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个“剪矢留镞”的笑话:
一人中箭,医生把外面的部分锯掉,说:“我是外科医生,体内的部分去找内科医生处理吧!”
外面有箭杆是“矢”,体内的箭头是“镞”。寓意光看表面,不管实质,很可笑是吧!但这种傻事却比比皆是。
1 发热要退热
发热是人体正常的反应,是身体对抗 病毒细菌最有效的方法,人体在38-40度的时候,白细胞 的作用最为强大。
但是许多人却容不得身体发热,一有体温升高,就担心得很,赶紧用退热药。只要看到体温表的数值正常了,心里就踏实了。不管体内的细菌病毒是不是在疯狂地增殖。也不知道这是在帮谁的忙。
有时为了这表面的“正常”,不惜应用激素。这和只剪去箭杆有什么区别?
2 降温毯
不知发明降温毯的人,是不是曾经高热过,脑子烧糊涂了。如果让他躺冰冷的水泥地上,能舒服吗?更不用说降温毯了。
或许病人用着呼吸机,或者昏迷中,不会表达,否则一定会诉说背部极不舒服。在中医来讲,这是人工制造的寒气入侵,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局部的低温还是有好处的,如扭伤部位的冷敷,脑水肿时的冰帽等。但是整个人躺在冰冷的降温毯上,真得要三思。
这种强行粗暴地把体温压到正常范围的作法,甚至比“剪矢留镞”还可笑。
3 胃出血
对于胃出血的病人,西医教科书上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饮冰盐水,这样可以收缩胃血管,起到止血的作用。
而中医的方剂是麻黄、吴茱萸、半夏、白芨等,但需要“热饮之”,这和西医的思路大相径庭。
原来中医在收缩血管,修复粘膜的同时,还考虑到热饮可以让身体的血液向体表分布,从而减少内脏的血液,从根本上治疗胃出血。而应用冰盐水只是当时止血,却让病人的皮肤收紧,血液向内脏集中,事后胃出血可能会更严重。
所以中医想的更加长远,就象下棋,西医能看两步,而中医看到的是三步以后的变局;也就是西医看到是表面箭杆,中医想到内部的箭头。
4 夏天的冷饮
大热天里,活动后出了一身的汗,这时一辆装着“冰XX”饮料的车及时赶到,一顿痛饮,“爽啊!好痛快!”
这是一则广告,也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场景。
活动后的出汗、散热,和发动机的散热是一样的,这时喝点热饮,协助散热才对,而不是粗暴地闭在体内。这种只顾一时的“痛饮”、“痛快”,或许在几天、几年后,真的是会带来很多的“痛”。
这种只注重表面的做法,也是另一个版本的“剪矢留镞”。只顾眼前,不管以后。该出的汗出不来,必定积攒了一身的寒气,如《内经》所说,“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到了秋天就鼻炎、哮喘等疾病发作,甚至来场高热。
可乐、啤酒这些产气的饮料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因为喝到胃里,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带来一时之爽快。
中医讲究吃应季之物,从这个道理上讲,冷饮、雪糕就应该冬季吃。也的确是这样,冬天我们可以吃些冻柿子、冻梨,此时人体的血液分布在内脏居多,有能力消化。冬天吃冷的,可使皮肤收敛,利于闭藏。这时候如果洗桑拿,让皮肤开泄,则易感冒。所以有的人“洗一次桑拿感冒一次”,就不奇怪了。
夏天则相反,内脏的血液分布体表,《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中寒是也”。这时胃是寒的,夏天脾胃是虚弱的。所以喝热水才容易“生津止渴”,喝下去的水,只有吸收了,变成自己的,才有用。老百姓讲要“冬暧脊背夏暧肚”,所以夏天在需常备热性的霍香正气水。
可乐、啤酒是西方泊来之物,夏天的雪糕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张仲景要是看到这些,一定会惊得目瞪口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光强 2019.4.26 .
于2024.10.17日修改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长按二维码关注
《咬文嚼字说中医》系列:(点击可打开链接)
-1:“咳”和“嗽”,大不同
-2:“消”和“化”,不一样
-3:“运”和“动”,正相反
-4:“心”和“意”,别打架
-5:“名”和“字”,有讲究
-6:“身”和“体”,两回事
10:“健壮”不等于“健康”
11:“艾”与“爱”的温暖
17:有一种行为是“居安思危”
18:有一种智慧是“愚不可及”
19:有一个笑话是“剪矢留镞”
20:有一个世界乃“相由心生”
21:有一类人仍在“郑人买履”
22:有一种效率会“事缓则圆”
23:有一个故事是“鸥鹭忘机”
24:有一类高人是“轮扁斫轮”。
25:有一种养生是“疱丁解牛”
26:有一种提醒是“曲突徙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