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全体教师一起努力打造有活力的教研组(备课组),提高每周例行教研活动的效益是我们的追求。就如何做好教研策划?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一)怎样的教研活动才算有效?——关于目标的讨论
有效性是组织策划教研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真教研定有助于解决真问题。为此,反映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应该是:
1、针对性。老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两层涵义:一是对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二是对于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针对性。针对性的把握恰恰反映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水平。所以,每一次有质量的教研活动必然要有清醒的背景分析和明确的活动意图。即此次教研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教研活动是老师成长与进步的“扶手”,而“登阶”的关键是研究活动后形成有助于老师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与建议。
3、渐进深入的阶段连续性。要达到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教研活动必然是坚持对某一专题的持续研究。这种阶段性的连续研究应该体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它是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它可以是大主题下的小专题的深入“剥笋”,也可以是分工研究的共享交流。
4、关注过程的生成性。教研活动的目标达成常常是真实参与和积累后的无形提升,而且不同老师的目标达成要比学生学习更具分化性。所以教研活动中要鼓励大家真实投入,要相信大家对过程的真实投入就必然会有真实回报。
5、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教研活动的水平与质量常常反映在理论能否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能否帮助老师形成基于实践的理论。
(二)如何实现“有效性”的目的?——关于形式的讨论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
1、以观念更新为目的,有组织的理论学习。
2、以落实教学常规为任务的教学过程改进。
对于学校来说,教学过程管理是教研工作的基础,落实教学常规是教研工作的前提。如何完善学校面向教师与教研组的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管理、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作业管理、考试与评价管理等。贵在教师的自觉主动作为。
3、以提高教学技能为目的的教学分析(课例研究)。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研的重点。可以考虑主要还是围绕着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来展开的。
4、以解决教学实际的困难为目的的实践反思与探索(案例研究)。
聚焦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改进。教师的反思精神与反思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部分,善于发现困难与问题,善于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口,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功,善于通过尝试解决问题等都是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方面。所以,以教育教学实践为素材,以叙事研究为主要方法的案例反思成为教师教研的重要方式。
5、系统化地研究解决教学困难的课题研究(行动研究)。
6、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共享为目的的资源建设。
学校教学研究必须坚持“合作性”的原则。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促进学习团队形成。集体备课也可属资源建设的范畴。资源建设还包括学校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资源、教学设计等多方面的建设。从学校看,关键要构架一个平台。
7、促进观点与经验的交流、共享和碰撞的教学沙龙。
教师之间能否就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和交流是体现学校学习氛围的重要指标。联系教学实际的,关于某一共性问题的反思与解决是老师们最需要的。
8、以竞赛比武的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是必要的,关键是竞争应该怎样关注过程。我们应该重视在项目设置与评价导向上的创新与调整,要把对教师教学的倡导反映到评价中,以引导教师的学习,特别要倡导老师做自己可能做和应该做的研究。
(三)怎样让教研活动更有效?——关于策略的讨论。
影响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譬如:对参加者需求的了解与尊重、组织者的创意及其基本理念、类似于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设计、教研活动的可参与性、组织者的经验与临场能力、组织者调动资源的能力等。
1、明确工作背景和参与教师的需求。
2、做好活动规划,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每个环节都是有价值的活动。
3、要有充分的准备,更要尊重真实的生成。
只有当教研活动能够起到激活“生成”的作用,教研活动才是成功的。
4、要营造对话交流氛围,同时把握好话语主动权的调控。
5、一定要达成研究共识,并关注行为跟进。
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进。只要老师们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参与教研活动,认识教研活动,只要老师们重视教研活动中的收获与效率,就是校本教研精神的体现。
总之,教研活动策划是一个技术活,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需要多用心去学习,去实践,去领悟,去改进。
躬身入局是关键一步!真实、务实、充实是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