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外游子创业抒情
为欧中文化交流讴歌
王聿蔚:法国文学翻译家。现旅居巴黎。
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教堂,在法国这样一个宗教曾经拥有过绝对权威的国家里,教堂的建造一度是非常兴盛的。在法国各地旅行,大大小小的教堂到处可见,即使到了异常偏僻的乡野小镇也会看到在绿荫丛中高高耸立着的十字架,那里可能就是一座教堂。然而,这么多的教堂,其建筑规模和历史能够与巴黎圣母院相媲美的,为数并不太多。据说法国有六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这六座教堂是亚眠大教堂、夏特尔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兰斯大教堂、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和布尔热大教堂.
说起这六座大教堂的知名度,巴黎圣母院勿庸置疑高居首位。这首先应该在于它那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这座教堂向来被称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从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上仰望大教堂,那两座高达九十米的巨大钟楼直插云天,似乎具有压倒一切的气势。我想,在那遥远的中世纪,那些远道而来的信男善女们,一看见这两座巨人般的钟楼大概就会情不自禁匍伏在它的脚下。的确,从前方仰视巴黎圣母院,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感受到它的高大、它的威严。
如果沿着这座教堂的外墙走一圈,然后站立在它身后不远的那座桥上望过去,人们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装饰性附加物件把教堂的顶部和四围装扮得非常别致美观。小巧玲珑的塔楼、奇形异状的怪兽、精美典雅的雕塑以及各式各样的彩色玻璃窗,最妙的是教堂大厅的黑色屋脊上还高高耸立着一座体态轻盈的尖塔......这一切使人们感受到这座大教堂的威严中闪动着一道俏丽的亮色。如果说人们在教堂的大门前仰视,多少会感到那两座巨人般的塔楼略嫌臃肿的话,那么从后面远望巴黎圣母院,这种错觉便会一扫而空。人们会发现整座建筑总体称得上线条匀称、结构和谐、气势恢宏,誉之以“ 完美 ”并不过分。正因为这样,塞纳河上络绎不绝的游船经过此地,大都要减速行驶或停留片刻,为的是让船上的游客们借此机会仔仔细细地观赏这一完美的建筑杰作。
不过,人们也许不知道,这座早在十二世纪就开始修建,经过了近两百年的岁月方才建成的巴黎圣母院,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尤其是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引发的那场社会大动乱,到了十九世纪之初,它己经破败不堪了,甚至面临着可能坍塌的危险。这座大教堂后来之所以能够起死回升而且盛名远扬,在很大程度得力于雨果的那部长篇巨著《巴黎圣母院》。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出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应。一时间,整个法国都因为这部小说而谈论巴黎圣母院,关注巴黎圣母院。于是,国王路易菲立浦俯顺民意决定拨款修复这座大教堂,从而使这座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兰西的真实历史和社会风俗画卷,书中的一些人物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不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书中的描写完全不同,而两位最重要的男女主人公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达则是作者的虚构。《巴黎圣母院》最突出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和奇特的结构,因此,它不仅是雨果的代表作,也当之无愧的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部代表作品。
《巴黎圣母院》以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丑陋的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对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艾斯梅拉达的一场轰轰烈烈而又曲折离奇的恋情悲剧。通过这场恋情悲剧,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法国上至宫廷教会,下至贫苦市民的生活场景,展示了生活在这座大舞台上的各色人物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最终命运。全书的基调是阴沉悲凉的,故事发生的场景就在巴黎圣母院,书中的许多重要情节都是围绕着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来描写的,巴黎圣母院于是成为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
也许正因为如此,雨果在本书的第三卷完全脱离了故事情节,专门对巴黎圣母院这座古老的建筑和巴黎城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颂扬。对于巴黎圣母院,其中有一段雨果是这样写的 : “建筑史上再也没有比它更伟大的篇章了。正面那三座尖顶门拱,那锯齿状飞檐层浮花雕镂,有着二十八座列王塑像的神龛,那中央的巨型花瓣格子窗户两侧有两棂侧窗,那高高单薄的梅花拱廊以细小圆柱支撑着笨重的平台,还有那两座伟岸的沉黑钟楼,连同它们的石板前檐,上下重叠为雄伟的六层,构成和谐宏大整体的一部分。这一切,既是先后的,又是同时的,成群而不紊乱地尽显眼前,连同无数浮雕,雕像,镂錾细部,强劲地结合为肃穆安详的整体,简直是石制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人和一个民族的巨型杰作,,,是一个时代的一切力量通力合作的伟大产物。它的每一块石头上都可以看见千姿百态突现着由艺术家天才所训练的工匠的奇想。总之,是人的创造,它雄浑而富饶,一如神的创造,它似乎从神的创造中窃得双重特征,既千变万化,又永恒统一。”
总而言之,在雨果眼里,这座举世闻名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一首庞大的宏伟的石头的交响乐。”
有人说,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挽救了这座中世纪建筑,这话固然不错。不过,我以为更重要的是,雨果的这部作品给这个本来面目庄严冷峻的巨型建筑注入了一股灵气,一种活力,使这座宗教殿堂不再显得那么严峻神秘那么深不可测,而是有了一种亲和力。许多游客走进巴黎圣母院,沿着狭窄的楼梯盘旋而上,登上高高的钟楼,为的是寻觅吉普赛女郎艾斯梅拉达留下的足迹,或者是听一听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敲过的那口大钟的钟声。雨果创造的人物形象已经与这座宏伟的建筑融为一体,留在了亿万读者的心里,古老的教堂也成为法国人的一座精神圣殿。
《巴黎圣母院》因巴黎圣母院而不朽,巴黎圣母院因《巴黎圣母院》而永生。
我本人不知多少次瞻仰过这座古老的圣殿,春天的早晨,夏日的黄昏,濛濛的秋雨中,淡淡的冬阳下,我常常到这里来散步,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晨曦中的巴黎圣母院,这也许与我初到巴黎的那一次特殊的经历有关。
那个日子我记得清清楚楚,三十多年前我来到巴黎的第二天,那一天恰好是星期日。我依然保留着在上海的生活习惯,早上六点钟左右便醒来了。百无聊赖中信步下楼走到大街上,夜色尚未消散,路上空无一人。我初来乍到不辨东西,茫茫然中走下路口的4路地铁站,空荡荡的站台上只有我一个人。我在地铁运行路线图上看到“ 西特 ”这个站名,心想这大概就是书中常常提到的塞纳河上的那座小岛,这里应该是巴黎市中心,于是便下了车。
走出地铁站刚行几步,迎面看到了一座巍然耸立着的大教堂,两座黑沉沉的塔楼映衬在熹微的晨光里,显得神秘而又威严。我一下子认出来了,这就是巴黎圣母院。刹那间我好像突然遇见了一位神交已久但从未谋面的老朋友一样激动万分,于是快步走上前去。我走进教堂的大门,仰望着这座圣殿高高的穹顶和镶嵌在四周墙壁上的那些风格别致色调斑斓的彩绘玻璃窗,玻璃窗下两边幽暗的走道上一簇簇烛光在默默无言地闪动。教堂正中的圣坛前,一排排座椅空荡荡的,只有一位老人孤独地坐在一个角落里,也许他是在祈祷吧。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股强烈的、难以遏止的乡愁,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想起了远在故土的亲人,想起了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平平常常但是非常快乐的日子。
从教堂里走出来后,我沿着林荫小路穿过旁边的那片花园,跨过一座小桥来到塞纳河的对岸。此时太阳冉冉升起,从河对岸望去,整座巴黎圣母院慢慢地、慢慢地沐浴在一片灿烂的霞光里,显得格外壮观。由于有了这段经历,在巴黎的诸多名胜古迹中,我对巴黎圣母院保留着一种特殊感情。每次路过巴黎圣母院,我都要在它的门前逗留片刻,抬头仰望那两座巨人般的钟楼,此时此刻,我似乎总有一种故友重逢的感觉,忍不住走上前去对它仔细端详......
人们不能忘记,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遭受了一次重大火灾。那天晚间我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了教堂顶部窜出的火焰浓烟和消防车不断喷出的巨大水柱,看到了那座玲珑剔透的尖塔在大火中倒塌,我的眼中满含着泪水。我在电视里还看到了深夜聚集在巴黎圣母院四周的许多市民和外国游客在呼喊,在流泪,我知道,巴黎圣母院又在遭受一场劫难,此刻整个世界都在为它哭泣。但是我相信,经历过数百年无数次战火和灾祸的磨难,巴黎圣母院绝不会在这场大火中毁灭。劫难之后,法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一定会竭尽全力修复它,再造它的辉煌。巴黎圣母院在不远的将来定会焕然一新,向全世界再次展现它的容颜,它的魅力。因为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也是世界的,正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也是世界的。
吴永明:温州市人。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法书画社常委副社长,温州鹿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参加多次大型书画展。自幼受家父教育影响,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1978年进入温州市工人文化宫特别书法班学习,承蒙名家林剑丹何元龙和大兄长吴永龙等名家指导。
梁源法:旅法作家,资深媒体人。
人生(外两首)
兰天白云无穷尽,
一生难度百年春。
幼时父母怀中依,
晚年孙辈身后跟。
年轻气盛重名利,
光阴历练惜亲情。
活得坦荡即是福,
但求无愧写人生。
2011年5月
每忆慈母热泪涌,
岁月流逝情更浓。
煤油灯下纳鞋忙,
烈日当空扛鱼重。
女儿上学手牵手,
儿出远门泪眼送。
待到子女都成才,
她在天堂展笑容。
2014年母亲节
年轻少思量,
一心追繁荣。
岁月无情剑,
锋过皆是空。
人生过七十,
乡愁比酒浓。
唯求亲情在,
喜看夕阳红。
2016年2月
乌兰布统秋色
沉痛悼念中华文学社社长,龙吟诗社第三、第四届社长陈湃先生仙逝。
法华作家协会 敬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