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旁话健康-10:“饿了再吃,渴了再喝”就晚了吗?

文摘   2025-01-18 12:01   山东  


 “一定要定时吃饭”,这已成为共识,如同日心学说一样不容置疑。今天我小心翼翼地说点不一样的观点,也摆上自助餐厅的台面上,请阁下斟酌取舍。

 老天爷赋予了“饿”和“渴”和感觉,就是提醒我们吃饭、喝水的。

只有饿的时候,我们吃饭才觉得香;只有渴的时候,才觉得水是甜的。这种香和甜,就是美好生活的体现,品尝水和饭的味道,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品味。越是觉得食物好吃,水好喝的人,其生活品味就越高级。

动物都是如此,而人类则是聪明过头,不饿也要吃,因为到点了。不渴也要喝,还要一天喝八杯水,有的人就真信了,坚持照做。

“饿”和“渴”,是我们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一种势能,要慢慢释放,如同我们辛辛苦苦地爬到滑梯顶端,要慢慢地滑下来,这个过程就是享受生活,品味生活。

有的人吃饭很快,狼吞虎咽的,这就如同从滑梯的顶端一下子摔到地上,既浪费了这股势能,又伤了身体。要慢慢享受吃饭的乐趣,人活着 的乐趣也无非如此。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爱有多深,恨有多深”,同样,“饿”有多深,饭就有多香;越“渴”水就越甜。人活着就是一个节秦,起伏有致。那些“不饿就吃,不渴就喝”的人,蓄积不起这个欲望的势能,自然也体会不到释放这个势能的快乐。生活只能是平淡无奇。有人吃饭不香,喝水不甜,还觉得自己生活挺有品味,谁信呢?

并且,当有饿和渴的感觉的时候,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保持警觉状态。(当然不能走极端,到了饿死或渴死的地步,好多喷子的特点就 是断章取义)

想想我们的祖先,打到猎物的时候,就吃个饱,打不着猎物,就饿肚子。我们就是这样进化来的。

动物其实是经常在练“辟谷”。老虎狮子,捕获猎物时猛吃一顿 ,之后几天不吃饭,直到再次饿得难受的时候,再开始下一次的捕猎。有一种六鳃鲨,饱餐一顿,能撑一年半载,不再进食,这期间不就相当于练“辟谷”吗?啥时见它们定时定点的吃饭了?

只有人类才会宣扬“感觉饿的时候再吃就晚了,觉得渴的时候再喝水就迟了”,这又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就有人靠专家建议活着,而不是自己的本能。没有“专家共识”,就束手无策了。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吃饭是为了什么?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一天三顿饭,到点就吃。还讲究“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却从来不想想,吃饭是为了什么?

其实一天三顿饭是人为规定的,“人为”就是“伪”。这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

有的人,到了点并不饿,尤其是早上。但一想到早上不吃饭就会得胆结石,胆囊炎,于是屈从于“科学”的劝告,坚持吃早餐。

以前在地里劳作的人,三顿饭吃不了现在一顿的好东西,但现在的人活动量很少,饭量一点都没有减少。明显是出入不平衡。可能吃的都是“亏”。

吃饭是为了什么?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而已,当不缺能量的时候,有必要到了点就开吃吗?,并且一旦吃开了头,就会吃不少。其实你不缺这顿饭,这就象吸烟一样,你也不缺这只烟,只是忍不住诱惑而已。如果是饥荒年代,多吃一口赚一口,但在当今社会,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少吃一顿就赚一顿”,因为吃下去的饭,还要消耗你的精气去消化掉,产生的多余的氨基酸,说不定会捣什么乱。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你吃饭,饭也在吃你”。可能吃的不是饭,都是“亏”。

吃饭是为了不饿,既然不饿,为什么要吃?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并且,即使饿了、渴了,也不要急着吃,急着喝,可以再等等,让这股势能再大点。这样饭就会更香,水会更甜。生活更有节奏感了。

总结:


专家说,“感觉饿的时候再吃就晚了,觉得渴的时候再喝水就迟了

其实应该是“饿了再吃,渴了再喝”。

我认为: 饿了别急着吃,渴了也别急着喝

以前饥饿的年代,“听人劝,吃饱饭”

当前社会下,“听我劝,少吃饭”。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信者遵之,不信者唾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王光强 2022.7.19

2025.1.18重发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长按二维码关注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身边的中医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