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女性的思想》上野千鹤子:“那些成为我的血与肉的话语”

文化   2024-05-19 18:45   浙江  

「本书乃是这样一部著作:
 我选取了我阅读过的、
 从中获得了力量的、
 构成我血与肉的书籍,
 并对它们进行了解读。」

作者 上野千鹤子



近两三年,上野千鹤子在国内几乎成为了女性主义的标杆人物,但凡对女性主义有过一丝接触的读者,想必都听说过她的《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书。在上野的著作中,我们读到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并因东亚女性的相似处境而产生共鸣。

然而,上野的思想和话语也并非无源之水,这本《女性的思想》就是这水的源头。

在书中,上野以书评的形式介绍了十一位对她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我选取了我阅读过的、从中获得了力量的、构成我血与肉的书籍,并对它们进行了解读。」



书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再读女性之书》专注于日本女性作家和评论家的作品。上野细致分析了森崎和江、石牟礼道子、田中美津、富冈多惠子及水田宗子的文学与思想,从中可以看到日本女性主义的多样性与深刻内涵。

森崎和江《第三性:遥远的爱欲》这本有着自传元素的书信体作品中,提出了“生产的思想”,批判了近代的个人主义,通过对孕育生命的思考,超越个体,将“我”的概念扩展为复数,扩展到过去和未来。

石牟礼道子《苦海净土》通过讲述因工业废水中所含的汞引发的水俣病的受害者的故事,为环境和文明的未来敲响警钟。同时,石牟礼创造出一种纪实与虚构兼具的独特文体,以此为“中介语”将患者的心声传达给世人。上野认为这是一种女性话语的创造。

田中美津作为70年代日本女性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在《致鲜活的女性:纠葛挣扎的女性解放运动》一书中讲述了女性解放运动从学生运动的废墟中诞生的经过。田中强调不要陷入“男人的逻辑”:「日本的女性解放运动,从一开始就不是由“想成为与男人一样的女人”开展的,而运动的目标也并非让女性获得男性式的权利。」

富冈多惠子的散文集《藤衣麻衾》中表达的“回归单独个体的思想”,可以说与前文森崎和江的“超越个体的思想”针锋相对:「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无论生不生孩子,最终都会重新成为单独的个体。」同时,富冈也抨击“只要是女性,就是和平主义者”之类的性别本质主义,指出这是另一种偏激的狂热,并对女性这个社会性别的人工建构进行反思。

水田宗子在她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叙事和反叙事的风景》中,通过对日本近代文学的研究,探讨了隐藏其中的性别不对称性:「男性往往通过他们梦想中的“女人”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之相对,女性则通过远离男性来发现并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女性并不“像男性寻求理想的女性那样寻求理想的男性”。」因此,男性话语与女性的话语具有本质不同,女性话语绝不是男性话语的性别反转,这就是我们需要创造女性话语的原因。

森崎和江 石牟礼道子 田中美津 富冈多惠子 水田宗子

第二部分《以性别视角重审世界》从全球视野出发,深入探讨了米歇尔•福柯、爱德华•萨义德、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琼•瓦拉赫•斯科特、伽亚特里·查克拉沃蒂·斯皮瓦克和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主义观点。这些学者看待性别、权力和身份的独特视角,构成了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

福柯《性史(第一卷):认知意志》中,通过对性历史的研究,发现「性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阶级的产物」。我们对性的一系列道德标准和约定俗成,都非性的天然秉性,而不过是近代的产物罢了。由是,发生了性研究的范式转换,性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转变成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在女性主义书籍中见到萨义德的名字,属实令我惊讶,而上野也预估了我的惊讶,在本章开篇就解释了这一点:「我情不自禁地将“女性”和“男性”代入他所写的所有关于“东方”(orient)和“西方”(occident)的论述中。而当我以这种方式阅读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东方主义》这部著作对于分析性别问题的有效性。」西方对东方的凝视,正如男性对女性的凝视;“东方主义”是西方用以支配东方的认知模式,正如父权文化是男性用以支配女性的认知模式;东方人内化了“东方主义”的凝视和认知模式,正如女性内化了父权的凝视和认知模式。这章可以说是全书给我做大启发的章节,其妙处不仅在于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本身的深刻性,更在于通过上野的解读,我看到了后殖民主义为女性主义提供的新的思路。

塞吉维确立了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理论和酷儿理论,并在《男人之间》中通过对19世纪英国文学的解读,提出了男性连带关系、恐同及厌女的三位一体结构。

斯科特《社会性别与历史学》是一部后结构主义性别论的杰作,通过对性别历史的研究,指出性别一种社会和文化建构,社会性别与阶级一样都是人为概念而非与生俱来,是一种“赋予身体差异以意义的认知”。「性别是一种认知,而认知是一种统治的工具。性别研究,首先是对统治和权力、歧视和压迫的研究。正因如此,性别是一个政治概念。」

斯皮瓦克《底层人能发声吗?》以19世纪印度发生的萨蒂(寡妇殉死)事件为案例,指出底层人的主体性被抹杀,她们的真实声音无法被传达。寡妇无论如何选择,都将被置于父权制共谋者的位置:「如果选择殉死,就会成为民族父权制的牺牲品。如果拒绝,就会成为新的统治者——英帝国主义的从属者。」主流话语“有权”对行为作出归因,真正的动因则被无视、被抹除,于是任何行为都被扭曲为巩固主流观点的砖石。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却很难知晓其背后逻辑,斯皮瓦克则将其中的关节清晰点明和打通。

巴特勒作为酷儿理论的理论先驱,在《性别麻烦》一书中彻底颠覆了对性别的认知:「并非先有生理性别才有社会性别,而是社会性别的话语实践在先,之后,生理性别这一“实体”才得以被建构。」性别不存在了,于是性别本质主义随之灰飞烟灭。二元性别是霸权,女性集体经验是虚构。那么女性主义要在何处安身立命呢?“女性”并非天然的共同体,“女性”之间原本就存在差异,但通过“女性”这一语言的建构物,实现了跨越差异的联结「女性主义不也可以看作对“女性”这一虚构的集体身份所做的约定吗?而约定本身,就是踏入未知空间的第一步。」

福柯 萨义德 塞吉维克 斯科特 斯皮瓦克 巴特勒



本书的章节按照其中介绍的书籍的出版时间顺序排列,横跨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三十余年。因此,《女性的思想》既是上野千鹤子的私人书单,也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后半叶女性主义思想发展脉络的总结。

书中提及的十一位思想家大部分都是我没有听说过的作家,而如福柯、萨义德等人,我虽有耳闻,却也未能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更是未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他们的思想,也未曾理解他们的思想对女性主义发展带来的影响。

因此,阅读本书是一件十分增长见识的事,它让我惊喜地与许多新鲜的想法邂逅。其中,水田宗子、萨义德、斯皮瓦克和巴特勒的章节尤其令我耳目一新。

上野将他们的生平与思想融贯一体的书写方式,不仅让我更容易看到他们的思想诞生的根基,也让我对这些思想家更多了了解和亲近之情。我想我会就此出发,阅读他们的原著。




. The End .


沙之书中的阿莱夫
书是美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