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筛选,没有培养,我们的教育,糟糕透了!我们当家长的,要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文摘   教育   2024-09-18 09:57   北京  
少男少女,青春洋溢,热情街舞。好多这样的视频,看了觉得真好。就转发了几个精彩的,给加加。
加加不爱跳舞,说:我们班,也有几个跳得好的。可惜了,上了中学,和升学无关,父母不支持了,时间有限,只能偶尔跳跳。
想了想,为启发加加思考,我给她说:你还记得吗?小时候,有一次学校六一活动,要选6个小女生去跳一个舞蹈。你不爱跳舞,没打算去的。但音乐老师,认为非你不可,给你讲,要评比的,这是班级荣誉。你一听,啊,那必须去,就去了。
加加:嗯,嗯,我记得这件事。你们还专门定制了服装。
我继续:其实你小时候,经常会伴随音乐自然起舞。我们看见了,就送你去学跳舞,但是没想到,这也是一个要考级的活动,和我们想培养你的兴趣,想给你一个终身爱好的初衷,相违背。后来你不喜欢,就停了。但基础还在,所以老师,要选你跳舞。
但你知道吗?这个事情,让我更加明白了,我们的教育,习惯性筛选为主。如果我是音乐老师,我会在班上说,六一节有一个活动,哪些孩子喜欢跳舞?我们来编一个舞蹈,老师来教你们跳吧。那就是选班上几个爱跳舞的同学,来培养了。但不是的,老师习惯性,选了一个的舞蹈,因为这个舞蹈要6个女生,那就从班上选6个她觉得跳舞最好的女生。
而在下面。有一个女生,喜欢跳舞,没有被选上,还暗暗伤心。有一个家长,因为自家孩子选上了,还特别高兴。两位家长,都觉得这个筛选过程很正常,或者说,两位家长,都没有多想。
我在一旁听到家长们的讨论、议论,我多想了。我是被经历过筛选的一代人,甚至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我是做题家,我适应这套筛选。当时我更加确认,学校只能完成部分对你的教育,对你更多的培养,一定是靠我们家庭的。
不过,加加,你要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有一天,你又想起来你当老师的理想,你去当了老师。我希望你,记得今天给你讲的故事。让孩子们自己报名,培养有兴趣的孩子,哪怕经过他们的努力,六一汇演的时候,节目并不成功,并不完美。但那也没关系,不要在乎名次,就凭你多做了一点点培养的工作,你也应该更有成就感。
甚至你可以骄傲的给校长,给你的同行说:这就是我们学校,最爱跳舞的几个孩子。这是爱因斯坦的,第七根小板凳了。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增加孩子成才概率,就怕效果适得其反
昨天一个邻居给我讲:哎呀,小时候家里什么都没管过我,你看我也一路本科了。那个时候大学才刚刚扩招,我觉得我还是很轻松的,就高中拼搏了一下,现在孩子上学,怎么就这么费劲呢。
我笑: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心理呀。你恰好是“幸存者”罢了。
你想想你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他们可能想的是:哎呀,当年我浪费了大好时光。要是我努力下,要是我父母帮我自律一下,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今天就好多了。
第二,教育的目的,是孩子成才。你用上了大学这个概念,掩盖了成才这件事。对我来说,以我高中时代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不上大学,我还是我。我们那个时候考大学不容易,有些同学没上大学,我认为他们也得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有自学成才的基础。其中一个同学,自学机械技术,人家还在珠三角开办了一家机加工企业,聊起来企业管理和技术,我要不是他的同学,完全看不出来他没读过大学。
第三,教育的方法也是在进步的。大学扩招后,让更多人上了大学,知识面见识面更广,是一个方法。但成才率未必增加了。我们这一代家长不一样了,我们家长加入进来,还是应该多着眼孩子成长和成才。比如你家的情况,就盯着孩子上大学这件事情,我觉得是你的眼界太低了。但我也怕你乱用力气,害了你家孩子。你得看看我家还缺什么,多送点好东西到我家来,好好听我给你讲讲。
邻居:哈哈,懂了,懂了,没问题啊。你女儿可喜欢我家的小狗狗了。等我家狗狗生了宝宝,给你家送一只去……

我们需要的是成才教育,需要更多对孩子的培养,而不是只有筛选
新浪的这个话题,也是我最近的思考。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让我们的孩子成才,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除了专业技能之外,优秀人才的通用技能: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接受精英教育的一代人,我们很清楚,除了教学部分专业能力之外,我们的教育,在其他能力的培养上,是放养式的,是顺带的。包括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写作表达能力。
有了孩子之后,我想过:我们这一代人,是被选拔出来的。但知识和能力,并不遗传。我们的孩子,按遗传学,智力上应该更差一点。我们的孩子,要成才,就要多花心思培养。
至于文体特长,那是生命的底色,是个人爱好和修养。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打上素质教育的标签。连我高中班主任,一个狂热的精英教育拥护者,他也认为只是个人基本功必修课。他在每天晚饭后来教室撵人:你们要么去唱歌跳舞,要么去运动。国家花钱搞重点高中,你们一个人上高中,就有4个同龄人上不了高中。你们要做国家的栋梁,你们要为社会做贡献,要让那4个家庭也过上好日子……你们唱歌没精神,踢球没活力,那是我的失职。
都明白指挥棒的效果,当时社会上出现所谓的文体素质教育,大家都清楚,除了少数人是爱好,还不是因为一些重点中学要招文体特长生。不过是应试教育下的点缀,是家长,都不会多想。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成长教育,是通才教育,是让我们的孩子,逐步具备专业人士的那些通用能能力。
但学校,多数时候,只能进行知识传授。家长怎么办?理解了这个道理的家长,比如我,只能自己多花时间规划,借助外脑,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我也对上了中学的孩子,认真地说:分数并不考核一个人的智慧,分数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呢,分数可以部分衡量,你最近在某个科目上学习的效果。用分数选拔,简单公平。不过,如果爸爸妈妈,只在乎你的分数,那是爸爸妈妈的失职。
我还是那句话:今天,大学扩招成这样了,考大学已经变得这么容易了。如果我们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分数,恐怕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有点堪忧。我们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人,再让孩子成才。学校帮我们抓好知识传授和应试了。我们,自己别忘了规划重点,自己培养孩子。


育儿daybyday
鸡娃先鸡自己,因材施教,点滴浇灌,孩子一本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