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勇敢的礼物》单读:爱真实的自己,勇不勇敢都可以

文化   文化   2024-04-13 07:34   浙江  

女性证明了自己亦有勇气,

但女性也有不勇敢的权力。





这本《勇敢的礼物》是单读与ELLE津梁工作室合作完成的特刊。似乎这是单读的会员读物,有幸在今年新年时得一位书友相赠。

一百页的线装册子并不厚重,有彩虹色的刷边。卷首语解释了这个设计的意涵:「这个世界在女性能够讲述之前和之后是全然不同的,而后者正在让世界更加多彩,就如这本特刊的设计一般。」

同样是在卷首语中,编者道出了这个女性主义特刊以勇气为主题的原因:「在简·奥斯汀的年代,婚姻是女性“唯一的大事”,冒险的世界只向男性开启。所以在文学经典里,我们读到了荒野求生的鲁滨孙、越狱复仇的基督山伯爵、洗心革面的冉阿让······直至女性主义运动兴起,才逐渐洗刷掉了泾渭分明的性别叙事:女性证明了自己亦有勇气,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开拓者,向社会规范提出批判并亲身挑战;女性开始述说日常生活中不被留意的细节里,自己付出的劳动和创造——一次对勇气的重新定义。

陈英、淡豹、郭爽、郭晓婷、姜杰、鞠白玉、刘宽、鸟鸟、荞麦、宋佳、叶童、周嘉宁,十二位作家、译者、演员、雕塑家、导演、策展人等各行各业的女性创作者们,在书中首先分享了自己在一段过往的冒险经历中收获到了怎样的勇敢的礼物,再回答了十个与勇气相关的问题。

老实说,有些人的回答让我觉得敷衍和文不对题,但其中也不乏引我共鸣或深思的话语。

譬如,淡豹在回答「你会通过什么方式积蓄自己的勇气」这个问题时,说:「我其实没有特别有意识去“锻炼”勇气的时刻,相反,我想劝劝女性读者,勇不勇敢这件事,有一部分是我们的性情气质带来的。现在的社会信条大多是,勇敢比不勇敢好,强大比软弱好,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很勇敢或者多么反叛的人,其实没关系。」

我太喜欢淡豹的回答了,她让我放下了又一个潜藏在潜意识中的规训:要勇敢。其实我可以脆弱,其实我可以拥抱安全感,其实我可以不要时刻想着跨出舒适区,其实我可以不去逼迫自己变得更勇敢。这不可耻。

又如,郭爽在回答「男性能轻易拥有但女性很难拥有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说:「不怀孕的权利。」

还有比这更简洁有力、更直击人心、又暗含更多幽默的答案吗?

再如,刘宽面对「如果女性可以做一次集体冒险,你希望是去做什么」时,给出的答案是:「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24个小时。」

看到这个答案之前,我一直想象着一种经典冒险故事式的集体出发,譬如一同长途旅行、一同蹦极,抑或一同拍摄一部电影之类。而刘宽的回答突然拓宽了我的想象,我意识到对日常的反叛就是最大的冒险,还有什么比消失更加是日常的反面呢?女性的冒险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伟业,而只需要留出空白。女人消失,会让整个世界都冒险真想看看24小时后的烂摊子会是什么样呢,哈哈。

再如,荞麦在她的冒险故事结尾写下这样的感悟:「原来冲突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这一点,男生可能从小就知道了。对男性来说,打架是很平常的。女生则被承诺了一个温和、和平的世界……女性在面对冲突这件事上是缺乏锻炼的……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训练自己不回避冲突的能力?有时候,我们需要吵架,需要让冲突发生,需要让事情通过这种方式理清楚。」

学会愤怒、学会直面冲突一直是我近年来努力的方向,并且在最近越发意识到这是身边许多女性共同的成长目标,没想到荞麦也有同样的想法。男生可能从小就知道冲突并不可怕,从小就在无意识地不断练习如何面对冲突,这方面我们是后进生,但我们会赶上。



最后,我很喜欢书中的十个问题,所以也将我的回答写在下方。假如你也对哪个问题有所感悟,欢迎将你的回答写在留言中。

Q1 你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女性”?

我真正意识到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区别于“男性”的“女性”还挺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在“男女都一样”的氛围中度过童年的,直到高一时开始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这时我总会听到「女生学理科不占优势」「女生后劲不足」「女生学不好数理化」等话。这些话有时不是直接对我说的,它们可能是对一个文理科成绩差不多的女生说的,也可能是用来安慰一个成绩不太好的男生的。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在心里忿忿然:「我就是女的,但我不信这个邪。」后来,我坚定地选了理科,高考理综物理满分,并且不顾父母给我的学医的建议,报了物理类的专业。

现在想来,推动我做出这一系列决定的,很难说不是一种身为女性的不甘心和厌女情绪的复杂综合体。就连我对物理这个科目的喜爱和执着,或许也与潜意识里认为那是最“男性”的科目有些关系吧。上野千鹤子说:「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我想,现在的我在此意义上绝对是一名女性主义者。

Q2 你的女性主义意识启蒙是什么?

大学时,我发现同宿舍的另外三个女生都不是独生女,有弟弟的两位室友都在弟弟身上尝过重男轻女的苦。我在听她们的故事时,就像被闹铃惊醒一样,意识到我自己在一个不怎么重男轻女的家庭作为独生女长大,其实并不是一个女性的普遍状况。那时似懂非懂地读了一点《第二性》,虽然对女性主义没有很深的理解,但至少睁开了眼睛。

Q3 你眼中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RBG,金斯伯格大法官。前年读《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时,我就深深地被她吸引。她是著名的“异议法官”,一次次逆势捍卫女性与少数族裔的权利,宣读出一封封异议意见书。但她更知道,自己想要的并非朗读一封犀利的异议意见书的机会,而是胜诉。因此,她总是循序渐进、保持耐心,不仅善于团结自由派的法官同事,甚至保持与保守派同事的良好关系,以争取同盟。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坚持自己的主张,是莫大的勇气;为实现自己的主张,主动斡旋争取认同,更是超绝的勇气。

Q4 你会通过什么方式积蓄自己的勇气?

原本我的答案是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给自己信心,告诉在悬崖上的自己看向高处而不要看脚底下。但看了淡豹的答案后,我决定对站在悬崖上的自己说,害怕也是正常的,你可以哭、可以喊、可以求助,不用强作镇定。

Q5 你最想对哪一条对女性的要求说“不”?

我最想对「不要太强势」说不。这句话是我从小听到大的规训,对我说,也对我妈说,于是我一直觉得我和我妈就是太强势了,我们需要改变。但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在女性里面可能属于性格比较强势、比较自我的,但如果抛开性别,我在全人类的“强势光谱”中根本就还偏向“不强势”的那一端啊。

我有一个不准确的小观察:下雨天,在一条狭窄道路上,一男一女举着伞相对而行,主动倾斜伞侧身避让的九成以上是女性。我自己也是那种相距十米就开始放慢脚步、倾斜雨伞的人。如果对面来的是女性,往往就是我俩一起相距十米开始避让;而如果来者是男性,他往往在看到我避让后,就放心地保持姿势不变继续前行了。我倒不是觉得这样礼貌的避让是不好的,可是,凭什么总是女性在让呢?后来,我常常有意识地在面对男性来者时不避不让,结局往往是他僵持到最后半米,让了。我把这当作是一种面对男性时不会第一时间生出退让之心的小训练,同样的勇气尤其需要被用在工作之中,面对男性,强势就是强势,不让就是不让,凭什么?

Q6 男性能轻易拥有但女性很难拥有的是什么?

我觉得没有比郭爽的更好、更简洁、且暗含幽默的答案了:「不怀孕的权利。」

Q7 你会有为自己是女性而高兴的时刻吗?

设想如果我是男性,至少在我自负而慕强的年少时光里,我大概率会轻视且拒绝女性主义作品吧。而正因为我是女性,我才能自然而然、毫无阻滞地进入女性主义的世界。女性主义的视角是可贵且有趣的,是通往更大世界的门。

Q8 你想对男性朋友们说点什么?

请拒绝对你们的规训,也拒绝规训别人。

Q9 如果女性可以做一次集体冒险,你希望是去做什么?

我觉得刘宽的「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24个小时」是最有趣的答案,但我更想知道如果女性用一人一句的故事接龙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女性集体去冒险的故事,会是什么样。

Q10 分享一部你喜爱的女性主义作品,并说说理由。

艾丽丝·门罗的《逃离》。门罗太善于书写那种女性独有的隐晦的困境了,面对这样的困境,女性总是渴望着逃离,又瞻前顾后、无法彻底,最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带回囹圄。这些逃无可逃的困境和平凡中暗含的恐惧,值得被书写,值得被看见。





. The End .

沙之书中的阿莱夫
书是美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