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每周门诊都能遇上要吐槽的病例。
这周一个41岁女病人,一年前因为子宫肌瘤做了子宫切除,术后一直外阴坠胀不适感,来我这就诊。
问手术切除子宫的原因,说是得了子宫肌瘤,7公分大小,熟人介绍到三甲医院做了子宫切除手术。我检查一看,还是横切口开腹的,看来是良性肿瘤,妇科手术,若术前考虑恶性,开腹手术必须是纵切口,涉及清扫淋巴。如果良性子宫肌瘤,大多数医院都是微创手术就可以完成。病人反复提到做完手术就后悔了,而且术后一直不舒服。
当然,手术治疗确实是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41岁的女性,术前不支持恶变迹象,轻易切除了子宫 ,且不说手术的损伤带来的影响,还有近十年的时间才到绝经年龄,这期间没有同龄女性月月相伴的好朋友,心理上多少会有阴影。还是早些年,子宫肌瘤手术指征放的比较宽,一个熟悉的护士跟我们说过,她四十几岁也是因为子宫肌瘤切除了子宫,每当周围人谁说来月经,心里总有怅然若失的感觉。
引用最新第十版《妇产科学》,再次将对子宫肌瘤发病情况以及治疗方案手术适应症进行科普: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研究显示60%~80%女性患有大小不等的子宫肌瘤。
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和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类型、大小、数目、位置等全面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 观察:无症状子宫肌瘤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每3~6个月随访1次,若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2. 药物治疗:适用于有症状、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也可用于围绝经期女性,或者术前应用纠正贫血等症状。
3. 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应证:①月经过多致继发性贫血;②肌瘤体积过大;③有疼痛或压迫症状;④影响妊娠;⑤可疑肌瘤恶变。
《妇产科学》第十版
目前临床上,比较达成共识的,还是将子宫平滑肌瘤的观察作为第一治疗方案。如伴有月经紊乱合并贫血,可疑变性,或体积过大压迫内脏器官等可以考虑进一步治疗必要的手术。相对来说子宫肌瘤恶变发生率还是很低的,3-6个月定期复查没有较快增长则可以继续观察。当然,书中也提到根据病情全面考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综合评估去留的利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原协和医生张羽,也是《只有医生知道》一书作者,前几天一次微博也提到,她有一个朋友的姐姐得了子宫腺肌症,症状并不是很明显,而且临近绝经期,当地三甲医院主任医师级别的同行,极力劝她做手术。张羽医生说到,做手术也不是完全没有医学指征,但一小部分子宫腺肌症就是没有症状的,月经量不多,也不痛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和病灶都会呈现逐渐萎缩的态势,基本就不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这个病恶变率极低,虽然未来不知道哪天会不会因为其他的原因,例如子宫脱垂、卵巢肿瘤或者宫颈出问题了又要切子宫,但是现在没必要急驰忙慌地就因为个没啥症状的子宫腺肌症就把子宫切了。
张羽医生还提到,子宫肌腺症就算有症状,保守治疗的效果也非常好,越临近绝经的女性治疗的压力和挑战越小,药物管理一下,严重的还可以配合消融治疗等保守治疗,都可以躲过一刀,绝经后基本就不需要治疗了。
曾有协和的前辈常说过一句话:手术刀是双刃剑,一个医生要花二十年学会做手术,但要花一生的时间避免开不必要的刀。
医患之间信息是不对等的,医疗行业方面,技术水平和医生的理念也存在差异。作为患者,更要掌握必要的科普知识,一般疾病都有规范的诊疗指南,并且在全球化大样本诊疗数据支持下,指南一直是定期更新。即使是大医院平台或者高职称医生,如果没有持续学习的习惯,也会在专业上落伍,发生不该有的诊疗错误。
所以患者个人涉及疾病的治疗决策时,最好能学习下靠谱的科普宣传,多方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做出最适宜的抉择。
作者简介:基层从医30多年的妇产科大夫,分享女性健康科普及基层医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