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你要尽力让孩子生活自理……

文摘   2024-07-14 11:13   日本  

题图:来自 Pixabay

作者:张艺琼,中美富布赖特学者,游走于东西文化之间,寻找被教育洗掉的自我。


2016 年初,图图出生。他天生爱笑,我深信,爱笑的孩子不会差。他出生头围 39 厘米,我浅信,头大聪明。别人问:“是大耳朵图图吗?”我说:”我们是大头图图,大到脖子都快撑不起来了!”百日的他头都抬不直。


百日儿保,医生做完常规检查后,建议再做一个发育商测评。我心中掠过一丝不安,怀疑这是过度检查。本着花钱消灾的念想,我们去做了测评。结果显示他社交能力超常,但大运动不行,肌张力高。我心想,百日的孩子有什么社交能力,这就是瞎扯!看到大运动不行,瞎扯的感觉更强烈,觉得他们就是为了让我做更多的检查!那就继续过招吧!拿着报告单给儿科医生,医生接过去看了一眼,眉头一皱,说:“下个月一定要回来检查。”医生的神情让我心头一紧。我反复问医生到底有没有问题,医生说:“现在谁都不知道,下个月再看,或许孩子自己就发展好了。”医生的宽慰反倒让我觉得事情不是过度检查那么简单。


回家后,我疯狂地查找资料,度娘检索出来的肌张力高都和“脑瘫”这个词一起出现。我拉黑了度娘。开始动用前半生攒下来的所有人品去寻找医疗帮助,无论是儿科、脑科、神经科、外科、康复科还是内科,只要能蹭边的,我都挂号或托人联系去问。


一位很有名的脑科专家,是我一位好友的公公,在仔细看了病例后说:“考虑到产程中出现的缺氧情况,有可能产生脑损伤。脑损伤可以分为功能性损伤和器质性损伤两类。器质性损伤通常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检测,而功能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的受损。作为妈妈,你现在的关注点应该是将功能损伤降到最低,尽可能让他将来生活能自理,而不是等待确诊器质性损伤并追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建议立刻开始物理治疗,因为月龄越小,物理治疗的效果越明显。


我们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物理治疗。图图是中山医康复科里肌张力康复月龄最低的患者,因为通常低于六个月的肌张力问题被认为可以等待孩子大脑神经的自我修复。但我不敢等待,因为我无法承担如果孩子没有自我修复,或者他的自我修复的程度不足以让他生活自理的风险。


那半年比一辈子都长。


在康复科,我见尽了人间的惨剧,无论贫富。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出生时脑缺氧导致四岁了还不会说话,肌张力高,无法站立。每次家里的司机会陪同母亲一起前来,已经坚持了两年多依然不见效果。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十三岁,因肌张力低无法行走,语言能力也严重受损,原来父母一直不知道康复治疗这个概念。常见的康复手段是通过外力纠正,疼痛会让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刚开始我心如刀绞,慢慢也就习惯了。


我还在广中医针灸科遇到过几位图图的病友。每次针灸都需要两三个大人强行摁住孩子,孩子的哭喊、挣扎和眼中的恐惧,如同针针扎在我的心上。他们告诉我,针灸对一些语言和运动等发育问题有比较明显的疗效,但一定要技术过关的针灸师。


我从未考虑过孩子健康出现问题的备选计划。突如其来的治疗让我陷入分裂状态。一方面,它让我放弃了对孩子的一切期待,回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但同时,它也让我体会到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合理干预的重要性和效果。那段时间我加入了各种育儿群。康复群的父母为了孩子能迈出一小步而欣喜若狂,而常规群父母在琢磨如何让孩子静坐时间长一点。康复群有人出招说做康复时让孩子看个视频分散一下注意力不至于哭得那么痛苦;而在常规群,大部分家长都头疼如何能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 来自 Pixabay


我很困惑:为什么养个孩子那么难?无论孩子健康与否,养孩子的每一个动作似乎都得学才能做。既可笑也可悲。我如果不是被健康问题这个大老虎咬住,常规育儿群里的那些问题可能也会变成我的难题。每一道难题似乎都能从育儿书籍、育儿公众号里找到答案。但答案越是有章可循,我越是崩溃。


我查了 Google Ngram 上“养育”一词的发展史,发现它在中文语境中从 2005 年后直线上升,而对应的英文“parenting”在 1970 年就开始快速上升。也就是说,中国把养育作为一个议题公开讨论不过二十年,国外也不过五十年。那以前的孩子是怎么被养大的呢?


在英国的一所托儿所,我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托儿所的老师们基本都是职业学校(相当于我们的中专)毕业。他们对孩子的爱不是像我们所理解的那种被教育和规训出来的爱,而是源于他们是如何被对待的爱。有一天我去接图图,发现他在老师腿上睡着了。老师说他哭了一整天,好不容易睡着,就保持姿势让他睡。如果我是他老师,我做不到这样宠他。我做不到是因为我不曾被老师这样宠过。


▲ 来自作者


其实,养孩子最简单的是按照我们被养的方式去养我们的孩子,因为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但其实我们很多人被爱的方式与我们所期待的爱不一样,我们开始不认同“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对自己被养育的方式不满,努力尝试新的方式来养育我们的孩子。照妈养娃行不通的时候,照书养娃的需求就应运而生。


表面看起来我们照书学的都是日常琐碎,如何喂养、回应孩子、写作业陪伴、课外活动安排、使用电子设备的规则或者管理情绪和解决冲突等。但实际上,即便琐碎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打破习惯行为模式并且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改变行为意味着改变我们的认知,会引起深层次的心理不适。


正是这些不适为育儿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商机,书籍、课程、咨询或服务,商家无所不能。育儿的商业化与其他领域的商业化并无太大区别,通过创造需求来持续获利。育儿问题被不断细分、放大。营销策略五花八门,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将家长无能化以无法脱离他们的产品。


我开始厌倦读育儿书,屏蔽一切育儿说教,偶尔心情不好还会把一些推销课程的销售狂批一顿。所以当我得知一诺要写一本育儿书的时候,我觉得她不贩卖焦虑就没有市场,而她是不甘心写一本没有市场的书的。她跳坑,我乐看。


书出来了,我很想看她能写出个啥来。我用 TF-IDF 词频分析法跑了一下整本书,结果发现中心词网络中竟然出现了“微波炉”、“火山”、“动物性”、“脚趾头”,以及外来词“ZZ”等。这书绝对是育儿书界的一股“泥石流”。一诺说,“如果从问题的视角出发,养育是最难的问题,而且有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有点石破天惊!


▲ 来自作者


拿到书的这半个月,我每天都离不开泥石流的冲洗。这股泥石流,把我拉回了当初医生的建议,让他生活能够自理。我却在他能自理之后开始贪心,不时冒出“越俎代庖”、“拔苗助长”的冲动。书中各种琐碎让我意识到,生活自理其实是个很高级的能力。


康复让我注重了孩子物理上的自理,却无暇顾及他的心理自理。如今的社会对孩子极其不友好,青少年自杀的新闻一个接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心理自理已经比物理自理重要得多。而我们大部分父母在心理自理上自己都力不从心,包括我自己。因此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往往是在破坏孩子心理自理能力的发展。泥石流中,一诺三个孩子的肆意生长让我忽然看到了我和孩子心理自理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粉碎了我对孩子成长干预的侥幸和自我满足感。长达七年的分裂终于划上了个句号。


我看清自己的困境,慢慢理解泥石流的混沌。我们都以为养孩子难是技术问题,其实它是个心理学问题,是我们因为自身行为调整而产生的深层心理不适。整本书的核心,浅层看是通过笑来解决养孩子的一地鸡毛,深层看却是通过笑来让我们接纳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体制与个体、外在与内在的矛盾与冲突。


这本书是《力量从哪里来》的续篇。通过各种琐碎的细节,清晰地折射了我们在社会巨变面前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无所适从。它以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笑为起点,通过孩子这面镜子实现自我接纳,拥抱那个未曾被善待的自己,蓄能之后去拥抱那个期待能被我们善待的孩子。当大多数育儿专家都在有意无意树立权威,强调离了我你们就不行,一诺却不停地提醒读者——没有我,你也行;做不到,没关系。这特别赋能。


从学院派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似乎毫无章法,没有中规中矩的结构和逻辑。但恰恰是这种看似无序的叙述方式,使得内容层次丰富,读者覆盖面无敌。


1)如果您有八卦念想,这是目前为止关于一诺私生活爆料最多的一本书,比《力量从哪里来》还要多。对于没有绯闻的人来说,八卦第二梯队的材料就是名人的家人。友情提醒,里面并没有太多关于华章的料。


2)如果您是普通父母,书里面提供了很多和孩子相处的各种 tips,随便套几个都能少不少烦恼。和孩子关系好了,或许有一天您发现孩子突然就自觉写作业了。但她的 tips 有点连环套的感觉,你只有解锁了笑这个基本技能才能有如神助的感觉。虽然一诺开篇就承认笑其实是个很高阶的能力,但笑,真是每一个人都行的。


3)如果您是不普通的父母,这本书是您的不二选择。书中提供了大量高阶的项目制学习点子和操作路径,麦肯锡合伙人出品,省钱不说,质量甩市场课程几百条街。如果还不能满足不普通的您,这本书还有大量的人生智慧,比如“真正意义上的养育,需要我们面对人生最深的恐惧——对未来,对前途,对不确定,对求而不得”,深度甩各种草台班子几百万条街。


4)如果您是教育工作者,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家长,很多问题就不那么棘手了。前阵子我和图图的班主任聊天,她说很多学习问题其实是家庭关系问题的折射,家长如果能把家庭关系理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先处理关系再处理问题。这个朴实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教育系统的管理。这里的“关系”并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搞关系”的关系,而是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基于理解和尊重的互动。


5)如果您是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的创新需要脑洞大开,据我所知,育儿的脑洞没有比一诺更大的。但具体落到您的研究问题怎么设计有点难度,因为她的路子很野,野到没准能给您送篇 Science。


6)如果您是育儿从业者,那这本书提供的商机不要太多,以至于我都蠢蠢欲动了。特别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戏剧教育,一诺的戏精附体能为课程开发提供的点子绝对能引领市场。为了给你们保留一桶金,我就不再列举其它商机了。


最后,给普通父母多说两句。养育中如果只是笑一下,不难。要做到一下就笑,挺难的。但在卷出宇宙新高度的天朝养娃,哪一件事情不难呢?在难事面前不要孤军作战!买几本书,送给你身边的人,每天聊一下如何和孩子一起笑起来。我已经下单了好几本送给那些我想和她们一起笑的朋友。


如果身边没有好友想笑(荒谬而真实)就来加入我们的“笑长”团!具体详情和报名“笑长”途径,见以下海报。


-  END  -

推荐阅读

你pick什么样的叙事逻辑,就看到什么样的孩子

当孩子向你伸出橄榄枝


各位读者朋友,感谢关注。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与你的交集🌟

李一诺Yinuo
一些生活和思考的碎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