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外游子创业抒情
为欧中文化交流讴歌
殷博:生于1978年,天津市作协会员。小说和散文等作品多次在全国性期刊发表。留法超过20年,客居法国小城勒哈福尔。法华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殷博(法国)
做家务时听着许知远念起的“故都的秋”,虽然读得并不流畅,但文字之美并未被掩盖;甚至伴着夜雨淅沥,倒也听出了一种特殊的音韵感。哎,读书人谁会不喜欢郁达夫呢?“半痕新月,斜挂在西天角上,却似仙女的蛾眉,未加翠黛的样子”;或者是“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样的句子,该是很多人日记本中的惊艳绝句吧。郁达夫的哀愁是深沉的,他的哀愁不仅仅源于个人的孤独与寂寞,更在于他对整个世界的迷茫。他生长在富春江畔,那个每一滴水都灵性十足,每一缕风都韵味丰腴的地方;但他却如此痴爱着北京的秋,也用自己的笔触写出了无尽的物哀感:看着热热闹闹,颜色,观感甚至气味和语音都被他写得跃然纸上。不禁让人感觉北京无一不可爱,甚至你仿佛就真的已经坐在葡萄架下喝着酽茶,看着秋景,和南城的老人聊着闲篇一样;但北京却始终让人感觉咫尺天涯,它只是一个驿站,注定要分别;也不知道是否会归来。有人会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变成一场酒后絮语,有人会把它变成一篇日记,锁在某个注定尘封的角落里。但能被郁达夫写成如此名篇,也是北京的一种幸运。这样的文章该让所有人都读一遍,我敢打赌,无论你是漂泊异乡还是安守家园,你都会读出那份无奈:夜阑静问有谁共鸣。的确呀,没有虫鸣,没有萧索西风,没有残荷,甚至没有一顿美滋滋的涮羊肉的日子有资格算是秋天么?小城只有无尽的秋雨,已经不能说是润了,简直是倾泻般的落下来,像是天上的某人忘了关水龙头一般。勒城也当然是不会有鸽哨的,但我们这里有贼气十足的海鸥,这些家伙虽然也是白羽红掌,但样子看起来就是鬼头鬼脑,却又是那种傻憨憨的自作聪明感。想起我少时读过杜甫的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不禁寒颤一抖,杜工部该不会为这样的家伙浪费笔墨吧?天津的秋其实和北京大同小异,虽然我们号称两地之间是世界上最遥远的120公里,但毕竟物候相似;只是我们坚决认为,我们会在王毓宝的一句“天儿凉啦”中唱响秋天,而这一定是天津人必会哼唱的曲牌。客居法国二十多年,只是尽量低头去过好凡俗的小日子,但我毕竟也稍通诗文,思乡之愁当然也是时常泛起;在这个季节本该树影斑驳,天色渐短,咖啡飘香;秋天该是这样一个时刻,让人想起那些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故事,无声无息,却美得恰如其分。只是小城的暴雨裹挟着秋凉,如此突如其来,更让人加重了这份情愫而已。下午吃到了老式月饼,其实更像多年前的白皮点心,一口咬下满嘴细碎。年少时挺不喜欢这样的吃食,与糕点本该有的“香糯软绵“毫不相关;但此时吃来,配上我的白茶甚是般配;端起茶杯,茶汤轻轻摇曳,像极了故乡海河的波光粼粼。茶水温润,淡淡的清香在口中弥漫,仿佛能洗去漂泊在外的风尘。喝茶的茶具是家兄送的一对蜻蜓图案的茶杯,那蜻蜓画得只寥寥数笔,却非常传神。斟满了茶水后,杯底的蜻蜓似乎掠过水面,轻盈自在,带着一丝不经意的美好。配合缅怀夏天的心境,颇为应景;而我听的则是单弦”断臂说书“,”越鸟归南“或者”骅骥向北“,这样的好故事没人再说了。老唱片虽然被网络降噪了,但一样魔力依然;配着潇潇落雨声,就是让人忘我的哼唱起来,还打起了拍子;内子笑我说,还有二十年才能退休呢,装老头子也没用。哈哈,情怀这回事儿,果然不能互通呀;悲喜自渡,他人难悟易误。不过仔细想来,如今可以有斗室遮风挡雨,又能喝茶吃饼,相较于初留法时的种种际遇,也当是一种容膝易安吧。内子怕我怀旧伤心,问我是否要吃一顿火锅来打打牙祭,也算是自己和勒城的秋天的一次和解;而我则想起了当年看过的一句台词,于是装着京腔,对她说了一句:没有卤虾油能叫涮羊肉么。
椰子 ,本名陈嘉奖。男,生于福建晋江,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90年代移居马尼拉。现任菲律宾千岛诗社副社长、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诗作散见于东南亚各国诗刊和中国大陆《滇池》、《星河》、《泉州文学》和《散文诗世界》,以及台湾《创世纪》和香港《文综》等。入选台湾《2020全球华人网络诗选》暨七位‘菁英奖’之一,第四届紫荆花诗歌奖三等奖等,出版个人诗集。
陈嘉奖(菲律宾 )
明月当空
已过千秋万代
在丝丝入扣的清辉里
我 一个海外赤子
却想告诉每个异邦人
嫦娥是华夏的
月宫是九州的
八月十五
也是吾人千古的知识产权之一
又一次
深深地凝望
这万里之外孤悬的发射塔
今夜 头一回 你尽可豪情万丈地
以华为P60 Pro拨通卫星电话
邀她下凡对饮的鸿蒙之夜
清晨 阳光正暖
一只蝴蝶罕见来访
以一座山的高度
落到大楼阳台我的家
蹁跹于那里寂寞的花草
几乎跟我撞个满怀
久违了 美丽的花贼
及至傍晚我回家时
蝴蝶仍迷离于那块透明塑料布
的围城里 扑棱地挣扎
视线与方向愈是脱节
此时 一只树枝状的手伸出
将它接向手背
瞧 那一刻
我往空中挥去一拳
打出一道气流
送它原路归去
赵耀双,天津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后读吉林大学考古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文物博物系列副研究馆员。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从事文物博物馆管理工作,今退休。业余时间从事天津历史、民俗、曲艺等方面研究和创作。
赵耀双(中国天津)
岔曲是八角鼓中原始曲种,为单弦演唱中的一部分,它起源于清初满族八旗子弟的日常娱乐,兴盛于乾隆朝,流行于北京城内外。岔曲是八角鼓、单弦的主要曲调,用作曲牌联套体的曲头和曲尾;同时也可单独演唱。
姚静怡(菲律宾)
《欧华文艺》第189期
《欧华文艺》第188期
《欧华文艺》第177期
《欧华文艺》第176期
《欧华文艺》第159期
《欧华文艺》第158期
《欧华文艺》第155期
《欧华文艺》第154期
《欧华文艺》第150期
《欧华文艺》第141期
《欧华文艺》第140期
《欧华文艺》第1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