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的说法显得很“科学”,我还是先引用近期《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吧。
2024.10.31日,著名的《科学》杂志发文称,通过分析了英国1953年取消“限糖令”前后的人口数据,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从怀孕开始到婴儿2岁,在这大约1000天的时间内,摄入糖的多少对个体日后的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有很大的影响。结论就是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分别降低了35%和20%。
《科学》杂志的观点不容怀疑,那就是:“幼年多吃糖 ,成年多生病 ”。
这篇文章只是个调查报告 ,并没有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糖是补脾胃的,在五行中属土,根据 五行理论,土克水,伤肾,所以,补了脾就会伤了肾。孩子的肾精不足,就会体弱多病。糖尿病本身就是肾精不足的表现。
而肾主骨,主志,肾精不足的人,骨骼牙齿的发育就会受影响,这才是吃糖导致龋齿的真正原因。肾精不足的人也会记忆力也变差,影响学习成绩。
这篇高大上的论文作者当然是老外,让他们用中医的观点分析原因,有点难为人了。
不光是吃糖的问题,这个观点也体现在好多方面,如“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甘蔗没有两头甜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
其实小孩子吃点苦 ,他自己并不觉得苦 ,只是家长觉得苦 ,
有一种饿叫“家长觉得饿” ,
有一种冷叫“家长觉得冷” ,
那么,有一种苦 叫“家长觉得苦” 。
天生的盲人 ,在别人眼里觉得很可怜 ,他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
小时候多吃苦 ,以后的每次改善都是幸福 ,以前农村人给孩子起名字叫狗蛋、猫蛋的 ,觉得很土 ,其实他们才是聪明人 。这样的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心气不会很高。
起点低才能步步高升 ,开始就站在高台上,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路 ,怎么会有幸福感呢 ?
这种“自讨苦吃”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很高级的修行。
在印度,有一类人被称为“苦行僧 ”,他们的逻辑就是“今生苦中苦,来世福中福”,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最痛苦的事,以此来达到自已修行的目的。
在西藏通往布达拉宫的路上,经常看到磕长头的信徒,他们开始也会觉得很辛苦,只是凭着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但磕着磕着,心情越来越平静,心胸越来越开阔,不知不觉地就会感觉到身心愉悦起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必要学习一下这种“自讨苦吃”的修行方法。
例如:早睡早起,开始不适应,坚持一段时间,形成习惯就好了。
晨起做耐寒锻炼,离开热乎乎的被窝确实需要毅力,但坚持一段时间,身体变得健康了,尝到甜头了,也就能坚持了。
还有跑步、冬泳、健身,最后好多人会上瘾的。
成瘾其实是通神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成瘾是最主要的动力。单靠恒心和毅力是不可能长久的。爱迪生发明东西上瘾 ,小偷偷东西也会上瘾 ,从生理层面上来讲 他们并没有区别 。
从“自讨苦吃”,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坚持不懈,再到成瘾,这就胜利了。这个过程,就是修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王光强 2024.11.4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