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犯罪:原因、趋势和防范策略

文摘   2024-11-15 10:52   重庆  

本文作者

张芯瑜

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重庆市律师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江北区律工委破产清算与重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业务领域: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投融资/收并购/企业上市、不良资产处置/金融资产管理等








摘要:在数字化社会中,技术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互联网犯罪、AI诈骗和大数据犯罪,这些数字化犯罪对个人、组织和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威胁着个人隐私、金融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本文旨在深入了解这些犯罪的产生原因、背景,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并寻找有效的防范途径应对数字化犯罪的挑战,包括制定有效的数字安全策略、强化法律监管、提高公众的数字素养、加强技术保障、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等,确保个人信息和社会的安全。

关键字:数字化犯罪、大数据、AI、防范途径








一、数字化犯罪的基础



在21世纪,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带来了众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数字化犯罪的不断演变和增加。这些数字化犯罪形式利用现代技术的各种优势,涵盖了社会、经济、法律、数字化和科技发展等多个领域,威胁着个人隐私、金融安全以及国家安全。

(一)数字化犯罪的定义和范围

1、什么是数字化犯罪

数字化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数字化工具,通过在线渠道或数字化平台来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

2、数字化犯罪的多样性

数字化犯罪形式的崛起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技术发展、经济动机、社会工程学、法律法规和国际合作。犯罪分子不断适应新技术和环境,加强了他们的犯罪手段和规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犯罪形式也在不断演变,需要持续的监测和应对措施。

(1)侵犯个人信息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量个人数据被在线收集和存储。黑客、犯罪分子和黑市交易者越来越倾向于入侵数据系统,盗取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和医疗记录。这种信息泄露不仅导致了金融损失,还对个人隐私造成了深远影响。

(2)互联网犯罪:互联网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广泛的攻击面。网络欺诈、网络诈骗、网络钓鱼、勒索软件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等犯罪形式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犯罪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害国家的基础设施。

(3)AI诈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越来越善于使用AI算法来进行诈骗。他们可以伪装成人类,通过社交媒体或电子邮件进行欺诈活动。AI还可用于生成虚假的新闻、深度伪造和自动化网络攻击,使犯罪更具威胁性和难以识别。

(4)大数据犯罪: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犯罪提供了新的机会。犯罪分子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识别潜在受害者、制定精密的攻击策略,甚至用于金融欺诈和市场操纵,包括信用卡欺诈、虚假交易和在线银行诈骗。

3、典型案例分析

(1)WannaCry勒索软件攻击事件

WannaCry是一种恶意软件,属于勒索软件(ransomware)的一种。该攻击于2017年5月爆发,迅速蔓延到全球范围内,影响了数百个国家的组织和个人。攻击者利用恶意软件将受害者的文件加密,然后勒索受害者支付赎金以解锁文件。WannaCry攻击采用了一种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的扩散方式,这个漏洞称为“永恒之蓝”(EternalBlue),它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利用的漏洞。攻击者将这个漏洞用于自动传播恶意软件,使其在网络中快速传播。WannaCry的攻击范围广泛,影响了各种类型的组织,包括政府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个人用户。许多医院和医疗机构的电脑系统受到了影响,导致患者的医疗记录被加密,甚至医院的运营受到干扰。WannaCry加密受害者的文件,并在屏幕上显示勒索信息,要求受害者支付赎金以获取解锁密钥,勒索金额通常以比特币支付,如果不支付赎金,受害者将永远无法恢复其文件。

由于WannaCry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执法部门和网络安全专家积极参与了对抗这一攻击的行动。微软公司也发布了修复漏洞的安全补丁,以帮助用户防止类似攻击。这一攻击事件突出了数字化犯罪的威胁性以及重要的网络安全措施的必要性,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的出现促使组织和政府更加重视网络安全,包括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定期备份数据、培训员工识别威胁等措施。

(2)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

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是指大型组织或机构的敏感数据被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披露,通常涉及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些事件对受害者的个人隐私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对相关组织和企业的声誉和法律责任产生负面影响。

① Equifax数据泄露事件:

2017年发生了美国信用报告机构Equifax的一次严重数据泄露事件,攻击者利用漏洞访问了Equifax的数据库,泄露了超过1.4亿个人的敏感信息,包括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信息和个人地址。这次泄露事件对受害者的个人隐私和金融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受害者可能面临身份盗窃、信用卡欺诈和其他潜在风险。Equifax也受到了法律诉讼和监管部门的处罚。

② Yahoo数据泄露事件:

2013年-2014年,Yahoo遭到两次数据泄露事件的攻击,泄露了数亿用户的账户信息,包括电子邮件地址、密码和安全问题回答等。这些数据泄露事件使数亿用户的个人信息暴露在网络上,可能导致账户被黑客入侵和个人信息被滥用,Yahoo因未及时通知用户而受到批评,并面临法律诉讼。

③ Marriott国际酒店数据泄露事件:

2018年攻击者入侵了全球知名酒店集团Marriott的客户预订系统,泄露了近5亿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护照号码和信用卡信息。这一泄露事件对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可能导致身份盗窃和金融欺诈,Marriott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审查和用户的信任丧失。

  以上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强调了组织和企业在数据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包括定期的安全审查、漏洞修复和数据加密等措施。同时,对于受害者而言,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强调,包括使用强密码、定期监测信用报告和对垃圾邮件和网络欺诈保持警惕。数字时代的数据安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综合的技术、法律和道德解决方案来应对。

(二)数字化犯罪的历史和演变

数字化犯罪的历史和演变可以追溯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数字化犯罪形式也经历了演变和多样化。

1. 早期计算机犯罪

  1960年代至1980年代:数字化犯罪的早期形式主要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入侵和数据窃取。黑客们开始尝试破解密码、进入计算机网络并获取未经授权的访问权限。这个时期的典型案例包括1971年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Creeper"和1973年的"蠕虫"病毒。

2. 互联网的兴起

  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犯罪变得更加突出。电子邮件欺诈、网络诈骗和病毒传播成为常见问题。此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999年的"Melissa"病毒,它是首个广泛传播的宏病毒。

3. 金融犯罪的崛起

  2000年代初:数字化犯罪开始以金融欺诈为主要形式。在线银行诈骗、信用卡盗刷和网络赌博成为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此时期的案例包括诸如波士顿黑客案(2005年)和托尼·塔西诺的信用卡欺诈(2007年)等事件。

4. 大规模数据泄露

  2010年代: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成为数字化犯罪的突出问题。攻击者瞄准了大型组织的数据库,泄露了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知名案例包括2013年的目标公司数据泄露和2017年的Equifax数据泄露。

5. 勒索软件攻击

  2010年代后期至今:勒索软件攻击逐渐兴起,成为数字化犯罪的主要威胁之一。攻击者加密受害者的文件,并要求支付赎金以解锁数据。WannaCry(2017年)和NotPetya(2017年)是两个引起广泛关注的勒索软件攻击事件。

6. 社交工程和欺骗

近年来,社交工程攻击的复杂性和数量增加。攻击者常常伪装成合法实体,通过伪造电子邮件、电话或社交媒体信息来欺骗受害者,引诱他们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金融交易。



二、数字化犯罪的原因和动机



  数字化犯罪威胁着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需要综合社会、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来应对,深入研究这些犯罪形式的原因、发展趋势和预防方法将有助于构建更安全的数字化社会,保护公民的权益和国家的安全。

(一)经济动机和经济分析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金融交易、在线支付和电子商务成为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金融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货币等都成为攻击对象。与传统犯罪相比,数字化犯罪往往可以提供更高的回报,而且犯罪分子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隐匿身份。这吸引了更多的犯罪分子,包括黑客、网络诈骗犯和勒索软件开发者。

  1、经济动机:经济学原理强调人们的行为通常受经济动机驱使。数字化犯罪者通常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金钱、财产或其他经济利益。例如,网络诈骗、勒索软件攻击和金融欺诈都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

  2、成本和效益分析:经济学强调人们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来做出决策。数字化犯罪者也会考虑成本和效益。他们可能认为从数字犯罪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回报大于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处罚成本。

  3、机会成本: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指的是放弃了一种选择以追求另一种选择的成本。对于数字化犯罪者来说,选择从事犯罪活动可能意味着放弃了合法的工作机会。因此,他们可能会比较潜在的犯罪回报和合法收入之间的机会成本。

  4、供需和黑市:数字化犯罪可以被视为一种供求关系。黑市上存在大量非法市场,提供了从个人信息盗窃到勒索软件工具的各种犯罪工具和资源。这些市场吸引了潜在的犯罪者,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来购买和销售犯罪相关的商品和服务。

  5、外部性和社会成本:经济学考虑了外部性,即行为可能对不涉及交易的第三方产生影响。数字化犯罪可能导致社会成本,包括金融损失、个人隐私侵犯、社会不安全感等。这些社会成本超出了犯罪者个人的经济动机,因此社会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些外部性影响。 

  总之,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有助于理解数字化犯罪背后经济动机和决策的框架。数字化犯罪者通常受到经济激励的驱使,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与其行为相关的成本、效益、机会成本以及社会成本。减少数字化犯罪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改变这些经济因素使犯罪行为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

(二)社会因素和心理动机

  1、社会结构

社交媒体、在线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已经将人们的个人信息、互动和社交网络置于公开视野,这为犯罪分子提供了获取个人信息和进行社会工程学攻击的机会。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并不均匀,导致了数字化不平等,一些人拥有更多的数字技能和资源,而其他人则容易成为犯罪的目标。

2、数字文化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方式不同。一些文化可能更加注重隐私和安全,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加开放。数字化犯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会影响犯罪行为和受害者的反应。

  3、社会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在数字化犯罪中起到重要作用,一些人可能由于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或数字素养不足而更容易受到攻击,而另一些犯罪者可能感到社会排斥,数字化犯罪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并获得社会认可的方式,从数字化犯罪中获得心理满足感,如权力、控制和刺激,还有一些个人或组织可能采取数字化犯罪行为以报复、抗议或破坏目标。

(三)技术因素和工具驱动

  科技的不断进步既为数字化犯罪提供了新的机会,又为网络安全专家和执法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工具来防范和打击犯罪。

  1、技术工具的可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黑客工具、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工具变得更加容易获取和使用,这些工具的可用性提高了潜在犯罪者从事数字化犯罪的门槛。

  2、匿名性和隐秘性:新技术使得犯罪分子更容易保持匿名性和隐秘性,不容易被追踪。例如,使用匿名网络浏览器和虚拟私人网络(VPN)可以隐藏犯罪活动的来源。

  3、密码学和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发展使得犯罪分子更容易保护通信和数据,阻碍执法机构的调查。同时,犯罪分子也可以利用加密货币来进行匿名交易。

  4、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网络攻击和诈骗,使攻击更加智能和有针对性。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识别潜在受害者和漏洞。

  5、物联网(IoT)和大数据: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攻击面和机会。犯罪分子可以入侵连接的设备,窃取敏感信息或控制这些设备进行攻击。

6、社交工程和网络欺骗:科技发展也增强了社交工程和网络欺骗的效果。犯罪分子可以通过虚假社交媒体帐户、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虚假网站来欺骗受害者,从而更容易进行诈骗。

  7、网络安全工具和反制措施:尽管科技发展使得数字化犯罪更容易,但也推动了网络安全工具和反制措施的不断发展。安全专家和执法机构努力利用最新技术来应对数字化犯罪威胁。

(四)法律和制度因素

1、法律滞后  

(1)技术发展速度:法律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新兴技术和犯罪形式的出现可能在法律框架建立之前就已存在,这可能导致法律无法有效打击这些犯罪。

  (2)立法进程:法律立法通常需要时间,而犯罪分子可以迅速利用新技术发展新的攻击方式。法律制定者需要加强对数字化犯罪的监测,并迅速更新法律框架。

  2、跨国性质:许多数字化犯罪跨越国界进行,这使得跨国合作和法律执行变得复杂。国际协作对于打击数字化犯罪至关重要,但往往存在法律障碍和政治难题。

  3、法律框架

  (1)法律定义与分类:法律对数字化犯罪的定义和分类至关重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可能对数字化犯罪采用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方式,这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漏洞或模糊地带。

  (2)刑事责任:法律规定了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和惩罚。数字化犯罪的性质往往复杂,需要法律框架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公正的惩罚。

  4、执法机构

  (1)数字化犯罪调查:执法机构需要具备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以有效地调查数字化犯罪。培训和装备警察和检察官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犯罪分子能够被追踪和起诉。

  (2)国际合作:数字化犯罪往往跨越国界,因此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国际执法机构和国际法律协定可以帮助不同国家的执法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打击数字化犯罪。

  法律因素在数字化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法律框架,提高执法机构的能力,缩小法律滞后和加强国际合作都是关键措施,以确保数字化犯罪得到有效打击并保护公民的权益。同时,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协作,共同应对数字化犯罪的国际性挑战。



三、数字化犯罪的社会影响



(一)个人隐私和安全

  数字化犯罪对个人隐私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攻击者窃取个人信息,可能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信息等,这将导致以下影响:

  1、心理反应:受害者通常会感到极大的恐慌、不安和失落。个人隐私被侵犯,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和信任问题。

  2、身份盗窃:攻击者可以使用窃取的个人信息创建虚假身份,进行欺诈活动,如开立信用卡账户、贷款欺诈等。

  3、在线勒索:个人信息泄露后可能被用于勒索受害者,威胁将信息公之于众,导致个人和企业付款以保护隐私。

(二)金融系统稳定性

  数字化犯罪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容忽视,金融诈骗、银行犯罪和经济损失对金融系统稳定性构成了威胁:

  1、直接经济损失:金融犯罪导致了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个人和企业的资产损失、银行的财务损失等。

  2、信心和信任受损:金融犯罪事件损害了金融市场的信心和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和资产价值下跌。

  3、成本增加: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源来应对金融犯罪事件,包括调查、安全措施和法律程序,从而增加了运营成本。

(三)国家安全和政治影响

  数字化犯罪威胁着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1、网络攻击:攻击者可能通过网络攻击来危害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政府机构和军事系统,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2、信息战:数字化犯罪可以成为信息战的一部分,国家之间可能使用网络来操纵信息,干扰敌对国家的政治和决策过程。

  3、政治干预:数字化犯罪者可以试图干预选举,通过虚假信息传播、数据泄露等手段来影响国内和国际政治。

(四)社会和文化影响:

  数字化犯罪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包括社交媒体滥用、信息传播和社会信任的破坏。

  1、社交媒体滥用:攻击者可能滥用社交媒体平台来传播虚假信息、挑起社会不和谐,导致社会分裂和政治紧张。

  2、信息传播:数字化犯罪事件可能导致虚假信息传播,公众受到误导,疑虑加剧,信任破裂。

  3、社会信任破裂:长期的数字化犯罪和信息不安全可能导致社会对数字技术和在线交流的信任受到损害。

  综上所述,数字化犯罪对社会产生了复杂和广泛的影响,不仅威胁个人和组织的安全与隐私,还对金融、国家安全、政治和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跨部门合作、加强网络安全、改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数字素养和加强国际协作,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四、数字化犯罪的法律和法律框架



(一)数字化犯罪的法律定义和分类

  数字化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数字化工具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它涵盖了广泛的犯罪行为,通常依法被归为以下主要类型:

  1. 未经授权的计算机访问:这包括未经授权的访问计算机系统、网络或电子设备的行为,包括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数据或进行未经授权的网络扫描。

  2. 网络诈骗:通过虚假信息、电子邮件欺骗、假冒网站或社交工程等手段来骗取他人的财产或敏感信息。典型案例包括钓鱼攻击、虚假在线销售和投资诈骗。

  3. 个人信息盗窃:指窃取、泄露或滥用个人身份信息的行为,通常用于进行身份盗窃、金融欺诈、信用卡诈骗等。数据泄露事件也属于这一类别。

  4. 网络攻击与破坏: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基础设施或互联网服务进行攻击,以破坏其运行或窃取敏感信息,包括恶意软件传播、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和勒索软件攻击。

  5. 网络欺骗与社交工程:指通过社交工程技巧,如伪装成信任的实体来欺骗人们,以获取敏感信息或进行欺骗。典型案例包括CEO欺诈、社交工程攻击和假冒身份。

  6. 电子赌博和网络色情:是特定领域的数字化犯罪,涉及在线赌博、非法色情内容传播以及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活动。

  数字化犯罪的法律定义和分类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框架来处理这些犯罪行为。例如,美国的《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电子通信隐私法》(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Privacy Act,ECPA)和《网络犯罪法》(Cybercrime Act)定义了计算机犯罪、网络入侵、数据盗窃等数字化犯罪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英国的《计算机滥用法》(Computer Misuse Act)和《网络犯罪法》(Computer Crime Act)规定了违法访问计算机系统、未经授权地窃取数据和病毒传播等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欧盟通过《网络犯罪公约》(Convention on Cybercrime)规定了数字化犯罪的国际法律框架,该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制定法律,以打击网络入侵、计算机欺诈、数据盗窃和计算机相关犯罪,《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则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规。中国颁布了《网络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九)》、《个人信息保护法》以规范数字化犯罪,这些法律规定了网络攻击、网络诈骗、非法窃取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制裁。

(二)国际法和数字化犯罪:

  数字化犯罪常常涉及跨国界的活动,因此国际法在应对这一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国际合作:数字化犯罪通常不受国界限制,因此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双边和多边协议、联合行动和信息共享来应对数字化犯罪。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也在数字化犯罪打击中发挥着协调作用。

2. 国际刑法:国际刑法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处理跨国数字化犯罪的法律框架。例如,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可以处理某些形式的数字化犯罪,尤其是那些与国际刑事行为有关的案件。然而,因为国际刑法的适用范围有限,数字化犯罪的国际法律处理仍然面临挑战。

3. 国际刑事合作:跨国数字化犯罪的调查和起诉通常需要国际刑事合作。国际刑事警察组织(INTERPOL)为执法机构提供协助,协调国际性的刑事调查,例如通过红色通报发布通缉令。同时,互助引渡协定和双边法律协议也用于促进跨国数字化犯罪的刑事追诉。

  4. 网络治理和标准制定:国际社区通过参与互联网治理和标准制定来应对数字化犯罪。例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了一些网络标准和协议,以增强网络安全和防御措施。此外,国际社会还通过制定全球网络安全政策来应对数字化犯罪挑战。

  5. 信息共享和警报机制:国际合作也包括信息共享和警报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数字化犯罪事件。一些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建立了用于共享关于网络威胁和攻击的信息的平台,以便各国及时采取措施。

  尽管国际法在数字化犯罪应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挑战依然存在。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执法能力差异巨大,存在法律漏洞和制度不足的情况。此外,数字化犯罪的快速演变和技术复杂性使国际法面临不断适应的压力。因此,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严格的国际法律框架以及加强信息共享和警戒机制仍然是应对数字化犯罪的关键措施。

(三)法律执法和司法制度:

  数字化犯罪的应对需要高效的法律执法和司法制度,以确保犯罪分子受到起诉和审判。以下是数字化犯罪中涉及的法律执法和司法制度的关键方面:

  1. 调查过程:

  (1)数字取证:调查数字化犯罪需要获取电子证据,如电子邮件、文件、元数据等。法律执法机构和专业的数字取证团队必须遵循规范程序,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2)电子搜索和扣押:在某些情况下,执法机构可能需要进行电子搜索和扣押来获取证据,这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以确保合法性。

  (3)跨国合作:多数数字化犯罪案件涉及跨国界的活动,因此跨国合作对调查至关重要。执法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互助引渡协定和双边协议都可以促进国际合作。

  2. 起诉和审判:

  (1)法庭程序:数字化犯罪案件的审判需要严格遵守法庭程序。法庭应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并确保被告获得公平的审判。

  (2)技术专家证词:在某些案件中,法庭可能需要专业的技术专家提供证词,解释复杂的数字证据和技术问题。

  (3)保护受害者和证人:数字化犯罪案件中的受害者和证人需要得到保护,以防止报复或不当影响法庭过程。

  3. 法律执法机构:

  (1)网络犯罪部门: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网络犯罪部门,负责调查数字化犯罪。这些部门通常由专业的执法人员和数字取证专家组成。

  (2)国际执法合作: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和欧洲警察局(Europol)等国际执法机构在跨国数字化犯罪调查中发挥了协调作用。

  4. 刑事和民事责任:

1、刑事责任:

(1)刑事处罚:犯罪分子如果被定罪,将面临各种刑事处罚,这取决于犯罪的性质和严重性。刑事处罚可能包括监禁、罚款、社区服务等。例如,网络诈骗者可能被判刑,而黑客可能会面临监禁和罚款。

  (2)法定刑和量刑:数字化犯罪的法律通常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的法定刑,即最低刑期或最低罚款数额。法官在判决时会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分子的故意、犯罪的严重性和潜在危害,以决定具体的量刑。

  (3)数字取证和法庭证据:在刑事案件中,数字取证起着关键作用。执法机构必须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以便将犯罪分子定罪。法庭通常会接受数字证据,包括电子邮件、通信记录、计算机日志等。

  2、民事责任:

  (1)赔偿受害者: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求经济赔偿,以弥补因数字化犯罪而导致的损失。这可能包括财产损失、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犯罪分子支付赔偿金。

  (2)法律程序:民事诉讼程序通常涉及原告(受害者)提起诉讼,被告(犯罪分子)作出答辩,然后由法院审理。法院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来判决案件。

  (3)判决和执行:如果法院判决被告有赔偿责任,被告通常需要支付赔偿金。如果被告不履行判决,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例如查封财产或扣押资产,以确保受害者得到赔偿。

  因为犯罪分子不断创新和演进,数字化犯罪的法律执法和司法制度不断面临挑战。因此,培养专业的法律执法人员、数字取证专家和法官,同时不断改进法律框架以适应新形式的数字化犯罪至关重要



五、数字化犯罪的预防和应对



(一)预防数字化犯罪的教育和意识提升

  数字化犯罪的教育和意识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提高公众的数字安全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预防数字化犯罪,并在面对潜在威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1、数字安全教育:开展广泛的数字安全教育是预防数字化犯罪的关键。学校、大学和培训机构可以提供课程,教导学生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警惕网络威胁和采取安全措施。此外,企业和政府也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以确保员工和公务员具备数字安全知识。

  2、网络识骗:识别网络诈骗和欺骗是防范数字化犯罪的重要一环,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际示范,人们可以学会如何警惕潜在的网络威胁。教育活动可以涵盖各种诈骗类型,如电子邮件欺诈、社交工程、虚假网站等。

  3、密码管理:强调密码管理的重要性。公众应被教导使用强密码,包括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同时,他们应该知道定期更改密码的重要性,并明白不共享密码的原则。

  4、信息隐私:教育人们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这包括不随便分享敏感信息、谨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信息、定期检查和更新隐私设置等。企业和政府也应该强调对客户和公民信息的保护。

  5、安全实践:提供实际的数字安全实践建议,如安装和更新防病毒软件、不点击不明链接和附件、备份重要数据等。这些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数字化犯罪的威胁。

(二)网络安全和技术防范措施

  1、防火墙(Firewalls):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包括:(1)部署硬件或软件防火墙以过滤恶意流量;(2)配置规则以限制访问网络的设备和应用程序;(3)定期更新防火墙的规则和签名以识别新的威胁。

  2、加密(Encryption):加密是一种将数据转换为不可读的形式,除非拥有正确的密钥,否则无法解密。包括:(1)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传输层安全协议(TLS)或安全套接字层(SSL)来加密通信;(2)对于数据存储,使用加密算法保护数据,确保即使数据泄露,也无法轻松解密。

  3、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IDS):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视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以识别潜在的入侵和攻击。包括:(1)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以实时监测网络和设备;(2)配置警报规则,以便在检测到异常活动时立即发出警报;(3)定期审核入侵检测系统的日志以便分析和改进安全措施。

  4、漏洞管理(Vulnerability Management):漏洞管理是定期检测和修补系统中的软件漏洞,以减少受到网络攻击的风险。包括:(1)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来识别网络和应用程序的漏洞;(2)及时应用供应商提供的安全更新和补丁;(3)建立漏洞管理流程,确保漏洞的及时处理和跟踪。

5、权限管理(Access Control):限制用户和系统对资源的访问权限是网络安全的关键。包括:(1)实施最小权限原则,即用户和系统只能访问他们工作所需的资源;(2)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以确保权限与用户的职责和需求保持一致。

  6、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ies):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包括:(1)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包括密码策略、远程访问策略和数据分类策略;(2)对员工和用户进行安全培训,使他们了解和遵守安全政策。

  以上网络安全和技术防范措施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好地保护其网络和数据免受数字化犯罪的威胁,综合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字安全水平。

(三)反数字化犯罪政策和执法

制定有效的反数字化犯罪政策和执行法律至关重要。

1、政府政策制定: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数字化犯罪政策,为数字化犯罪的打击提供法律依据,还应包括合作协议,以便国际社区在数字化犯罪调查中协同合作。

  2、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数字化犯罪的定义、分类和刑事责任。法律还应包括对数字化犯罪分子的起诉程序和刑罚。

  3、跨部门合作:不同部门的合作至关重要,包括执法机构、司法部门、网络安全机构和信息安全部门,其合作可以加强数字化犯罪的调查和打击。

  4、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对于跨国数字化犯罪的打击至关重要。国家应与其他国家合作,分享情报、证据和协作调查,以追踪和起诉国际犯罪分子。

  5、刑事调查:执法机构应建立数字化犯罪的专门调查组,负责追踪犯罪分子、搜集证据并起诉犯罪嫌疑人。

  6、法庭程序:司法系统应为数字化犯罪提供公平的审判程序,法院应了解数字化犯罪的特殊性质,并确保受害者和被告的权利得到尊重。

  7、受害者支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提供支持受害者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

  8、监狱和刑罚:对于数字化犯罪分子,刑罚应当符合犯罪的严重性,监狱系统也应提供数字化犯罪分子的康复和再社会化计划。

  9、监管和合规:对于企业和组织,监管机构应确保它们遵守数字安全法规。合规程序和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减少数字化犯罪的风险。

  有效的反数字化犯罪政策和执法体系可以降低数字化犯罪的发生率,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制裁,同时为受害者提供支持和保护,这些政策和措施需要政府、执法机构和社会共同合作来实施。

(四)社会和国际合作

  1、社会合作:

  (1)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社会合作的第一步是提高公众对数字化犯罪的认识和理解。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教育机构可以合作开展数字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教导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和隐私。

  (2)行业合作:不同行业的组织应该合作分享最佳实践和安全经验。例如,金融机构、电信公司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可以共同开发网络安全标准和解决方案。

  (3)信息共享: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应该积极分享数字化犯罪的情报和威胁信息。这有助于各方更快速地应对潜在威胁。

  (4)非政府组织支持:非政府组织(NGO)可以提供支持受害者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和培训,它们还可以倡导数字安全和反犯罪政策的改进。

2、国际合作:

(1)信息共享和合作:不同国家的执法机构和政府应积极分享跨国数字化犯罪的情报和证据,国际合作可以加强对国际犯罪分子的打击。

  (2)国际法律框架: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建立更严格的国际法律框架,以追究跨国数字化犯罪分子的责任,这包括与国际刑事法庭等国际机构的合作。

  (3)国际培训和技术援助:发达国家应支持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字化犯罪调查和网络安全培训,同时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建立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

  (4)信息安全标准:国际社会可以制定和推广全球性的信息安全标准,确保数字化犯罪的打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一致执行。

  (5)国际公共私营部门合作 国际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数字化犯罪威胁,这包括政府与国际企业的协作。

  社会和国际合作是预防和应对数字化犯罪的关键因素,因为数字化犯罪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合作,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个人、组织和国家免受数字化犯罪的威胁。



六、未来趋势和挑战



(一)新兴数字化犯罪形式

  在数字化犯罪领域,新兴的犯罪形式不断涌现,其利用了最新的技术和工具。以下是一些新兴数字化犯罪形式的具体介绍:

  1、物联网(IoT)犯罪: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数字化犯罪分子开始利用连接的设备进行攻击。这包括恶意软件感染智能家居设备、监控摄像头和智能车辆,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漏和网络攻击。

  2、量子计算犯罪: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威胁到传统密码学的安全性。数字化犯罪分子可以利用量子计算来破解加密通信和存储,从而获取敏感信息。

  3、深度学习和AI犯罪: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数字化犯罪分子能够创建更智能和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恶意软件,这些恶意软件可以自动适应防御措施,更难以检测和阻止。

  4、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犯罪: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被利用来进行社交工程和网络诈骗。数字化犯罪分子可以创建虚拟环境来欺骗受害者,让他们泄露敏感信息或进行不安全的交易。

(二)技术创新和犯罪工具

数字化犯罪分子不断利用技术创新来发展新的犯罪工具和策略,这使得他们更具威胁性和难以被追踪。1、暗网和加密货币:

  (1)暗网市场:暗网是一个隐藏在常规互联网之下的网络空间,经常被用于非法活动。数字化犯罪分子可以在暗网上购买和出售各种黑市商品和服务,包括恶意软件、被盗的数据和网络攻击工具。

(2)加密货币:加密货币如比特币提供了匿名性和不可追踪性,使数字化犯罪分子能够进行匿名交易,这使得赎金勒索和非法资金转移变得更加便利。

2、新型网络攻击:

(1)零日漏洞利用:零日漏洞是软件中未被公开披露的漏洞,数字化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因为尚无可用的修补程序。

(2)勒索软件:勒索软件是一种恶意软件,能够加密受害者的文件并要求赎金以解密文件,这种攻击已经变得更具破坏性和商业化。

  3、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犯罪:

社交工程攻击: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数字化犯罪分子可以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来欺骗受害者,这可能导致受害者泄露敏感信息或进行欺诈性交易。

(三)法律和政策的演进

  数字化犯罪的不断演进和威胁日益增加,促使各国制定和调整法律和政策,以适应这一新挑战。

1、数字隐私法律

  (1)个人信息保护法: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要求组织对个人数据的处理进行明确规定,并强化了数据泄露通知的义务。例如,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就是一项重要的法规。

  (2)跨境数据流:随着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增加,国际社区开始制定跨境数据流的法规和协定,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传输。

  2、国际合作和国际法律

  (1)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庭在处理跨国数字化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战争罪和人权侵犯方面。

  (2)网络犯罪公约:许多国家签署了国际网络犯罪公约,这一公约旨在促进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网络犯罪,包括数据窃取、网络攻击和儿童色情。

  3、法律执法和司法制度

  (1)数字证据:随着数字证据在犯罪案件中的重要性增加,法律执法机构需要适应数字证据的管理和分析。

  (2)网络犯罪调查:执法机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调查的专业知识和工具,以应对复杂的数字化犯罪行为。

  4、数字化犯罪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1)惩罚性法律:许多国家增加了数字化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以减少潜在犯罪分子的动机。

(2)民事索赔: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求赔偿,这需要法院在数字化犯罪案件中扩大民事责任的适用。

  数字化犯罪的法律和政策演进旨在应对不断发展的威胁,并为受害者提供更好的保护和司法救济。然而,这一领域仍然面临着挑战,包括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和新型数字化犯罪形式的出现,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四)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影响

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对数字化犯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应对这一威胁提供了机会。通过提高公众和组织的数字化素养、加强社会信任、减少虚假信息传播,可以有效地减少数字化犯罪的风险和影响。

  1、社交媒体和信息传播

社交媒体在数字化犯罪中发挥了双重作用,既可以用于合法用途,也可以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

  (1)信息传播速度

  社交媒体的盛行使信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这对于数字化犯罪分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们可以快速传播恶意软件、虚假信息和欺骗性内容。例如,网络诈骗、网络欺骗和虚假信息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大规模受众中,增加了受害者的数量。

(2)社交工程攻击

  社交媒体提供了大量关于个人的信息,包括生日、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等。数字化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社交工程攻击,即通过伪装成受害者熟悉的人或实体来欺骗受害者。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虚假社交媒体账户发送欺骗性信息,骗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或金钱。

  (3)网络钓鱼攻击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也使网络钓鱼攻击更加有效。数字化犯罪分子可以通过虚假链接或附件来传播恶意软件,通过伪装成受害者信任的人或组织,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登录凭证或金融信息。

  (4)社交工具的滥用

  社交媒体平台本身也可能被滥用,用于恶意目的。例如,犯罪分子可以创建虚假社交媒体账户,用于扩散虚假信息、诱导点击恶意链接或恶意软件下载,以及进行网络骚扰。

  (5)网络犯罪的侦查和取证

  执法机构和调查人员也利用社交媒体来追踪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线索,或者他们的活动可能被其他用户或监控系统所记录。

总之,社交媒体在数字化犯罪中既是潜在的危险,又是有用的工具,个人和组织需要谨慎管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以保护自己免受数字化犯罪的威胁;同时,执法机构也需要利用社交媒体来追踪和打击数字化犯罪。

  2、虚拟社交和虚拟身份

  虚拟社交和虚拟身份是数字化犯罪领域的重要概念,它们涉及到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的交往和身份管理。以下是虚拟社交和虚拟身份对数字化犯罪的影响的具体介绍:

  (1)虚拟社交

  虚拟社交指的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建立的社交关系和互动。这包括在社交媒体平台、在线游戏、虚拟社区和聊天应用中建立的关系。虚拟社交的特点包括:

  ①全球互联性:人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这为数字化犯罪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机会和潜在受害者。

  ②匿名性:虚拟社交往往允许用户使用匿名或虚拟身份进行互动,这可能导致虚假身份的滥用,用于欺诈或犯罪活动。

  ③交流渠道:虚拟社交提供了多种交流渠道,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这些都可以用于传播恶意内容或进行网络骚扰。

  ④社交工程: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虚拟社交关系进行社交工程攻击,通过伪装成受害者熟悉的人来欺骗受害者。

  (2) 虚拟身份

  虚拟身份是指在互联网上创建的虚构或非真实身份。这些身份可以用于匿名互动、隐私保护或欺诈活动。虚拟身份的特点包括:

  ①匿名性:虚拟身份允许用户隐藏其真实身份,这可能用于不法活动,如网络欺诈、网络钓鱼或虚假信息传播。

  ②身份伪装:犯罪分子可以创建虚拟身份,以模仿受害者或信任实体,用于诈骗或攻击。

  ③隐私保护:一些人使用虚拟身份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但这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滥用。

  ④多重身份:一个人可以创建多个虚拟身份,用于不同的在线活动,这增加了身份滥用和欺诈的风险。

  在数字化犯罪领域,虚拟社交和虚拟身份的概念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它们与网络犯罪、身份盗窃、虚假信息传播和社交工程攻击等问题密切相关。个人和组织需要警惕虚拟社交和虚拟身份的潜在风险,同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和隐私。

  3、社会信任和不信任

社会信任和不信任是数字化犯罪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与人们对他人、组织和技术的信任程度有关。

  (1)社会信任

  社会信任是指人们对他人和组织的信任程度,包括对他们的行为和意图的信任。在数字化犯罪背景下,社会信任的特点包括:

  ①在线交易和合作:有高度社会信任的社会在互联网上更容易进行在线交易、合作和信息分享,因为他们相信其他参与者会遵守规则和诚实行事。

  ②网络安全合规:具备社会信任的组织更容易遵守网络安全最佳实践,因为他们相信员工和业务合作伙伴会正确处理敏感信息。

  ③技术采纳:社会信任可以促进新技术的采纳,因为人们相信这些技术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而不会被滥用。

  (2)社会不信任

  社会不信任是指人们对他人和组织的不信任或怀疑,通常是由不良经验、欺骗事件或信息泄露引发的。在数字化犯罪背景下,社会不信任的特点包括:

  ①在线欺诈和诈骗:社会不信任可能导致人们对在线交易和信息共享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被欺诈或受骗。

  ②隐私担忧:不信任会引发隐私担忧,人们担心他们的个人信息会被滥用或泄露。

  ③技术恐惧:不信任可能使人们对新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持怀疑态度,担心它们会对他们的隐私和安全构成威胁。

  社会信任和不信任在数字化犯罪防范中至关重要,建立信任可以促进在线合作和信息分享,同时减少了欺诈和诈骗的风险。反之,社会不信任可能导致人们采取更保守的行为,限制了数字化社会的发展。因此,数字化犯罪防范需要努力重建和维护社会信任,通过严格的网络安全措施和透明的信息管理来应对社会不信任。

  4、教育和意识提升

教育和意识提升在数字化犯罪防范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们有助于提高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数字安全的认识和警惕。

  (1) 重要性:

  提高防范意识:通过教育和意识提升,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字化犯罪的威胁和常见手段,从而更容易识别潜在风险。

  减少受害者数量:有足够的数字安全知识的人们更不容易成为数字犯罪的受害者,因为他们能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提高网络安全:具备数字安全知识的员工和个人可以协助保护组织和社会免受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

  (2)具体措施:

  教育课程和培训:学校、企业和政府可以提供数字安全的教育课程和培训,帮助人们了解网络威胁、密码管理、社交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宣传活动:举办数字安全宣传活动,传播有关数字化犯罪的信息,提醒人们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信息共享:促进个人、组织和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大家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数字安全威胁。

  网络素养提升:培养人们的网络素养,包括如何辨别网络钓鱼攻击、不点击可疑链接以及定期更新密码等。

  演练和模拟:组织网络攻击模拟和数字化犯罪演练,帮助人们提前准备和应对可能的威胁。

  政策制定:政府可以制定法律和政策,鼓励数字安全培训和教育,同时惩治数字犯罪分子。

  合作和共同努力:各个部门、企业和个人都应积极合作,共同努力提高数字安全意识,分享最佳实践和经验。



结论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犯罪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需要综合的社会、法律、技术策略来应对。深入研究数字化犯罪形式的原因、发展趋势和预防方法将有助于构建更安全的数字化社会,保护公民的权益和国家的安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技术和法律的发展,以适应不断演变的犯罪形式。中国在数字化犯罪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数字化犯罪仍然是一个持续演化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应对和升级措施,特别是在法律修订、国际合作、数据隐私和公众教育方面。随着数字化犯罪形式的不断演变,通过继续加强法律、政策、技术和国际合作,以确保有效应对数字环境中的安全挑战。



参考文献:

1、 参见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M],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8月。

2、 参见王建文:《网络和人工智能法学》[M],法律出版社,2023年2月。

3、 参见冯子轩:《人工智能与法律》[M],法律出版社,2020年11月。

4、 参见陈海鹰:《人工智能与网络法治疑难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2020年12月。

5、 参见喻海松:《网络犯罪二十讲》(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22年10月。

6、 参见敖日其冷:《大数据和犯罪侦查》[M],商务印书馆,2022年11月。 

7、参见王利军:《人工智能法学导论》[M],法律出版社,2022年5月。

8、参见盛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犯罪风险及刑法规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9、参见刘宪权 :《 Chat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23年第4期。

10、参见杨志琼:《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数据犯罪刑法规制的挑战与应对》,《中国法学》,2023年第1期。

11、参见李振林、潘鑫媛:《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安全的刑法保护困境与应对》,《犯罪研究》,2023年第2期。

12、参见周振杰:《人工智能领域的刑事责任主体与归责路径》,《刑法论丛》,2019年第4卷(总第60卷)。

13、参见孙道萃:《人工智能犯罪的知识解构与刑法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2023年第2期。

14、参见冯姣,《大数据与犯罪侦查:机遇、挑战及应对》,《兰州学刊》,2019年05期。

15、参见高铭暄、王红:《互联网 +人工智能全新时代的刑事风险与犯罪类型化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9期。

16、参见赵春玉:《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法益保护:技术悖论、功能回归与体系建构》,《法律科学》,2023年第1期。

17、参见冯卫国、李婷:《论大数据和信息犯罪及刑法规制》,《犯罪与改造研究》,2020年10期。

18、参见单勇:《数字犯罪学:数字时代的犯罪学理论高地》,《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19、参见雷磊:《新科技时代的法学基本范畴:挑战与回应》,《中国法学》,2023年第1期。

20、参见彭诚信:《数字法学的前提性命题与核心范式》,《中国法学》,2023年第1期。

21、参见王燕:《数据法域外适用及其冲突与应对——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与美国〈澄清域外合法使用数据法〉为例》,《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1期。





END





备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方式:13389642400,谢谢!











往期回顾


数字货币刑事犯罪风险与法律规制路径

注意,你保存的视频可能涉嫌暴恐犯罪

虚假诉讼罪的相关法律解读



2024  November


“滔滔雄辩”是由司法部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全国律协“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主办。合纵律师秉承“尊严无价、合纵有情”的服务理念,恪守律师执业道德标准,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真诚希望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高效、优质、深层次、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滔滔雄辩
滔滔雄辩每日为您推送时事评论/法律干货/新法速递,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既是法律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又是您身边的法律帮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