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什么,从字面来讲,佛代表了觉悟者,是拥有无上智慧的人;从修道角度来看,佛是一种修为的境界,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具足圆满无二的境界时就是佛的境界。我想,从三个维度来讲,医生也都需要点佛性。
01
德行近佛
图片:药师琉璃光王佛,又名消灾延寿药师佛
中国外科之父、肝胆外科和移植外科医学泰斗裘法祖有句名言:德不近佛者
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其实,这句话出自明·裴一中《言医·序》
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仙,比喻才华脱俗出众。慧有夙因,指天资聪颖。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佛性),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们掌握着病人的生死大权,倘若从业者没有高尚的医德做支撑,工作中夹带功利心,就难以保证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尽心履行个人岗位职责。所谓德近佛者,意思就是说只有能够具有佛一样修为的人,才能有资格担当好医生这样的职业。所谓“医者仁心”正是如此。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的职业光明而神圣,并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理解了这一点,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医生才有可能。
02
佛系心理
所谓“佛系”,是当下流行的网络词,意思是看淡一切,有目的的放下,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是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医生可以说是内卷之王的行业。
三甲医院录用医生的门槛基本都已到了博士线。本科教学中,也比其他专业多学一年。且理论学习任务非常繁重,要背的书籍摞起来能到天花板那么高。只有完成基础学习后到了硕士博士阶段,才有机会进入医院临床实习,这既是严谨治学的要求,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尊重和负责。
走向工作岗位后,还有更多的压力等待着你。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不仅要做好治病救人的工作,还有接收层出不穷的行政指令。还要做好医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做到理论和实践双加持,才能在现在的医疗体系环境下,获得更高职称职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现实中,人的禀赋能力高低不同,挤到一个赛道上拼命内卷,耗费了大量心力不说,还可能失去了救死扶伤的本心。
眼科医生陶勇说:在我看来,好医生分成好几种。
第一种是勤勤恳恳在门诊看病治病的基层医生,他们是国家医疗事业的基石,解决了全国十几亿人口的基本看病问题,就像老黄牛;
第二种是富有原创科研精神的医生,论文科研、分析实验很厉害,用科研成果转化帮助临床医疗,一种新药可以治疗成千上万的患者,他们做的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工作,好比拓荒牛;
第三种是手术精细,动手能力极强的医生,手到病除,这种是技术大牛,也非常厉害。
我所理解的“好医生”,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各有所长,协同运作的团队,小到一个科室成员,大到一个国家医疗体系,团队里需要具备各种特质的医生。未来能在团队里发挥什么作用,成长为什么类型的成熟医生。每个人都应找到自己的长处,绽放自己的理想之光。
所以说,佛系的人并不是消极怠工,也不是没有追求,而是找准自我定位,更加注重自我成长和快乐,工作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和、冷静、客观的态度,不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以一种不计较得失的方式来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不把物质和成功作为唯一追求,不把时间和精力耗在无谓的拼搏和焦虑上。
03
佛的觉悟
著名博主“烧伤科超人阿宝”公众号有篇文章说道,想做医生,必须在心头放一尊佛。因为想做个好医生,你必须掌握一个所有教科书都不会教的重要技能,那就是和人渣打交道的能力。在你的行医生涯中,这些人渣就像时不时进入你鞋里又倒不出去的沙砾,会把你折磨的肝肠寸断,欲哭无泪。
实际工作中,我们都会不同程度遇到蛮横不讲理的患者,会接到不合理的投诉,还有各种无良媒体的抹黑宣传,加上屡禁不止的伤医事件,给我们积聚了太多的负能量。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只有调整内心,用佛的觉悟化解,避免魔怔缠绕,伤心伤身。
做医生要放下执念,四大皆空。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医院就是道场,行医就是修佛。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