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把战略当早餐吃掉的跨国案例:中企墨西哥工厂风暴

文摘   2024-09-17 19:14   加拿大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之28篇


故事化的初心:“案例说管理”,让案例成为一个易读、有趣、生动的学习管理的方式。


这是我们SHRM认证教学的案例,也是我们这个系列的第6个案例:跨文化领导力发展案例。


第一部分 案例

中国山东一家大型电子企业派Yolanda前往墨西哥的HS工厂担任总经理。该工厂位于墨西哥的“马奎拉”工业区,享受税收优惠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作为公司“全球管理人才计划”的一部分,Yolanda在过去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研发和HR经验,被认为是扭转工厂局面的理想人选。这也是公司下一步进军拉美其他国家的关键一步。

当Yolanda接手墨西哥HS工厂时,工厂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员工大多为20岁左右的墨西哥年轻女性,工作热情低、士气极为低迷,忠诚度差。员工流失率高达15%,生产效率低下,产品次品率高达30%,客户投诉频繁。

为了迅速改善工厂管理状况,Yolanda借鉴了她在中国的成功经验,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加新员工培训时间,推行统一工作服制度,实施一个月试用期,并引入高浮动的绩效奖励机制。这些措施短期内富有成效,生产效率提升,次品率降至2%,月离职率降至4.2%。

尽管数据有所改善,工厂内部矛盾却愈加复杂和隐蔽。墨西哥员工对这些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感到压抑,抱怨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不足,每周工作超过45小时,且每两小时只能休息10分钟,甚至连上厕所也需要请示。这些制度令员工们感到自己像“被驱使的工具”,而领导者像“冷血的将军”,命令式的管理风格让他们感到疏远。员工普遍抱怨管理层忽视了他们对生活和工作平衡的需求,缺乏灵活性和情感交流。

Yolanda原本希望通过生日庆典等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但这些活动被员工视为形式化,无法传递出真正的关怀。她意识到,墨西哥员工与中国员工的工作文化差异巨大。墨西哥员工习惯于更多个人情感交流和灵活的工作方式,期望领导者不仅关注生产力,还要重视员工的个人需求。她和她的前几任中国领导人给员工的印象都非常“内卷”,这些中国管理者注重绩效导向,目标高、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几乎没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管理上的冲突逐渐升级。一次事件中,一名女员工因与男同事发生关系怀孕,但因工作压力和紧张的工作节奏,导致流产。这成为导火索,迅速引发了员工的集体不满。女员工们长期对工作环境感到压抑,而男员工们则对工厂的管理方式深感不满。双方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罢工,并计划发起更大规模的社区抗议。

Yolanda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与员工代表进行紧急谈判。她承认目前的管理方式未能有效回应员工的文化需求,并表示愿意调整管理风格,实施更本地化的措施,以缓和矛盾,恢复工厂的正常运营。

现在,Yolanda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调整管理风格,平衡生产效率与员工需求,避免更多的社会反弹,并确保工厂的持续成功?


A large electronics company based in Shangdong, China, sent Yolanda to manage its HS plant in Mexico as the general manager. The plant is located in the "Maquiladora" industrial zone, benefiting from tax incentives and lower labor costs. As part of the company’s "Global Management Talent Program," Yolanda had accumulated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production, R&D, and HR over the past decade, making her the ideal candidate to turn around the plant. This assignment is also a critical step for the company’s next phase of expansion into othe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When Yolanda took over the HS plant in Mexico, she was confronted with a series of serious challenges: the majority of the workforce consisted of young Mexican women in their twenties, with low morale, poor loyalty, and a high employee turnover rate of 15%. Production efficiency was low, and the defect rate of products reached 30%, leading to frequent customer complaints.

To quickly improve the plant's management, Yolanda drew on her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China 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increasing the training time for new employees, enforcing a uniform dress code, implementing a one-month probation period, and introducing a high-variable pay incentive scheme. These measures were effective in the short term, leading to improvements 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defect rates falling to 2%, and monthly turnover rates decreasing to 4.2%.

However, despite these improvements, internal tensions at the plant grew more complex and hidden. Mexican employees felt oppressed by these rigid management methods, complaining about long working hours and insufficient rest, working more than 45 hours per week, with only 10 minutes of rest every two hours. Even going to the bathroom required permission. These rules made employees feel like "tools being driven," while the leaders were like "cold-hearted generals." The command-style management distanced them from the leadership. Employees frequently complained that management ignored their needs for work-life balance and lacked flexibility and emotional engagement.

Yolanda originally hoped that events like birthday celebrations would boost team cohesion, but these activities were seen by employees as formalities, failing to convey genuine care. She realized that there was a vast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Mexican and Chinese work cultures. Mexican employees value more personal emotional exchanges and flexible working arrangements. They expect leaders to not only focus on productivity but also to recognize their personal needs. Yolanda and her predecessors were seen by the Mexican workers as overly focused on "performance-driven" management—high targets, high pressure, and long hours—leaving little room for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life.

Management conflicts escalated. In one incident, a female employee became pregnant after a relationship with a male colleague, but the high-pressure work environment and fast-paced schedule led to a miscarriage. This incident became the tipping point, quickly sparking collective discontent among the employees. Female workers had long felt oppressed by the work environment, while male employees were also dissatisfied with the factory's management style. Together, they organized a strike and even planned to stage a larger-scale community protest.

Realizing the severity of the situation, Yolanda decided to hold emergency negotiations with employee representatives. She acknowledged that the current management approach had failed to meet the cultural needs of the employees and expressed a willingness to adjust her management style and adopt more localized measures to ease tensions and restore normal plant operations.

Now, Yolanda faces the crucial question: how can she effectively adjust her management style in a short time, balance productivity with employee needs, avoid further social unrest, and ensure the plant's long-term success?

第二部分 扩展学习

关于蒂华纳

蒂华纳马奎拉工厂(Tijuana Maquiladora)是墨西哥政府为吸引外资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工业模式,主要存在于墨西哥与美国的边境地区,蒂华纳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城市。

以下是关于蒂华纳马奎拉工厂的详细描述:

  1. 概念与背


  • “马奎拉”(Maquiladora)工厂是指外资公司在墨西哥设立的加工装配厂。这类工厂通常生产的是出口商品,特别是面向美国市场的产品。工厂利用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并享受墨西哥政府提供的关税和税收优惠。

  • 蒂华纳地处墨西哥西北部,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相邻,交通便利,成为外资企业设立马奎拉工厂的热门地点。

  • 马奎拉制度始于1960年代的墨西哥,当时墨西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资在墨西哥设立加工厂,以解决该国的高失业率问题,同时推动经济增长。


2. 主要特

免税优惠这些工厂的原材料和设备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并且享受墨西哥的免税政策。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部分出口,特别是出口到美国,享受较低的关税待遇。

地理优势:蒂华纳靠近美国市场,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都市区,如洛杉矶和圣地亚哥。因此,这些工厂可以大幅降低运输和物流成本,快速将生产的商品运到美国市场。



  • 廉价劳动力:蒂华纳及周边地区的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为外资企业提供了一个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环境。企业能够以较低的工资水平雇佣大量劳工,特别是年轻女性工人,这是马奎拉工厂的劳动力构成的显著特点。


  • 出口为主:马奎拉工厂的产品几乎全部出口,主要目标市场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这种商业模式旨在利用墨西哥的劳动力和制造成本优势,为国际市场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


3. 生产与管理模

  • 生产特点:马奎拉工厂的生产大多集中在电子设备、纺织品、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等领域。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然后在墨西哥进行加工和装配,最后再出口成品。工厂规模通常较大,生产过程高度标准化,以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出口市场的质量要求。


  • 管理模式:马奎拉工厂通常由外资公司控制,大多数高层管理职位由外国管理人员(如韩国、美国等外企)担任,而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工人则是本地雇员。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在一些情况下会产生文化冲突,尤其是在工作态度、管理风格等方面。


4. 工人的生活与工作环

  • 工人构成:在蒂华纳马奎拉工厂,女性工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占了很大比例。很多工厂员工都是来自墨西哥本地的贫困家庭,这些工作机会虽然薪资较低,但仍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改善生活的途径。



  • 工作条件:虽然工厂提供的工资和工作机会对很多墨西哥家庭来说至关重要,但工作条件通常比较艰苦。工时长、工作压力大、培训不足、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在这些工厂中普遍存在。


  • 员工培训:工厂对于员工的培训通常较为简单和快速,主要为了尽快让员工上岗,提高生产效率。然而,这也导致了工人流动率高、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5. 面临的挑战与争

  • 文化冲突:由于大多数马奎拉工厂由外国公司经营,这些公司在管理中经常会遇到与当地文化的冲突。例如,外国管理者可能更注重纪律和效率,而本地工人则可能更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 劳工权益问题:尽管马奎拉工厂为墨西哥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关于工人的工作条件、薪酬水平和劳工权益的争议时有发生。一些工厂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被批评为剥削式的,特别是对女性工人的待遇较差。


  • 环境问题:马奎拉工厂的工业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料和污染,特别是在蒂华纳这种边境城市,环保压力较大。这种情况常常引起环境组织的关注和批评。


6. 对当地经济的影

  • 马奎拉工厂极大地推动了蒂华纳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外汇收入。同时,它也促进了与美国边境地区的经济联系,使蒂华纳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与贸易枢纽。

  • 然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社会问题的产生,如贫富差距扩大、治安问题增多等。


总的来说,蒂华纳马奎拉工厂通过外资引入和低成本劳动力结合的模式,推动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并成为墨西哥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桥梁。然而,这一模式也存在许多挑战和矛盾,特别是在劳工权益和文化差异方面。

蒂华纳的马奎拉工厂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规模非常可观。现在,大约近1000家企业,30万名员工在蒂华纳的马奎拉工厂工作,工厂的总面积达到了7000万平方英尺。该产业在全球疫情后强势复苏,表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

以下是一些在蒂华纳马奎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际行业:

1.     医疗器械:蒂华纳是墨西哥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集群,拥有超过80家医疗器械公司,每年创造约30亿美元的收入。主要公司包括AvantiStryker等。

2.     汽车制造业:**丰田(Toyota肯沃斯卡车(Kenworth Trucks)、长城汽车(Great Wall Motors等大公司在这里设有工厂。汽车制造业提供重要的零部件,例如电池、排气系统和线束,其中约90%**的产品出口到美国。

3.     航空航天:蒂华纳是墨西哥航空制造业的关键枢纽,拥有37家公司,例如赛峰(Safran)和Encore Aerospace。该行业生产各种飞机组件,包括发动机零部件和航空电子设备,服务于商用和国防领域。

4.     电子产品:蒂华纳在电子产品制造方面领先墨西哥,拥有超过80家电子公司。该市每年生产约2500万台电视机,是全球电视制造的重要基地。

凭借靠近美国边境的地理优势和强劲的工业发展,这些行业对蒂华纳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蒂华纳的马奎拉工业区,几家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设立制造基地,尤其是在电子和家电制造领域。

著名的中国公司包括富士康(Foxconn)和海信(Hisense,它们在蒂华纳设立了生产工厂,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中。这些公司主要生产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以及其他消费品,利用蒂华纳靠近美国市场的地理优势,将产品出口到北美市场。

除了电子行业外,蒂华纳的其他主要产业还包括医疗设备、汽车零部件和航空航天行业,这些领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

在墨西哥的众多中国企业中,几个知名品牌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影响力:

1.     汽车行业比亚迪(BYD)上汽集团(SAIC Motors)奇瑞汽车(Chery)都已经在墨西哥建立了制造基地。这些公司利用墨西哥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USMCA),通过在墨西哥生产并出口到美国,以绕过针对中国的高额关税。

2.     电子与家电行业:华为(Huawei) 海信(Hisense) 是电子和家电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华为在墨西哥有广泛的业务覆盖,特别是在通信设备领域。海信则专注于电视机和家电产品的制造。

3.     汽车零部件:旭升集团(Xusheng Group) 和其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在墨西哥设立了工厂,为北美市场提供零部件支持。

4.     新能源与科技:据报道Solarever集团 ,一家中国光伏企业计划在墨西哥投资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预期投资额达10亿美元。此外,诺亚智能科技(Noah Itech) 也在墨西哥加大了其投资,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和智能制造领域。

墨西哥吸引这些中国公司的主要原因包括其与美国接壤的地理优势、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关税优惠政策


第三部分 故事化案例

第一幕:命运的召唤


清晨的阳光洒在青岛的街道上,Yolanda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手中握着刚刚递到她桌上的任命书。她即将被派往墨西哥,担任公司HS工厂的总经理。这个任命既是对她过去在中国工厂出色成绩的肯定,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凭着她在集团生产制造、品质管理与HR等部门的管理经验,她感觉即将面对的一两千人的工厂管理,胜券在握,一切都在掌控中。


“墨西哥,”她低声念叨着,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画面:一群热情洋溢、能歌善舞的女孩和豪迈奔放的小鲜肉。她相信,这座工厂一定会充满活力。HS工厂坐落在马奎拉工业区,享有税收优惠,像极了中国外资企业的工业免税区。对公司来说,这里是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步。她明白,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公司在拉美市场的扩展。


一想到过去在青岛工厂时,她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大量的数据分析,带领团队突破重重难关,“过五关斩六将”的荣耀感涌上心头。集团短短几年间飞速发展,她也凭借出色的成绩站到了今天的位置。想到这里,Yolanda的信心倍增,心中暗自发誓:“这一次,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然而,当她到达墨西哥的HS工厂时,现实却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工厂的氛围显得压抑而冷清,完全没有她预期的那种活力。尽管员工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但她们的工作效率低下。更令人震惊的是,产品的次品率高达30%,而员工流失率更是让她大吃一惊——15%的高流失率几乎摧毁了她的初步信心。


【知识点评点】:

Yolanda面临的是典型的跨文化管理挑战。在SHRM框架下,跨国公司常常会在全球战略中遇到与文化差异相关的管理问题。她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问题,还有员工士气和忠诚度的危机。这种情况突显了全球劳动力管理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管理挑战】:

如果你是Yolanda,面对一个全新的文化背景和员工群体,你的第一步会是什么?你认为Yolanda应如何优先处理这些复杂的管理问题?



第二幕: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


墨西哥的HS工厂让Yolanda感到不安,但她迅速振作起来,依靠过去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她决定用她擅长的高效管理模式来扭转局面。在宁波工厂,她通过严格的纪律、精细的数据分析以及清晰的激励机制,成功提高了生产效率。她深信,这套模式在墨西哥也能同样奏效。


她开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延长新员工培训时间,推行统一的工作服制度,实行一个月的试用期,并引入高浮动的绩效奖励机制。她坚信,纪律和激励机制的结合将迅速提升生产效率,挽回目前困境。


果然,短短几周内,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产品次品率从30%降至2%,员工的离职率也降到了4.2%。报表上的数据看起来极为漂亮,总部对她的成绩大加赞赏。Yolanda看着这些数据,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已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每次她走进车间,员工们的眼神和动作似乎并没有如数据般充满活力。年轻的墨西哥女工们看似忙碌,但她们的动作机械而毫无生气。Yolanda隐隐感觉到,虽然数据上有了改善,但员工的真实情绪和对工作的投入却没有随之提升。


【知识点评点】:

Yolanda成功复制了中国的管理模式,迅速在数据上取得了改善,但她忽略了墨西哥工人的文化需求和工作习惯。在跨文化管理中,仅仅依赖数据和纪律是不够的,管理者必须理解并适应当地的文化和员工期望,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成功。


管理挑战】:

为什么Yolanda的管理改革在数据上成功了,但员工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却没有改善?你认为她的管理方式是否忽视了某些关键的文化因素?



第三幕:表面的平静与潜在的危机


工厂的生产效率正在稳步提高,报表上的数字也让Yolanda感到欣慰。总部对她的成绩表示认可,甚至称赞她“仅用数周就扭转了局面”。然而,工厂内部的氛围却显得日益紧张。


年轻的墨西哥女工们在私下抱怨工作时间过长、休息时间太少,而管理层的纪律制度让她们感到窒息。“我们只是工具,整天被驱使,”一位年轻的女工对身边的同事低声抱怨道,“连上厕所都需要请示。”这样的抱怨逐渐扩散,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生活与工作平衡的员工来说,压抑感愈加沉重。


尽管Yolanda试图通过生日庆祝和其他形式化的集体活动来提升团队凝聚力,但员工们对这些活动的反应冷淡,觉得这些举动只是“装点门面”,并没有真正触及她们的核心需求。Yolanda开始意识到,虽然数据看起来不错,但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热情正在下滑,她的管理方式似乎忽略了某些根本问题。


【知识点评点】:

Yolanda的情况展示了员工敬业度的重要性。虽然她的改革措施在短期内有效,但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文化需求和工作习惯,导致士气低落。这一情节揭示了员工参与跨文化管理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员工需要感受到尊重和归属感,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工作。


【管理挑战】:

Yolanda在数据上取得了成功,但员工的情绪和士气显然没有改善。她可以如何调整她的管理方式来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和归属感?


第四幕:危机的爆发


工厂的抗议声震耳欲聋,Yolanda第一次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她的内心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之中:工厂的生产完全停滞,总部会很快得知消息,而她的管理方式显然出了问题。她试图靠数据和纪律重新塑造工厂的生产力,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员工的情感和文化需求。



女工们站在工厂外,高举抗议标语,而男工们也不甘示弱,要求管理层正视他们的诉求。对Yolanda来说,这不只是一次生产危机,更是她作为领导者的信任危机。她曾相信只要数据能讲故事,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现在她明白,管理是关于人的艺术,而非仅仅是数字。


她知道,唯有通过直接的沟通和深刻的反思,才能让局势得到缓和。于是,她决定亲自与工人代表会面,正面解决这一问题。


【知识点评点】:

工厂罢工的爆发揭示了员工关系管理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重要性。在全球化企业中,管理者需要时刻意识到文化适应的必要性,尊重员工的文化背景和工作习惯,避免将单一的管理模式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这场危机还反映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处理劳资关系时,管理者需具备应对冲突的能力。


【管理挑战】:

Yolanda面临的罢工不仅仅是生产上的停滞,更是员工对管理方式的反抗。你认为她在处理这场危机时,最关键的行动是什么?如何平衡短期危机管理与长期员工关系修复?



们公众号关注人数不断飙升!欢迎关注与收藏HRP Global文章并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15个全球战略HR社群!在这里,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全球战略HR与管理者


我们继续整理过去7年来撰写的全球化HR管理77篇文章,实时分享我们的洞见、智慧与活动。欢迎随手转发,让周围的人知道你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第五幕:反思与调整


Yolanda召集了工人代表,决定亲自倾听他们的声音。工人们在长时间的压抑中,情绪激动,而Yolanda也不再是一味强调纪律和效率的领导者。这一次,她决定放下姿态,做一个倾听者。


“我知道你们有很多不满,我也承认自己在管理上有做得不对的地方。”Yolanda坦诚道。她一改过去强硬的领导风格,选择在危机中向工人们展现出她愿意改变的决心。


“你们的需求是什么?”她继续问道。


工人代表们此刻看到一个不同的Yolanda,愿意与他们对话,态度真诚。工人们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工作时间过长,休息时间不足,管理方式过于死板,缺少与工人的情感交流。


“我们需要的是工作中的尊重,”一位女工代表说道,语气中带着强烈的情感,“我们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劳动力’,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需求。”


Yolanda认真听取了这些意见,她终于意识到,之前她过于依赖宁波工厂的成功经验,而忽略了墨西哥员工在文化上的差异需求。她意识到,真正的管理不仅仅是提高生产效率,更要理解和尊重员工的个体需求。


接下来,Yolanda迅速作出调整,她决定立即采取以下行动:

  1. 工作制度调整:缩短每日工作时长,延长休息时间,推行更为灵活的工作安排,以适应工人的生活节奏。

  2. 员工沟通机制:设立员工反馈渠道,确保员工的声音能够被及时听到,并通过定期的员工会议来解决问题。

  3. 员工福利改进:针对员工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问题,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包括心理辅导、健康休假等措施。


【知识点评点】:

Yolanda开始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展示了跨文化领导力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她认识到,劳动力管理不仅仅是生产力和效率的提升,更涉及员工关系文化融合情感支持等多个维度。通过建立更加透明和开放的沟通机制,Yolanda展现出她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成长。


【管理挑战】:

Yolanda的反思与调整策略能否真正帮助她赢回员工的信任?她还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长期维护员工的敬业度与忠诚度?



第六幕:文化融合与成功的曙光


几个月后,Yolanda的调整措施开始产生效果。工厂内部的工作氛围明显改善,员工的工作热情逐渐恢复,罢工的风波也渐渐平息。工厂的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而次品率维持在低位,客户投诉也逐渐减少。


不仅如此,员工的流失率显著下降,团队的凝聚力也有所增强。那些曾经对管理制度感到压抑的年轻女工们,开始表现出对工作的认可和信任。工厂内的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工人们开始愿意通过反馈机制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Yolanda也开始更多地与员工互动。


她意识到,这次跨文化管理挑战不仅是对她管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她个人领导风格的一次蜕变。从只关注数据和绩效,到开始理解员工的文化需求、倾听员工的声音,她不再仅仅是一个依赖数据的管理者,而是一个能够真正实现文化融合和情感共鸣的领导者。


“真正的领导力,不仅仅是在绩效上表现出色,”Yolanda在一次工厂的内部会议中说道,“更是在跨越文化差异、理解和关怀每一位员工时,展现出力量。”


【知识点评点】:

Yolanda最终通过文化融合与员工需求的理解,成功转型为一名全球化领导者。她的故事展示了全球化管理中,如何通过文化适应、灵活领导以及情感管理,推动企业的长期成功。SHRM框架中的员工关系管理跨文化适应能力,是每一个全球化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管理挑战】:

Yolanda最终成功地扭转了工厂的局势,并改善了员工关系。你认为,她在未来管理工厂时,还需要注意哪些可能出现的文化挑战?作为全球化管理者,她应该如何平衡数据与人性的管理需求?




总结:全球化管理的深刻启示


Yolanda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工厂生产效率提升的故事,更是她个人在全球化领导力中的成长与蜕变。从中国到墨西哥,她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是管理上的,更是文化上的。这段旅程让她明白,领导力不仅仅在于数据和效率,更在于理解人、尊重文化差异。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管理者必须学会跨文化沟通灵活应变。通过深入了解员工的文化需求,Yolanda成功将危机化解,并实现了工厂的全面复苏。这一经历不仅让她成为了更强大的领导者,也让她懂得,全球化管理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备注:本案例为改编案例。实际案例分析比故事化案例难度要大很多。

陈晓萍(2022)《跨文化管理 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欢迎关注我们HRP Global中国公众号,并联系我们,介绍自己以加入我们十几个全球HR学习与讨论社区,我们为您出海保驾护航提供知行合一的战斗力。

【企业出海,HR先行】往期文章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7篇: 文化震荡:外派与留学生离开祖国后难言之痛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6篇故事说管理:最酷出海:业务你出海,过不去的时候,找HR!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5故事说管理:数据驱动的人才管理:HR不再做业绩下滑的背锅侠!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4故事说管理: 中企出征冰雪之外:赢在全球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3: 故事说管理:Aha公司的全球人才管理革命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2: 案例说管理:全球人才派遣的挑战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1: 自发外派:我在迪拜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0: 企业出海,HR先行:HR决胜之“道”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9:中资企业出海“走出去,活下来”指南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8:第一次见面不要失礼,哪怕是连续三次贴面!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7:企业出海:理解西方规则但不要深陷其中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6: 歧视,交巨额学费还是预防为先?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5: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HR关键技能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4: 出海企业薪酬设计,难啊难!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3: 跨文化培训中就文化冲突了!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2: 全球战略HR框架之工作场所篇!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1: 全球战略HR框架之组织篇!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10: 全球战略HR框架替代了六大模块了!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9: 全球化管理之成功案例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8:外派与移民的选择孤独还是融入?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7:国际派遣、留学与移民的心伤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6:领导世界,先搞清楚你是谁!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5: 绩效管理在美国都玩得转,在日本咋就不行了呢!?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4:华为一张图,点燃战略HR未来之路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1-3之答案:大多数出海HR与管理者,不及格!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2:国际派遣员工手册(范本)

企业出海,HR先行系列77篇之一:打造全球化思维与全球视野


HRP Global
致力于HR管理者的心理成长与领导力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