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小结节-3:,指南怎么说?

文摘   2024-12-27 11:27   山东  

面对汹涌而来的肺小结节大军,我们国家及时出台了相关的专家共识。

结合这几天门诊上遇到的患者,简要介绍一下发现肺小结节的大致处理原则。

1

一,《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这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牵头制订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上一次的专家共识还是在2018年,时隔六年,重新修订。

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1、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

这个实性结节,整整一年,有增大趋势,应考虑手术,这正是随访的意义。结节有变化,我们有行动。结节无变化,我 们就观察。)

如果是首次发现,可考虑PET⁃CT,评估良恶性,并可进行手术前的预分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评估。

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管理策略(影像学随访、非手术活检或手术),告知风险和益处,并结合患者意愿而决定。

如果PET⁃CT或动态增强CT恶性概率较低,或穿刺活检结果未确诊,或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时,可根据情况建议在3~6个月、9~12个月及18~24个月随访CT。

 下列情况尽量不手术:(1)预测恶性程度低,并有可能是良性病。(2)患者希望在手术前明确良恶性,(3)还要考虑到:①结节大小、位置、和邻近气道的关系;②手术风险;③可行的技术及熟练程度。

下列情况可考虑手术(1)临床恶性肿瘤概率高(>65%);(2)PET⁃CT显示结节高代谢或增强CT扫描为明显阳性时;(3)非手术活检为可疑恶性肿瘤;(4)患者接受手术的意愿较强。

2、孤立性实性结节直径≤8mm:

(上面这个小结节,实性的,随访两年,逐渐增大。符合肿瘤的增长特点,手术应早介入)

(1)直径4~6mm者应常规年度随访;

(2)6~8mm者,在6~12个月随访,连续两年,如无变化,则年度检查。

3、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让好多人睡不着觉。这种情况一般进展很慢,有可能好几年没有变化,象是睡着了,某一天又醒了,但也可能终生都没有进展,但要是切下来,有可能“肺癌”的帽子就戴实了)

(1)直径≤5mm者首次6个月随访,如无变化,则年度胸部CT随访。

(2)直径5~10mm者:建议第3、9个月复查,如无变化,就年度随访了, 必要时辅以计算机辅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观察,非手术活检或手术切除。

4、 混合密度结节(mGGN)

(这个图太典型了,就不用再纠结了,如有手术机会,就直接切除,就别做其它检查,甚至穿刺走弯路了。但大部分并不这么典型。)

直径≤8mm者:建议在3、6、12和24个月进行CT随访,无变化者常规年度随访。

直径>8mm者:3个月复查,期间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若结节持续存在,可多学科会诊,或人工智能辅助评估,决定是否手术切除。

5,治疗:

优选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考虑适形放疗(SBRT)或者消融、离子、冷冻等。

6、分级诊疗 

(1)肺结节≤5mm者可以在基层医院管理。

(门诊上经常有人来看查体报告,发现肺结节在2-5mm大小 ,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定期随诊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跑上级医院。)

(2)>5mm,未明确诊断者,可到三级医院评估。

2

二、《中国专家共识:直径 ≤ 2 cm 肺结节胸外科合理诊疗(2024 版)》,

这主要是针对外科医生的,也就是要不要手术。这正是肺小结节大军最为关心的地方。

这个共识有100多位专家共同制订,本着「不过度」「不错过」的两「不」原则,以规范肺结节的临床诊疗为目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筛查、随访、诊断准则。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 < 6 mm 肺结节

如果是毛玻璃密度,则一年一次复查。

如果是实性,根据形态表现,3-6个月复查。如有进展,可继续观察或手术。

(这种密度较高的实性结节,如果是第一次发现,则在3、9个月时复查,如无变化,则年度随访)


2、6~10 mm 肺结节

如果是毛玻璃样密度,则3-6个月复查,如果是实性的,开始阶段可缩短复查时间。

(这位才26岁。右下肺7mm纯毛玻璃样结节,一般是三个月复查CT,如无变化,再过半年复查,仍无变化,以后就1-2年一次复查,如果是大于40岁或高风险人群,则至少一年一次复查)。


3、10~20 mm 肺结节

纯毛玻璃密度,3-6个月复查,如有进展,可手术或继续复查。

混合密度结节,3个月后复查,有进展,则手术,或行PET-CT进一步评估。

实性结节,首次发现的,根据形态,密度,血运,1-6个月复查,或行PET-CT进一步评估。

(这位11个月前发现肺结节,边缘光滑,复查没有变化,考虑良性的,可一年一次复查。) 


4、肺结节位置

胸膜下,或外周结节,因为术后损伤小,可提升手术优先级。深部结节,如考虑恶性度不高,则需要谨慎手术。

部分楔形切除手术,可评估行无管(免胸腔引流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等)手术,甚至日间手术。

(两年半的时间,明显增大了,恶性的概率陡增,身体允许就切除,这个位置相对风险很小,甚至当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可提升手术优先级别。即使切下来不是肿瘤,对身体的影响相对也较小)

5 妥协方案

如果需要手术,但患者无法耐受肺叶切除术,可选择妥协性肺楔形切除术。如无法耐受任何手术,则建议穿刺、气管镜活检等方法明确病理后,根据相应结果行保守治疗

(我们有时根据血液肿瘤标志物和CT,大致判断一下肺癌的可能类型,根据经验选一种靶向药物盲吃,观察是否有效,这也是一种我们常采取的妥协方案)

3

三,《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

这是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尊贵的官员们终于出场了。要求对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做到早诊早治,降低死亡率。

要点如下:

1、高风险人群是指:

年龄≥50岁, 吸烟,或吸二手烟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硅、煤烟等)至少1年。

有遗传倾向

2、筛查方法

肺癌筛查推荐LDCT。CT阅片及诊断需有经验的医师完成。

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进行肺癌筛查。

3 筛查频率 

上述人群每年至少一次行肺CT检查。

 检出的结节直径6-15mm,3个月后复查,并根据结果决定下一轮复查时间。

结节直径≥15mm,如无法排除恶性结节,建议正规抗炎治疗后1~3个月复查CT 。如有变化,则请外科或多学科会诊。

4 低剂量螺旋CT(LDCT)

胸部扫描总剂量≤2mSv。

建议使用120kVp、30~50mAs的扫描参数,有迭代重建技术的建议使用100~120kVp、<30mAs作为扫描参数。

总结

任何指南,并不能覆盖每个人,只能是让绝大多数人受益。主要是针对基层医生,和大多数医生画了一个框,别出格了。更高层次的医生,是可以修改和制订指南的医生。

指南里虽然有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到某个人,情况又不一样了,对于不纠结的人,可以按照指南说的做,但对于特别较真,心理脆弱的人来说,整天茶不思,饭不想,那还是早点手术切了吧,这些指南对这类人是没有意义的。这种纠结的心态,危害要远远大于肺结节。

有时,医生的经验和直觉往往更重要,要根据病人的既往史、情绪状态、工作环境、结节的形态,前后对比,进行综合判断。

我曾在2019.2月写过公众号《无限纠结的肺小结节(点击可打开),想进一步了解的,可打开看看。

还有一类是“伪结节”,上图中黄箭头,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是小结节,并且有“空洞征”,如果仔细看,实际是几根血管凑起来的影子,并非结节。)

在这些指南中,反复提到了低剂量CT筛查,那么这个低剂量CT,对人的辐射,到底能减少多少呢?

请看下期《肺小结节-4:低剂量CT,辐射真的少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王光强 2024.12.27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长按二维码关注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身边的中医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