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天命之年的我,也有可能性

文摘   2024-06-29 08:30   日本  


题图:来自作者。

作者:岳乃红,儿童阅读研究者、推广人。

4 月 10 日,一诺京都工作坊结束后的第二天,我走出然林房(工作坊举办地)


一夜风雨后,天空透蓝透蓝。眼前的樱花树仍旧朝着蓝天举着雪白的花瓣。阳光、蓝天、花儿,在我眼前形成一片炫目的亮光,本能地转身,拍下了这张照片。



顿时我有些恍惚:黑白剪影,若影若现的电线,柏油路面的颗粒形成的沙画效果,很有一种魔幻的感觉。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想到这个世界里的我竟如此高大。

 

一个人的旅行


我是一个人去京都参加一诺工作坊的。


一个人的旅行,对我来说并不陌生。1978 年,幼儿园大班,爸爸拜托一位我从未谋面的货车司机,把我带往心心念念的上海。2000 年,儿子出生刚九个月,我就一个人坐着绿皮车,在一群大声说话满口烟味的男人堆里,晃荡晃荡地来到了石家庄,参加小学语文教师国家级培训。2012 年,我只身走出国门,去马来西亚参与当地华文教师培训活动。


但是,这次去京都参加一诺工作坊,完全不一样。


以前,一个人的旅行,我是被安排,被邀请,被接待。而这一次,完完全全由我自己主导。自己订票、订宾馆,看攻略,到达大阪后自己一个人摸索,坐 JR 到京都,打车去宾馆,还解锁了 Google Maps、Uber 等工具,尽管中途出了点小岔子,但是这些都成为了我的经验,被储存在了我的经验库里。一个已过天命之年的女人,随时随地都有成长的可能和空间,只要你愿意。


一个人的旅行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给自己独处的时光,全然地看见自己,找回自己。


在此之前,我是妻子,是母亲,是老师,我是团队中的一员……我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考虑外加在我身上的这些身份,而唯独没有考虑的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内心。我们每一个人是独立的个体,可是我们会发现,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独立了,我们依赖亲人的呵护,我们依赖子女的成功,我们依赖他人的帮助,我们……我们在人群中迷失了自己,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喜欢,看不见自己的想要,也看不见自己的可能。


龙应台说,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所以,我决定来一趟一个人的旅行,放下贴在自己身上的所有标签,认认真真地做一回学生,认认真真地找回本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去往宾馆的 bus 上,一上车我就发现两个年轻女子兴奋地交流着,重要的是她们说着中文。再看看她们身旁的行李箱,这肯定也是来参加工作坊的。我双手紧握扶手看向窗外,犹豫半天,决定主动搭讪,很快我们便加了微信。


和我同住的是一个在香港工作的年轻人,我们的年龄差有二十多岁。这五天,我将和这个年轻人同住在一个房间,一开始我整个人都懵了,这几天该怎么过啊。工作坊前一天和几个同伴外出散步,见到了这个年轻人。我朝她挥了挥手,一声“嗨”,顿时消弭了心中的一切顾虑。工作坊还没结束,她就向大家宣布,她是我的经纪人。


一个人的旅行,让我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

 

又见一诺


2016 年 1 月,一土学校刚刚创办没多久。那个冬天,在北京一所中学教学楼一楼最边上的小房间里,我见着了一诺。她穿了一件极普通的玫红色薄羽绒,我印象极深,一是当时刚刚从学校辞职的我,没想到有着光鲜背景的她竟会投身教育;二是如此朴素的她与我想象中的精英相去甚远。当时交流了什么,真的不大记得了,只记得一诺说话语速特快,快得让你不能分神。


第二次见一诺,是 2018 年,在芬兰。我们一同到芬兰学习、参访,行程中也会有一些交流,但还是觉得隔得有点远。

▲ 2018 年在芬兰


第三次就是京都工作坊了。


又见一诺,感觉她比几年前更漂亮了(哈哈,这一点还没有机会跟她当面说呢),浑身散发着自信、坚毅的光芒,可是这个光芒一点也不咄咄逼人,因为她包裹着爱与温柔。


又见一诺,依旧是那个招牌式的笑容。你会觉得很多成年人的脸上已经没有这般干净、爽朗的笑容了,可是这个笑容绽放在一诺的脸上,就是那么自然,和她融为一体。


又见一诺,我才感觉真正走近了她。她不是“一席”演讲台上那个娓娓道来的一诺,不是视频号上那个笑语盈盈的一诺,也不是直播间里那个妙语连珠的一诺。


坐在我面前的是真实的一诺,是不断追求身心完整、知行合一的一诺,是最好地诠释了“奴隶社会”所倡导的“不端不装”的一诺。课上,一诺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一脸冷峻,她会分享自己生活的小日常,也会带着我们探寻表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她能轻松地把看似深奥的道理用一个个生动的譬喻说给我们听,于是教室里要么是满屋子的笑声,要么就是频频点头中的深以为然。


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走到她跟前,和她拥抱,告诉她我对她的喜欢,对她的理解。我从来没有跟一位女性这样表白过,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来的勇气和力量,会做出令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举动。


因为在那一天,一诺当着我们所有学员的面大哭,一度哽咽到无法说话。我只在一诺的《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上读到过她的哭泣,那是生活中各种焦头烂额带给她的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可是那一刻,我感受到的却是她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彻骨的痛心。


一个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一个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前首席代表,一个分子生物学博士,为什么放弃了优渥的工作和生活,回到中国和先生一起创办一土学校,创办“奴隶社会”?在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她凭借一己之力,努力在中国和世界之间再造一个公共空间;努力用自己身上的一束光,持续不断、锲而不舍地点亮这个微光的世界;她不就是想让我们更多的人走出人生困境,寻找到生命里的那一点点光亮,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站在光里吗?


那一刻,我的眼泪也和一诺一起默默流淌。我走上前去,深深拥抱了她。


感谢一诺!在你的讲述中,我再一次握紧了自己生命的舵浆,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中,我将继续沿着自己的航线,努力滑行,一直向前。

 

几个关键词


以“学习”为入口

于“改变”处发现“问题”

在“反观”中找寻“出路”

从个体开始重构世界

在自己身上活出最好的中国


参加完工作坊,我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学习的照片,配上了上面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中的几个关键词,既是一诺在上课中反复提到的,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提炼总结出来的。


1、学习


一诺从学习的三个层次入手,即学习(study)、反思(contemplation)、智慧(wisdom),阐释了它们的不同含义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打破自身的认知障碍,才能真正认识到深潜于自己身上的智慧。而智慧的开启需要场域,工作坊就是一个场域。


2、改变 


学习是一个通道,困境也是一个通道。每个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会面临着各种困境。面对困境,我们都想寻求改变,而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改变别人。一诺说,人只有想改变的时候才会改变,改变别人的起点是不想改变什么。


3、问题 


寻求改变的过程中,就一定会产生各种问题。在一诺看来,问题是生活的本质。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难怪一诺能写出《笑得出来的养育》,实践出真知呀)。面对问题,该怎么办?一诺带着大家由表及里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即 having(我有)、doing(我做)、 being(我是),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being,这是最底层的东西,如果自己的 being 是一个接纳、勇敢的状态,那么才会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


J.K.罗琳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能力,展示了我们是谁。所以,你选择不同的 being 就会有不同的 doing,不同的 doing 才会有不同的 having。


“反观”与“出路”:在谈到历史的重要性时,一诺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我们开车的时候需要后视镜,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历史就是我们的后视镜,我们必须向后看,才能知道如何向前走。在反观历史中,我们才能找寻到当下的路途,才能更好地面对世界,面对个体(包括自身),由此找到安生立命之本。


说到底,对于个体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从个体开始重构世界,在自己身上活出最好的中国。直面问题,不期待改变他人,只求从自己做起,开启智慧,寻找希望。



高能学习团


工作坊期间,以一诺的分享为主,但也穿插了学员彼此间的交流。


一天下午,一诺没有开讲,而是让我们将上午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梳理和总结,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个人自己决定。


会场里立刻鸦雀无声,大家都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起来。分享的一开始,有一点点小冷场,很快一个学员上去了,在白纸上写了起来,写好后又给大家做了一番讲解。接着,一个一个学员接力上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东北的高中校长,她已经做了一次分享,但是最后她又上台了,她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四象限,然后一个象限一个象限地给我们解释。哇,太厉害了,大伙儿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就这么你写一张,我写一张,大白纸差不多都要用完了(小麦说,没事,白纸管够)。我发现每个人写的内容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工作坊的,而一诺的分享会给我们每个人以不同侧面的启发,这么多不同的侧面就组成了一个立体的圆,于是我们都收获了圆满。


一天紧张的课程结束了,原想着好好放松一下自己的。可是 — 可是,工作坊期间的两个晚上,高能学习团成员居然还要继续学习。我已经算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了,居然她们比我还爱学习,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呀。


第一个晚上,一位全职妈妈组了一个局,要我给她们讲讲孩子的阅读。原想着交流个 40-60 分钟的,结果愣是被她们延长到两个小时。第二个晚上,一位伙伴又组了一个局,没主题,纯闲聊,自愿参与。本想着去的人肯定不多,可是最后竟来了十多个人。不去逛京都,不去看樱花,聊着聊着又聊到了孩子的教育,聊到了阅读。太爱学习啦,没有办法。


好可爱的一群人,她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对,是世界各地,她们中有的来自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她们的职业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投行高管,有的是私企老板,有的是律师,有的是国企员工,有的是手艺人,还有全职妈妈,教练,码农,等等。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走到了一起,喜欢这种氛围。它会让你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你可以很快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层,迅速触摸到不熟悉的领域,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学习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高能学习团成员也各奔东西了,学习的氛围一下子没了。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不刚刚过去的六一,大家还组织了在线上见面,一起过起了“儿童节”。这个见面可是定期的哦,每个月一次。不仅如此,群里各种各样的交流一直就没有消停过。


我真是太佩服高能学习团的成员啦!

有了一诺的指引,有了高能学习团的助攻,再加上自己一个人的放空,你说我能不变得高大起来吗?所以说啊,一个已过天命之年的女人,也有可能性。


6月已经接近尾声, 对工作坊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7月即将进行的一诺线下工作坊哦


2024 年 7 月 19 日-23 日,在跨越千年的熊野古道,一诺将举办第四期“寻回生命活力”线下工作坊。与京都工作坊一样,依然是浸入式的线下工作坊,您将有机会与一诺一起寺院餐宿,古道徒步,在天然温泉、晨钟暮鼓和千年古道的自然中放松身心,邀请生命中的困境为入口,理解支配自我的内在世界,移除障碍,与充满能量的自己久别重逢。


这个夏天,希望有缘相见,see you soon~~


工作坊详情和报名信息见以下海报,费用包含食宿,享早鸟优惠仅剩最后1天▼


-  END  -

李一诺Yinuo
一些生活和思考的碎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