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躲过教育的“枪林弹雨”

文摘   2024-10-24 09:01   日本  

文中未标注插图来自 Pexels、Pixabay,本文节选整理自《看见自己,才能懂得孩子》主题直播,整理人:Jeanine、千寻。全文共 4643 字,阅读约需 7 分钟。


点击预约按钮,收看下一场直播~



目录摘要

呵护孩子珍贵而脆弱的自我

不哭的幼儿意味着什么?

爱,需要学习

陪孩子躲过教育的“枪林弹雨”

所有生命的法则



No.1

呵护孩子珍贵而脆弱的自我


孙瑞雪

在教育中爱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被爱的孩子,生命会变得异常得敏感、灵动和安静,ta 们就会把精力放在自我的成长上,而不是寻求爱上。被爱的孩子跟没有被爱的孩子的生命(状态)截然不同,在形体上的不同都能被清晰地看见。


我常常告诉家长“爱”又不花钱,你为什么让 ta 在童年的时候这么缺失呢?


一诺

儿童幼儿时期,大人给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实际上对孩子的自我都有巨大的托举作用。

 

自我是什么?自我是个无形的东西,但又是真实存在的。在儿童时期,它存在的土壤或可能性,就是他们受到的爱,包容和接纳越多,自我的存在越扎实。一旦这些东西有变化的时候,粉碎也是一瞬间的,所以自我一定程度上又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存在。


我写《笑得出来的养育》这本书实际上是孩子的“嘴替”,因为儿童实际上是 no voice, no choice,如果没有大人能够给他们当“嘴替”,给他 voice 和 choice,其实是一种绝境般的存在。


孙瑞雪

确实,你说到绝境般的存在,我们今天把儿童送到幼儿园,那个实际特别艰难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不了解,突然之间被送到一个一无所知的地方,没有独自找食物、独自社交、上厕所的能力,再遇到一个厉害的老师,你想这个孩子怎么熬过这一天?


在幼儿园,有很多孩子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经常抱一个被拖得很长的毛巾或娃娃来做慰藉物,你就会感受到这个生命它太需要安全感了,需要被爱了。

 

如果老师很凶的话,孩子完全可能处在无力和绝望中。我们大部分成人都有那种无力感,那很可能因为童年(的经历)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就像我们要做一件痛苦的事情一样,一整天就变成了一种漫长的痛苦。


所以幼儿老师要对孩子友善,当孩子突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有一份友善的陪伴,那么这一天的艰难程度就会好一些。


 Photo from Pexels


No.2

不哭的幼儿意味着什么?


一诺

前段时间有一个吉祥航空的事件,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因为坐飞机哭声大被陌生人带到卫生间里“教育”,我看得非常心酸,您能不能讲讲?


孙瑞雪

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对婴儿的容忍度极低,很容易导致孩子监护人在立场和态度上产生问题,两个陌生人能从奶奶手里把孩子带走,就说明奶奶的立场发生转变了。


她本来是孩子的监护者,但是她允许对方把孩子带走,显然是站到飞机上顾客的一边——她觉得孩子吵到了大家,所以容许别人把孩子带走。

 

奶奶为什么允许陌生人把孩子带走?显然她认为飞机是密闭空间,孩子不会被拐走,她作为监护人仅仅考虑到物理安全问题,并未考虑到对孩子情感、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监护权:


我不知道你把我的孩子带去会说什么,会在情感上如何伤害我的孩子,你的教育内容和我的教育内容是否一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这些是看不见的。

 

关乎情感、心理和教育的部分是不会当即显现(影响),它是未来显现的,也就是说它是此刻发生,有可能在未来的 50 年内完全显现出来,而且不断显现。但是这个监护人她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也是大部分监护者对儿童的成长是不了解的。


另外爷爷奶奶对监护权的界限是不清晰的。监护人托付孩子是有条件的,应该给保姆、老师或者认识的亲属,因为这三种人是长久跟孩子相处的。

视频中有一个人是很凶猛的,确实导致孩子在其后两个小时就不哭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一岁多的婴儿不哭了,这意味着什么?她哭与不哭相比,不哭更可怕。

 

监护人的责任在哪里?就是在这些关键的时刻,这个压力你要扛下来,你是需要承受外面人对你孩子的敌意和侵害,要像一个坚强的后盾,站在孩子的前面来护住他,而不是站在大家的角度,把小婴儿放到了一边。


很多人都远离了生命之初的那个感觉,婴儿的那种萌动,纯粹,灵动性,能一下子把人带到一个境界中,让你自动地觉得我要这样爱这个生命。但我们周围的人竟然觉得 ta 讨厌,ta 的哭声那么烦,成人会有这样的感受,你就知道生命的麻木和无知有多大。


 Photo from Pexels


我 30 年前开始做教育,直到今天,我深刻的感受还是这个社会没有给儿童应有的包容、忍耐和支持,我们依然没有觉得儿童这个生命,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这个空间和时间。

 

这个新闻的舆论它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的现象,另一部分我觉得我们应该借助这个事情,让人们看到我们需要支持儿童。


一诺

明就仁波切被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一般人听到哭声的时候脑波是变负的,他听到哭声时脑波变正了,就是正面的信号变得更大了。


听到哭声的人是一个更有大智慧的人,用佛家的话讲就是有慈悲心。因为他听到哭声是觉得他们需要帮助,他们肯定是遇到了某种困难、困境。

 

大家的心理空间非常小,因此容纳度很低,可以说是讨厌孩子,或者讨厌制造麻烦的人。但说到底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厌恶,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特别高。



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对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胡适


No.3

爱,需要学习


一诺

我认为成人缺失的,其实就是看到这些看不见的东西的能力,正因为你看不见,也就无法给出去。大部分的成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或者自己就没有接受过爱。


孙瑞雪

好像我们的心智没有发展到能够意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一生,那种空间和时间的心智,没有发展起来。


我是搞儿童教育的,所以我一定会先讲那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儿童在早期的心理、精神、认知是怎么发生的?发生之后,在长大了以后会出现什么?那这样大家可能就知道,噢,原来我现在的这个处境是因为我的童年导致的,就会把自己的生命连成一条线来看。

 

如果它连成了一条线,ta 就会警觉起来,那我就不敢再这样对待我的孩子,我如果这样对待我的孩子,也会给 ta 形成很大的创伤。我想让我的孩子成长得正常,所以我乐意克制自己不这么做,这就是一颗爱的种子。

 

你刚才说的有一点特别对,就是好多父母说,我想爱我的孩子,但是我没有能力爱,我一见到他那样就火冒三丈,控制不住情绪。爱实际是我们后天学习得来的。一个家庭爸爸妈妈对待孩子,也是要透过学习来爱孩子的。《在爱中成长》这本书里会从爱的语言、心理、意识、行动各方面展开讲。

爱孩子刚开始一定是模仿,儿童也好,成人也好,先从模仿做起。比如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的时候就说:“早晨好,起床了,妈妈爱你”,就三句话。而不是说“赶紧起来了,还睡!我都要迟到了”。


如果每天说一句我爱你,这句话说一万遍,孩子就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感受,那这一万遍要说多长时间呢? —— 15 岁。


如果你持续性地说,不习惯到习惯,到最后当你说出我爱你的时候,你发现那个能量已经变得非常地和谐流淌了。

 

 Photo from Pexels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建立起最基本的两个心理需求,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两个心理需求也是我们所有大人都需要的。我们今天为什么能看到有那么多俱乐部?因为喜欢一个人,大家形成一个群体,这就是归属,大家需要归属到某一个精神氛围中去慰藉自己。所以儿童最早一定是归属给爱他的那个人。


对爱的这一部分成长应该始终建立在我们身上。很多人说怎么爱自己,我不会呀。其实爱自己就是学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观察自己。


最简单的话就是过精神生活,只要你时时觉察自己,就会发现你的生命时时都在成长。而且我能判断发生了什么?我该怎么做,这样就不会在一群人围攻你时迷失自己,就不会在众多的事情中被潮流文化裹挟着走。

 

我们幼儿园曾经的一个小朋友,已经在美国大学毕业了,他说想回到幼儿园来工作一段时间,我说当然行,你是我们第一批孩子,现在你大学毕业要回来,我们多欢迎呀。他的老师也还在,所以他进到幼儿园的时候大家好开心。

 

很多人说我记不得 5 岁以前的事了,但是我们幼儿园的孩子长大了,他们都特别清晰地记得从进幼儿园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期间 ta 是有爱的,是有空间的,ta 没有在那种恐惧中把自己的经历忘掉,所以 ta 们是充满了自信,那种内在生命的基础被打牢了。


Ta 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这个童年就让 ta 特别清晰,所以长大以后 ta 们就会再返回原点回忆自己,这真是一件让人特别感动的事。
 
现在很多父母恰恰相反,我们把所有的压力、障碍、抱怨、童年的不幸都转嫁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我们的垃圾站,让他们来承受我们不乐意承受的东西。儿童面对的不仅仅是家长,还要面对老师,老师也很容易把自己的压力等转嫁在孩子身上。



那些生命状态好的人都是躲过了教育的“枪林弹雨”跑出来的。


No.4

陪孩子躲过教育的“枪林弹雨”


一诺

我要总结一下,我们家长能做什么?


如果你不得不进入一个“雷区”的话,第一,你要给孩子当“防弹衣”,因为 ta 是会“中枪”的,这个枪林弹雨非常地密,有枪打过来要给 ta 挡回去。

 

不仅要做好“防弹衣”的工作,还要做智能型防弹衣,不能让“子弹”看出来是个“防弹衣”,你还得交涉一下,去软化它。


更重要的是要做侦察队长,知道前面都是地雷阵,你要先去看一看哪个地方有雷,尽量给 ta 找一个路径,地雷少一点,火力弱一点。


这就是家长在协助孩子穿过教育的“枪林弹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的三个重要作用。


孙瑞雪

对,现在小朋友真的是太难了,比我们难多了。我们终于工作了,挣上钱了,有一部分可以支配自己了,小朋友还支配不了自己。


一诺

其实最终大家还是要有一种玩游戏的心态来对待。不是说我们轻视这个苦的程度,而是能够尽量少受伤地经过“枪林弹雨,带着一种打游戏的心态来对待它。

 

如果你能够带着这种心态,如果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发展,你可以带着一种慈悲心看那些伤害你的人,ta 其实是先内伤伤到自己,ta 才出来伤害你的。


 Photo from Pexels


No.5

爱是所有生命的法则


一诺

您做了这么多年儿童教育的推广,回看这 30 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孙瑞雪

变化实际还挺大的。我刚开始做教育的时候,每天就是在说要爱孩子,不要打骂,在做这种很粗糙的工作。那个时候培训家长,问有谁听到爸爸妈妈对你说我爱你?100 个人里面举手的就几个,今天再问,举手的就是“哗”的一大片。

所以我感觉书籍的传播、爱的传播是非常必要的,它确实改变了一代儿童。过去儿童做有些事情是不被理解的,比如一两岁的孩子喜欢把杯子里的东西倒进倒出,这是他在理解空间(的概念),那个时候父母是不容许的,是要打的,现在父母能理解这就是儿童心智成长的需求。

儿童用手捏香蕉、抓草莓,全世界的儿童都会这样。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这些发展不能当下呈现,它是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呈现的,所以当这一部分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父母的包容度增大了,但这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我只能说,它依然还是没有被普及。


这个群体的父母是觉醒的一代,他不仅这样对待他的孩子,他自我的生命也在觉醒中,所以我感觉时代就是这样,是依靠一批觉醒者来带动社会的进步,推动文明的进程。

我们不知道哪一天哪个父母觉醒,但我们都走在觉醒的路上。我跟很多父母说你不孤独,因为在这条路上,有一批人都是这么走的,尽管它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我们的孩子未来是什么样子?

 

因为那边是已经能成形、能看到的,但是这边是没有把握的,但你相信它一定是在成长中的,是在变化中的。

 

 Photo from Pexels


有些东西是在我们生命中被沉淀下来的,地球上物种的进化,从最原始的物种到哺乳动物,从冷血到恒温动物,一直到人类,这个进化的过程就是爱一点一点地在生长。


爱是所有生命成长的法则,所有的生命都需要爱,只要有爱,所有的生命都长得好。一棵植物获得了爱之后,它的花就开得特别好。水、阳光、肥料,就是植物的爱。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ta 获得了爱以后,ta 的生命应该是什么样子?

 

你说一句话来感受你的内心,这句话就是:


我是被深深地爱着的。


当你用所有的感觉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你的生命就会有一个改变,你的内在就会涌现某种东西。这样的语言对你都起作用的话,你有没有想过对孩子有多么起作用?

 

所以我们要相信法则,你对孩子好,未来孩子就会爱你。你对孩子不好,未来孩子也会讨厌你。


一诺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传播爱的种子,希望这些种子都能够尽快地发芽,这个工作特别有意义,我相信经过一二十年就会有一批家长,在爱中让自己和孩子成长起来,这批孩子又生孩子,又让孩子在爱中成长,它就像神经网络一样,爱就能传播出去,人们就会重新看待儿童、善待儿童,这个过程就会完成。


 Photo from Pixabay



推荐阅读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各位读者朋友,感谢关注。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与你的交集🌟

李一诺Yinuo
一些生活和思考的碎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