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8点
欧德张分享:如何实现职场自我成长
欢迎预约收看
口述|欧德张 整理|布道君
01
结构大于局部
Q1:我带了一个小团队,自己又要做业务,感觉每天都很忙,不知道怎么分布时间。
在系统思考里有一句话叫“结构大于局部”,你的公司机制让你既要管团队,又要做业务,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前段时间杭州发生了一起外卖员因为赶时间穿越草地踩坏了栏杆,而跟保安发生冲突的事件。后面不断发酵,演变成群体事件。
其实这个冲突背后有很多结构性的力量在发挥作用,也就是“结构大于局部”的体现。
第一个结构性的力量就是,外卖平台对外卖员严苛的管控。平台对送餐时间的要求特别高,导致外卖员送单都是急匆匆的,要抢时间。
第二个结构性的力量是,小区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如果按照小区设计的道路绕过绿地走过去可能需要挺长时间,但是穿过绿地可能只需要一分钟,这是非常挑战人性的一件事情。
所以当时我朋友圈里有人写了一句话特别有意思。他说:保安应该向外卖员道歉,但是绿地的设计师应该向保安道歉。
这个案例是想让大家理解,当我们去看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具备系统化思维,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当企业中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做动态的、深入的、全面的思考,而不只是看局部。有时候局部的问题看上去很好解决,但是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
回到你的问题,结构不改变,不管你如何做时间管理,都还是会有问题。所以,你需要跟上级去沟通。
如果你想更好地做管理,让团队做到1+1>2,那么你可能就要申请不做业务,而是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团队去达成业务结果。像现在这样你做业务,下属也做业务,这样的机制天然会让你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的时间管理如何分配的问题。你肯定自己做业务拿得更多,所以在时间分配上很可能会倾向于业务,这也是正常的人性。但是另一方面,你也想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去做一些利他的事情,这就会导致你在心态上以及时间管理上处于拧巴的状态。这种拧巴和冲突,是很难通过个体调整去解决的,而需要从结构上去调整。
02
关联部门KPI冲突
Q2:关联部门KPI冲突,互相不让步怎么办?
首先还是要看,是否是你们公司的机制导致了冲突。
有些企业很有意思,凡事都想用赛马来相马。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挑选项目和人才的方式,但是也容易增加冲突。所以首先我们可以从机制和结构上去看,是不是在设计KPI的时候我们人为地制造了冲突。
第二,这种部门冲突互不让步,往往是因为各部门的领导只看到自己部门的利益,而没有站高一线去思考问题。
如何让他们能够站高一线看问题呢?
首先要有信息互通。如果我是站在三楼,我得到的所有信息都是三层楼以下的,你就很难责怪我不懂得站在四层楼去考虑问题。
所以,要让大家能够站在更高维度,站在公司整体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需要让信息上下左右互通。
其次,要去思考如何在考核上将个体/部门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做一些关联。比如,我们希望某个管理者去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更多是跟公司整体利益相关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件事写入他的考核中。
第三,可以通过公司的晋升机制进行引导。员工是特别愿意看公司晋升了谁,奖励了谁,惩罚了谁。你把价值观说上一千遍一万遍,也不如把价值观落地到“晋升、奖励、惩罚”这三件事情上。
如果晋升时,你选择的是那些更能够站在整体利益出发去做事情、解决问题,并且拿到成果的人,其实就在传递一种声音——我们公司在鼓励什么样的行为,在鼓励管理者做什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文化导向。
第四,很多时候部门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靠设计好交互流程去解决的。
流程设计,不仅包含流程的制定,还包含交互标准的制定,比如供应链部门跟商品部门之间的交互,输入标准是什么,输出标准是什么,如果有延误如何处理……这些标准的制定,都需要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和熟悉,需要相关部门负责人站在整体去共创,而不只是HR的事情。HR可以做的是,掌握一定的流程设计方法论和工具后,去推动业务部门,尤其是有交互的部门一起共创。
03
员工拿结果总是不理想
Q3:目标清晰,业务策略清晰,员工拿结果的能力总是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
真的清晰吗?有的时候,我们认为的“清晰”,和员工认为的“清晰”,不是同一个定义,也不是同一个程度。所以,为了确认是否大家对于目标和策略都很清晰,我们可以做测试。
比如,目标是什么,达成目标的方法是什么,让管理者写下来,也让员工写下来,通过大家的答案,我们就能判断是否真的清晰。
第二,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目标定得太高了。你的策略、方法,加上你能提供的资源,是否真的能够支持目标的达成,这是要反复论证的。有的时候我们会想当然,或者用过去的方法来应对现在的环境,但是环境变了,过去的方法可能早就不适用了。
所以管理者首先一定要从整个组织的机制结构和自身去思考原因。当然这并不是说员工就一定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先从整体去思考,再思考局部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去看竞争对手有没有变化,客户端有没有变化,产品有没有变化,这些所有的变化相应的都会带来策略方法的修正、迭代。
最后我们再来看员工。员工拿结果的能力不理想,具体是有多少人完不成目标。如果是所有人都没有完成目标,那毋庸置疑管理者的责任最大。这其中可能还有公司的机制问题、激励问题、产品问题、供应问题,所以要综合分析。
如果是一部分人完成目标,一部分人没完成目标,那我们就可以去看看完成目标的人用了什么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复制。如果要在团队复制这些方法,那么让完成目标的人怎么去分享这些方法。
分享是一种双向的激励。既是对完成目标的人的肯定,也是对没有完成目标的人的激励。
如果是大部分人完成目标,小部分人没有完成,教了方法之后还是不行,那可能确实是员工的个体差异,跟岗位的能力匹配度不够,那就要考虑换岗或是淘汰。@
(以上内容整理自梵行茶局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