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脏寒生满病”,有必要说说慢性胆囊炎。
据资料中报道,我国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患病率达16%,这已经很高了,是个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有感染、缺血、情绪、动力差等。
慢性胆囊炎往往同时有胆结石,许多人长期与其相伴,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不经意间会闹点动静,让你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知道哪一天,会搞点大动静,让人总是提心吊胆的,不得已的时候还得切掉。
下图显示的是胆囊的位置:
绿色的就是胆囊,藏在肝的下面。
不过有时藏得严,有时露点头。
其实从中医角度讲,胆囊炎也不是什么大毛病,符合“脏寒生满病”的理论。也就是说,腹部内脏温度低了,就会患结石这样的“满病”。有了结石,也就容易发炎。
我在临床上也发现一个规律,容易患胆结石和胆囊炎的病人,腹部CT显示,胆囊的位置距离皮肤往往比较近。自然也就容易受寒,容易结晶形成结石。同时胆囊壁也容易感染发炎。如下图所示,这位患者的胆囊距离皮肤只有25mm:
下面这位虽然有皮下脂肪,但胆囊距离皮肤也不远,只有34mm。
而正常人的胆囊会被肝所包着,或者有厚厚的皮下脂肪,不管外面多冷,胆囊里的温度也不会降低。
如下图所示
其实我们的内脏很容易被冻透,肚皮受凉后,胃就会痉挛,这就是胃受凉后的反应。我们的胆囊也是如此,温度下降不仅会疼痛,其中的胆汁也容易结晶形成结石。猪大油遇冷还会凝结呢!
不管指南里有没有提到,这是一个不能排除的病因。
既然如此,胆囊炎的治疗就应该增加一条,那就是胆囊部位保暧。可以长年用一块动物毛皮盖在这里,或发热贴也行。
关于胆囊炎的治疗,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减少胆囊的刺激。胆囊有个特点,就是进食油性食物的时候,就收缩。素食时很少收缩。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天只吃一次油性食物,让胆囊排净,其余时间不要再刺激它了,这样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休息,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如果一天只吃一顿饭最好了。对于任何器官来说,减少磨损,减少消耗就是保护。
胆囊在右上腹部,把这个部位做好保暖,并每天刺激胆囊收缩一次,很可能是治疗胆囊炎的有效方法。
不单单是从外面保暖,也要注意内部温度的提升,避免进食阴寒的食材,不喝饮料,少吃水果,都会有帮助。
这样做至少没有什么副作用,试试又何妨?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光强 2019.4.13
2025.2.6日整理重发
不一样的医学观点
王光强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