完全的爱。
温暖,明亮
第三部分开始讲“那些让我们笑不出来的难题”,开篇就是“生气不是你的错”。是不是瞬间很得释放?
是啊,你以为我愿意生气啊?我愿意吼娃啊?可是这么多 ABC,那么多 DEF,我已经筋疲力尽,孩子还有各种状况,所以,打了一手烂牌。
接着讲了那些棘手的问题,分了成人版,儿童版。
成人版里,时间和能量都不够,怎么陪伴孩子?如何面对没完没了的问题?如何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状态不好,没耐心怎么办?做家务太累,怎么办?不会带孩子玩,怎么办?育儿观念冲突,怎么办?
你看,这里哪个问题我们能逃掉,所以说,一看就知道一诺姐的三个娃是她亲手带大的,我们养育路上遇到的问题,逃不掉的坑,她也一样。
反正我是很得安慰,不会因为一诺姐在社会上是个厉害的人,养娃路上她就有武功秘籍,或者自动删减了很多任务。当这些铺陈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只能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就像我此刻正在码这些字,我特地空出今天来做这件事,让孩子们在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四点,我听到弟弟在楼下哼哼唧唧。因为中午午睡我叫他,他没醒,我就想让他睡到自然醒,他一醒来看到四点,就撇嘴哭了,还说:“睡觉浪费了这么多时间”。
我本来不想理会他,硬硬心接着写。后来我下去喝水,他正黑着灯在那里一边小声哭一边写中文作业。我去开了灯,决定去安慰一下他。果然,我一靠近他,他就开始哭,我说:“是不是因为起来太晚了,觉得好多事没时间做了?”他点头,把头埋在我怀里哭。
我明白那种一大堆事情想做,而时间不够的感觉,所以,我就抱着他,任由他哭,我一句话也没说,我就是需要给够他时间让他把对自己懊恼的情绪宣泄出来,我等着,然后也就是不超过五分钟的事情,他小鼻子红红,眼泪汪汪抬头看着我:“妈妈,你写完了吗?”我摇头。
“那你去写稿吧。” “好”。我再用力抱他一下,我就走了。
我继续写稿,他继续写作业,至少他的情绪已经过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大家都很忙碌,孩子会因为各种各样在他们看来是天大的事而有各种情绪,接住他的情绪,而不是堵住它:“不要哭,这有什么好哭的?”
接住孩子的情绪,我只需要停住五分钟,我们就都可以继续往前走,不被卡住。
所以,“笑得出来的养育”是真的可以实现,并没有那么难。
“因为”笑“的底层,不是幼稚和肤浅,恰恰相反,是看到真相。”
而在第四部分“看见真相,轻松养育“。我是在孩子们都睡着了以后的深夜里看的,看得我眼泪不停地掉下来。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片深海。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是一种自我平复。有了这样的底色,养育才不是一段苦行。”
一诺姐在书里翻译了他朋友写的一首诗《我们为什么爱她》,看得我泪光盈盈。因为在那些字句里,跳跃着一种生动,活泼,新鲜,充满乐趣,满溢了爱的家庭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一定很幸福。
书的后面讲述了一诺姐自己的成长故事,讲述了她的妈妈,姥姥,还有她的婆婆。我不想用“励志“这样的词语来说,“无非是在生活的不堪里,从不妥协,一定要活出她最美的模样,这模样,就是在时光的缝隙里,那耀眼的生命之光。”这是一诺姐在她妈妈 70 岁生日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深情,动人。
掩卷深思,当命运的洪流经过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时候,看似我们无力还手,看似我们常常会被困住,不,这不是真相,真相就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做选择,这不容易,甚至艰难,但我们可以做选择,因为最重要的那个东西在你心里,无人能夺去。
最后,我想摘录一诺姐书里写在最后的几句话,话虽平实,却句句入心,也许,这是一切的开始。
了不起的努力
做父母,
本就是天底下最难的工作。
而这个工作,从来不是在真空里完成的。
复杂的社会环境,历史的印记,让本就极难的事情,难上加难。
这本小书所涉是我们作为个体能做之事,
但其实大的社会环境在影响着每一个人,
而这个大环境,距离儿童友好,似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笑出来哪有那么容易?
当然,
明了艰难,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放弃努力,
而是看到自己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做出的努力,
是多么了不起。
所以我们要养成的一个习惯,
就是给自己加油,
给同行的人加油,
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
从一件小事开始,从一句话开始,
从对孩子的一个笑容,一个拥抱开始,
从一个念头开始。
一转念,一切都可以不同。
可以笑得出来,笑得真心。
而每一个真心的笑,都像投入湖心的小石子,会泛起涟漪。
你不知道,谁会被这涟漪触动,
也荡出了笑容。
推荐阅读
当家长的有责任为孩子打破两重黑暗
我们要做的,是学会与焦虑对话
各位读者朋友,感谢关注。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与你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