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自1978年第一轮出版至今,已有46年的历史。2018年7月发布了第九版教材。迄今6年过去了,第十版终于开始上线。我们医生也开心的接到了第十版妇产科教材的电子版。
对于基层医院,偏向妇科肿瘤方向的我们来说,肿瘤的预防和保健更是我们的关注点。第十版教材中,特别注意到书中两次提到为预防卵巢癌发生,预防性切除输卵管的可行性。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prophylactic bilateral salpingectomy,PBS),又称为机会性输卵管切除术,是指当女性因非输卵管性疾病(主要是子宫切除术)行盆腔手术时,可同时切除输卵管,以此作为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上皮性癌的一级预防。
2010年9月加拿大不列颠哥比亚卵巢癌研究组(Ovarian CancerResearch,OVCARE)首次提出将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作为卵巢癌的一级预防策略以来,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GC)于2018年再次推荐PBS。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年1期曾发表过《预防性输卵管切除的循证医学证据》,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对降低卵巢癌发生的价值,以及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上皮性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大多数发现时已为晚期,其死亡率多年来居高不下。卵巢癌的发生学,是妇科肿瘤专家们多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众多学者通过长期对卵巢癌的研究,发现几乎见不到卵巢自身的癌前病变。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上皮性卵巢癌,尤其是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生,与输卵管伞端的黏膜细胞有直接的关系。部分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由输卵管浆液性上皮内癌和微小浸润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肿瘤细胞脱落播散而成。排卵后卵巢皮质的破口“排卵孔”的修复过程中,输卵管伞端的上皮脱落种植于“排卵孔”内,形成卵巢皮质的包涵囊肿,这种包涵囊肿也可形成低级别浆液性癌。卵巢癌的发生,既可以发源于卵巢本身,也可以发源于输卵管,这就是卵巢癌起源的“二元论”学说。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在手术风险及难度上没有明显增加。卵巢的储备功能在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后是否下降,是否会加剧卵巢功能减退,由于不同的学者在PBS后,采用的卵巢功能评价指标不尽相同,目前尚未得出明确结论。
为将手术风险和影响降到最小化,文中特提到几点注意事项:
(1)在对良性子宫疾病进行子宫全切及双侧输卵管切除前,首先应对盆腔及腹腔进行仔细的探查,对有粘连的部位应仔细分离,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及腹腔,术中冲洗液及时行肿瘤细胞学检查。
(2)在行子宫切除时,为保护卵巢血供,可以考虑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
(3)如果是腹腔镜下手术,在卵巢固有韧带处使用单极或双极电凝等能量器械时,避免长时间、高能量使用,以防热辐射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4)在切除输卵管时,要紧贴输卵管,以减少对卵巢血液供应的影响;在紧贴输卵管使用能量器械时,也要合理使用能量器械,以免热辐射影响病理检查结果。
(5)输卵管伞端的分泌细胞,是引起卵巢癌的主要部位。当伞端与卵巢粘连时,要认真仔细分离,尽可能将输卵管从伞端到宫角方向,将输卵管完整切除。
(6)切除后的输卵管标本的处理:已有研究发现,由于输卵管远端可能存在与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相关的前驱与早期病变(92%发现于伞端,8% 发现于壶腹部),因此,术后输卵管全面仔细的病理检查至关重要,特别是对输卵管伞端的检查。纵向剖开输卵管伞端后,然后每2~3 mm横向切开输卵管伞进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
作为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基层女性健康的第一守护人,我们在实施临床诊疗方案中,严格遵循规范指南,特别强调专业知识的更新,以最新版教材作为最佳蓝本。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是以吴阶平、裘法祖、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几代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教育家,凭借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极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参与了这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修订工作。凝结着几代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线医生的至尊宝典!
往期回顾:
你的“私密花园”养护正确吗?
孕产妇的抑郁,怎样才能被看见?
哈佛的研究揭示:都是同龄人,衰老的差距咋就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