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一位书虫的官场历险记
文化
2024-05-21 21:59
浙江
昨晚九点多开始,今早上班前继续,午餐时佐餐,几乎算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这不是一本冰冷客观的典型纪实作品,相反,作者杨素秋的幽默个性和情绪起伏在其中展露无遗。同时,我又能从文字中看到真诚与自省,这使我对叙事者多了份信任和敬佩。读这本书,就仿佛是与作者一同经历了孕育生命般的建馆历程,一同担忧着意外和难产,一同体味着困难与委屈,又一同饱含着期待和喜悦。我无比渴望看到图书馆这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啼哭和第一次大笑。我想这就是本书吸引我一口气将它读完的原因吧。2020年,身为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的杨素秋通过陕西省博士服务团项目到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挂职一年,职位是副局长,分管文化科、文化馆、旅游科、图书馆,其中亟待建设的碑林区图书馆是她工作的重心所在。书虫钻进了官场,面对的是人情世故、一团乱麻和触不得的“内核”。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他不知道的是,在遥远东方的古都,想为孩子、老人、盲人和普通市民建造一座让灵魂短暂栖居的小小天堂,需要渡多少重艰辛的劫。虚伪势利的领导同僚,故弄玄虚的官腔套话,繁重而无效的文书工作,羞辱审美的宣传方式,暗含心机的排序艺术,必须舍弃个性的领导姿态,无数衙门潜规则挑战着素秋老师的适应能力。经费欠奉、电路错配、物业漏水、饭馆漏油、各方推诿甩锅,这都只是琐事;招标文件的参数被篡改,发布于自媒体的宣传文章惹得领导黑脸不快,登上央视的采访被局里禁止传播,一步行差踏错就可能导致图书馆的流产和无尽的追责;最后,费尽心血开出的书单却不知动了哪位领导的奶酪,着实令我捏了一把冷汗,同时也令我震惊,就连图书馆这样的清水衙门也有人想要从中挤出一两滴油水,难以想象其他地方的肮脏。在这“历险”的过程中,挂职领导的身份给了素秋老师一点点属于“体制外”的离经叛道的特权,却也同时使她脚下被抽空、声音被降噪。好在,特殊的身份使她在实践上深入一线的同时,也在视角上保持着后退一步的态度。于是,她看见许多人不再看见或不允许自己看见的东西,说出许多人不能说出或不敢说出的话,坚持许多人无力坚持或压根觉得无需坚持的做法。然而,正如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许许多多历险记,故事里的人物并不耽于困苦境地,而总是能够结识同伴,战胜困难,自我成长以及实现理想。换句话说,历险记的中心并非揭露险恶,而是迈向光明。在书中,作者以图书馆建馆为主心骨,向外伸展枝桠,讲述了许许多多关于人的故事。故事中往往涌动着智慧与温情。这些人中有的是共事的同僚或志愿者,有的是图书馆的读者,有的是为选书贡献了力量的师长和友人,还有那位《但是还有书籍》中在塔公草原上建起图书馆的喇嘛久美。一位是盲人读者杜斌。他经营一家盲人按摩店,店面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依靠记忆力几乎可以自理生活,他用盲人模式无碍使用iPhone,他触摸世界触觉地图认识身处的世界。他说读书很美好,就像是自己主动走进海里,海水一点一点地漫过脚面。别带着傲慢和不必要的同情看待盲人,盲人也可以像我们一样享受生活和阅读,一样拥有热爱和大笑。第二位是年过花甲的志愿者苏来。他祖上是掮客,父亲是教师,年轻时经商有成,人到晚年却做起了图书馆志愿者,不为赚钱,不为积德,只为心安。他仿佛是金庸笔下的扫地僧,几眼便能看透人心以及那关系背后的弯弯绕绕,寥寥数语便能点出问题的关节所在。他身上有种长者的慈悲,看到素秋老师的自卑与无奈,却只是给她包裹在幽默里的包容和支持。最后一位的出场时间很短,甚至没有姓名。他是同在区文旅局任职的某位同事,一年间都不曾与素秋老师说过话,却在离职后打来语气激动的电话,说素秋老师的委屈和坚持他都看在眼里,也曾打抱不平,说他没有遵从局里的禁令,而是把视频转给了亲朋好友,说他愿意做朋友,愿意日后提供帮助。死气沉沉的区委大院里,又有多少人同样默默地被素秋老师感动和鼓舞着呢?人若蚍蜉,却并非不能通过彼此的共振撼动大树,是吧?2021年夏天,素秋老师挂职结束,历险记落下帷幕。图书馆就像她怀胎十月的婴孩,从母体分离,不再直接向她吸取营养,准备开始以自己为主体的旅程,或将亦步亦趋,或将渐行渐远。一贯办事靠谱的宁馆长,能否守护住图书馆,保持选书的水准和活动的用心?而这本书的出版,又会否如一粒落在地里的麦子,结出许多籽粒来呢?思及此处,我盼望着越来越多的好书走进区县级图书馆,这些书籍身上不再仅仅背负着政治任务和考核目标,而是凝聚着图书馆人的视野与用心。我也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去西安看看这个图书馆,仿佛去看望一位亲爱的邻居家的小孩,从它的眉眼中分辨出母亲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