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药物模式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几点想法

文摘   2024-10-28 07:16   上海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与恶性肿瘤是免疫失调的两个极端。

简单来说,AID是自身免疫系统将自身组织视为外来物进行攻击,而肿瘤则是自身免疫系统未能识别外来肿瘤细胞,导致其免疫逃逸。

AID种类繁多,超过80种类型,影响全球5-8%的人口,患者群体庞大。

AID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以是系统性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以是器官特异性的(如类风湿关节炎)。

根据不同受累器官,AID可以影响皮肤、神经、内分泌、胃肠道、肾脏、关节、生殖系统和肌肉组织等。

其中,患病率较高的AID包括银屑病、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例,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SLE的诱发因素可能与遗传背景下的环境变化有关,导致全身免疫失调。

免疫失调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紊乱。

例如,固有免疫中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助于SLE的发病,而适应性免疫中的自身反应性CD4+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则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终末器官组织损伤。

CD8+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直接介导皮肤、肾脏或大脑的组织损伤。

SLE的发病机制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那么该如何治疗?

在过去几十年中,针对AID的治疗方法多为非特异性,无法实现精准或早期治疗。

其中较为成功的方式包括:JAK通路抑制剂(抑制JAK-STAT通路的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网络中的核心细胞因子(如TNF-aIL-6RIL-17/12/23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共刺激信号、整合素抑制剂以及清除B细胞的疗法等。

通过清除B细胞治疗AID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

第一个获批的清除B细胞药物是2006年批准的利妥昔单抗用于RA

随后OfatumumabOcrelizumab相继获批。

这些单克隆抗体以CD20为靶点,通过清除外周B细胞对某些疾病有效,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

然而,对于大多数AID而言,以CD20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疗效不佳或持久性差,主要原因在于CD20在记忆性B细胞或浆细胞表面的表达较少,并且单抗在发挥作用时需要特定的免疫环境,如NK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实现ADCCADCP效应。

已有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无法进入淋巴结。

近年来,TCECAR-TAID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

CD20单抗相比,这类产品的特点在于能够进入淋巴组织,并且CD19的靶点范围更广,通过免疫重置,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获得长期缓解并停用所有背景药物,甚至治愈部分患者。

TCECAR-T通过T细胞依赖性细胞毒作用(TDCC)发挥作用。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很难判断哪种疗法更优,预计未来这些产品将在某些AID中获批。但目前可以总结出一些相对确定性的观点:

- 目前临床上使用自体CAR-T治疗不同类型AID的案例非常多,已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仍需回顾性分析更获益的人群以及更好的细胞治疗产品。然而,商业化后如何克服可及性问题(制备流程、价格、异体反应性T细胞混入、潜在的长期毒性)将是最大挑战。

- 相比自体CAR-Toff-the-shelf异基因CAR-T产品和TCE的报道相对较少,大部分为已发表的文献和少数中心的临床研究。一般来说,IIT方式不适合TCE的临床探索。


英勇向前
to be a good drug develop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