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做好学校教研组有效校本研修,需要先自问四个小问题,即:
① 开展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什么?
② 有意义的研修活动有什么特点?
③ 这样的研修活动需要怎样选择适宜的内容?
④ 这样的研修如何开展更有针对性?
校本研修的落脚点是改善课堂,努力“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幸福的感觉”,让师生“活在幸福的课堂里”。“以学定教,促进课堂转型”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组内教师之间需要相互学习,相互评论、研究改进。力争将本教研组建成一个“由经验教师组成的成熟教研群体”,站在团队的肩膀上会走得更远。
通过组内教师相互之间的观课共同发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事实”之间的差距。通过议课,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和行动,缩小“理想的教学设计与现实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并努力改进之。
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有经验的增长,不仅有经验的增长,更有专业知能的增长。”
专业成长就是终身学习的生动实践。教师专业知识分析可以聚焦以下7个方面:
①学科知识;②一般教学知识;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知识;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我们常说的学科教学知识(又叫教学生知识的知识),它包括:学科、教学、课程、学生(学习者)、学生、(教育情境)、教育(价值与背景)。
教师的专业知能,可以指向教师是一名懂学生的学科专家。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改进教,以帮助学生的学习。要始终如一做到:“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研修活动需要注入的“技术”。
坚持做到“以学定教”,基于课堂事实发表观点,评论的是学生的学习,而非上课的优劣。
我们教师要努力突破经验的局限:反思自我认知,改变自我——专业学习。
什么是上课?上课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教师仅仅关注于“上课”本身,是不能直面关键的‘学习’的”。作为一线教师老师,我们要从理顺教材到关注课堂学习事实。
研修的一般流程: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
四、对教师有意义的研修。
实践反思。(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通过分析效果、学习理论、对照他人等途径,进行反思,以提高认识、改进操作。)
集体研讨 。(选择有理念冲撞、技术困惑的事件,让更多的教师学习研究改进教学的方法,加深对学科教学的认识)
五、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
有问题(研修活动有主题;问题引导学习)。有目标(研修活动解决什么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什么长进和收获)。需要技术介入(运用课堂研究技术,突破经验的局限;群体合作研修技能,群策群力)。
不断行为跟进(寻找改进点,不断突破)。
我们倡导的研修,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要让教师成为“懂学生的学科专家” 。
从研究怎么教走向研究怎么学,我们要做什么?
一是学习分析课堂,分析教师。二是解读教学内容。三是基于课程标准“以学论教”进行课堂评价。
六、每个教师要努力做一个专业的学科领导。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引领本学科课程与教学的方向,要为学科的发展指明方向,确保他的管理和组织能够符合区域和学科自身发展的目的。在支持、指导和激励本任课教师和其他人员方面起重要作用。对学科组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努力建设好与区域教育发展相吻合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分配组内的各种资源,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激励教师的进取精神与行为。建立与学校领导、学生家庭、学校中其他成员,与专业人员的良好关系,为本学科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支持,也为教师发展争取机会与资源。
七、学科领导的专业知识和理解。
从总体上来说,学科教研组长必须清楚本区域的教育规划和目标,知道学科相对于课程的定位,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在专家和一线教师之间搭桥建桥梁,促进经验的交流。拥有一定的决策能力;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科策略指导和发展;自我教学;领导和管理教师;有效分配资源。
八、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过程中,到底是哪些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国际上有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元分析和数以千万计有效教学和课堂指导成果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影响最重要、远超过其它的三个因素:
一是学习动机和高期望值;二是学习时间和机会;三是针对性教学。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自己的挑战性期望:
① 学生有动机去学习,同学、父母、教师、学校管理者和社会期望他们达到高标准,决定着他们能否努力学习。
② 高期望值:相信所有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高标准。
存在挑战性标准及实现目标的监控手段。
采取一切措施使学生到达高标准。
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机会。
① 通过课堂组织和常规程序,确保用于学习的足够时间,减少打断、干扰和无效活动。
② 有效学习的机会:
认知冲突——情境促进体验,花时间琢磨不显而易见但仍可弄明白的问题。
建立意义——过程与结论、方法与规律、材料与观点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
自觉操练——自己想做,留有空间,具备组织化特点。
教师的针对性教学:
① 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的、有针对性的。
② 针对性教学:
在教学中精确知道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与差别。
知道什么是适合的指导,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怎么使用相应的策略和资源。
通过教学方法的结构和教师可操控的个别指导进行针对性教学。
最近发展区理论:实际发展水平(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潜在发展水平(学生在帮助下完成任务),即为最近发展区。
① 个人化教学:“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要开展教学”。
② 精细化:“教学要精确到与学生的需求相联系”。
③ 专业学习:“校长的专业学习是嵌入到学校每天日常文化里去的” 。
九、走进“课堂”做研究:以“课堂”观察为出发点 。走出“课堂”讲故事:叙事反馈,共同面对教学。
1.以“做”为中心。
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研究有主题;“领跑”——领做 ;“我带你,你帮我”、大家帮大家(“ 捆绑式”)。任务分解、 责任分担。做透、看透、想透。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
2.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经验。
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高家常课的质量。
校本研修要从家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始。让研究成为常态。
3.三个关注点
关注学科内容及其实质、关注小组学习、强调集体智慧,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学习的行动主体。关注主体悟性。强调“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注重通过主体悟性把行为与理性联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