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平:品牌造就好“柿业” 引得青年归

教育   2024-07-02 16:00   浙江  

柿饼原本只是陕西富平县的“小特产”,如今却是当地致富增收的特色王牌产业之一。2012年开始,借助国家“坡改梯”项目,富平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柿子2022年,富平县联手农本咨询谋划实施“富平柿饼”品牌升级,通过打响富平柿饼区域公用品牌,让干“柿”业的年轻人更有底气,创业更安心。近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团来到富平,探寻富平柿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真经”

 “今年风调雨顺,气候宜人,柿子肯定会大丰收。”6月22日上午,看着自家地里长势喜人的柿林,崔明辉高兴地说。他从西安辞职返乡创业12年了,现在每月收入3万余元。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
80后小伙回乡创业 网上卖柿饼月入3万元
6月22日上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团来到富平县庄里试验区。一路上,“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的宣传标语不时可见。
在位于庄里试验区杨家村的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直播间,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见到了回家创业的1988出生的崔明辉。
“我家在农村,祖祖辈辈种柿子、做柿饼、卖柿饼。”崔明辉说,他们村坡地多,不方便灌溉,而柿树耐旱,适宜在这里生长。小时候,村民在房前屋后、地边种一些柿树,等秋天柿子成熟了做柿饼吃、卖。不过那时村子的柿饼产业没有规模,不成气候。
“那时种柿树、做柿饼、卖柿饼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没人愿意干这个。”崔明辉说,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学生时代,他也希望通过读书到大城市发展。2011年从警校毕业后,他留在西安。
“一开始都是从辅警做起,虽然很辛苦,但考公、考编的机会相对要多一些。”崔明辉说,就在家人都支持他考公考编时,他却做出了一个决定——回乡创业,通过网络销售家乡柿饼。
他说,当时网店已经兴起,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富平柿饼虽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但网售数量并不大,他和同村同学乔彬彬看到了商机,两人决定回乡创业。
崔明辉说,对于他的创业决定,最初一家人并不支持。但他态度坚决,家人也没办法。
“回家后,父母负责栽种柿树、做柿饼,我负责销售。”崔明辉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他家目前共种有18亩柿树(包括承包土地)。
柿饼原本只是富平县的“小特产”,如今却是当地致富增收的特色王牌产业之一。2022年9月,富平县联手农本咨询谋划实施“富平柿饼”品牌升级。在品牌升级战略引爆下,当地通过“全民传播”再次让富平柿饼这款网红产品“破圈”火爆线上线下,完成了从“土特产”到全国知名品牌的华丽转变。

随着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网络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崔明辉不仅销售自家的柿饼,还销售其他村民的柿饼,月收入3万余元。
“现在生活好多了,不仅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家人的视野也开阔了很多。”
崔明辉说,事实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再好的产业,没有年轻人加入就没有朝气,就不可持续
和崔明辉一起回家乡创业的乔彬彬现在是富平县庄里试验区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
“我是1987年生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安徽一家国企上班。”乔彬彬介绍,上班期间,他就兼职做电商,在网上销售自家的柿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时,富平大力发展水土保持项目“坡改梯”,种植柿树,他觉得富平柿饼产业一定能做大,商机无限,遂于2012年辞职回富平老家创业。
乔彬彬说,当时家人对于他的创业决定同样难以理解,但他觉得能做,就坚持了下来。
他介绍,柿子产业做大后,他成立了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带头组建了富平县山臻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杨家村开辟了一条“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青年+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使杨家村的柿饼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目前,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持有‘喜杮’‘富杮’2个核心品牌,年销售额近亿元。”

乔彬彬说,富平杮子产业第一笔网络订单就出自于他们公司,富平柿子产业第一个千万元订单合同也出自于他们公司,且创造了日销售额450万元的记录,带动全县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收超过240万元。
“再好的产业,如果没有年轻人加入,就没有朝气,就不可持续,乡村也没有办法振兴。”乔彬彬说,公司成立后,如何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是他经常在想的问题。在他的影响带动下,通过产业建团,很多在外地务工的本地青年开始返回家乡,加入合作社,和他一起创业。
“截至目前,我们通过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建团,吸引、孵化出来的年轻人超过200人。”
乔彬彬说,目前,他们公司柿子产业链从业人员超2000人,辐射带动周边2200多人就业,仅柿子产业一项,每年群众人均可增加收入5000元,在当地绘出了一副“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让富平柿子产业越做越强
“如果没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快做大做强。”乔彬彬说,以前杨家村的柿子产业是小农户种植方式,很难做大做强,自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以来,当地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柿子,这让富平的柿子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富平县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周琪介绍,富平北部沿山地区之前是山前洪积扇区,2012年开始,国家在富平启动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不能浇的坡地全部改为梯田,共改造20多万亩。
他说,柿子产业在富平有几百年的历史,过去村民只在房前屋后或地边载一些,集中成林的不多。“坡改梯”项目实施后,富平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在梯田种植柿子。截至目前,全县柿子栽植面积达到36万亩,年产鲜柿28万吨,柿饼8万吨左右,柿子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5个亿元。

据悉,富平县庄里镇杨家片区(杨家村、谷张村、王庄村)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对区域内进行综合治理,有力夯实农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千万工程、一镇一示范”,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道路为骨架,对坡面、沟道进行全面治理,采取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保土耕作等措施,营造水保林1350亩,修建梯田1950亩、生产道路18公里。修建的梯田均用来栽植柿子,年产鲜柿1418万斤,生产柿饼350万斤,产值达到4200万元,可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5000余元。
文章来源:华商网,记者:陈有谋 李小博,原题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家有好“柿业” 引得青年归》,经编辑。
延伸阅读
贾枭:富平柿饼是门“好生意”
富平柿饼,如何从“小胜”到“大胜”?

10月销售增速超500%,富平柿饼的华丽转身

2020年-2023年间,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携团队走进全国知名农产品产区,与产业管理者、品牌操盘人深度对话,还原了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西湖龙井、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盐池滩羊、新会陈皮、郫县豆瓣、库尔勒香梨、寿光蔬菜等十个中国农业名牌的成长历程,探寻这些品牌成功的经验,著成《农业名牌访谈录》一书。
贾枭《农业名牌访谈录》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农业名牌案例的专著,很好地填补了当前我国在农业品牌建设经验总结方面的空白,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领导、三农分管干部及各级农业农村局等推进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农业品牌,带去有益启发和思考。

本书研究的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西湖龙井、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盐池滩羊、新会陈皮、郫县豆瓣、库尔勒香梨、寿光蔬菜等十个农业名牌,是农业品牌建设的中国榜样,它们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原因。
贾枭团队历时四年,研究榜样,学习榜样,助力中国农业品牌化、产业振兴走对路!

本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全国知名高校学者、“三农”专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教授雷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陆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永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王忠海、农民日报社社长何兰生等十位“三农大家”对十个案例进行了“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帮助读者厘清学习思路,找出可资借鉴的智慧。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热心为本书作序。他指出,贾枭《农业名牌访谈录》跳出就品牌看品牌,而从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维度,深入产区实地考察走访,对话这些产业和品牌的建设者、参与者、操盘手,还原产业发展历程,挖掘品牌建设经验。这项工作难能可贵、很有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当前我国在农业品牌建设经验总结方面的一些空白。相信这本书能为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打造农业品牌带去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农本咨询
农本咨询官方公众号,分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践心得与洞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