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深静脉血栓:经皮机械取栓、导管溶栓或两者联合,哪种方法更有效?

学术   科学   2024-07-08 18:15   北京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早期并发症如肺栓塞(PE)令人忧心,晚期并发症如复发性血栓形成、血栓后综合征(PTS)等,更可能演变成终身疾病。正因如此,髂股深静脉血栓栓塞越来越备受关注,研究者们旨在探寻这些并发症的最佳治疗策略。抗凝治疗是对抗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进展的有效手段。然而,这些患者的静脉多存在残留血栓,即便采用抗凝治疗,其血栓复发率(2%-10%)和PTS发生率(20-50%)仍居高不下。

现如今,伴随髂股DVT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革新,经皮机械取栓(PMT)以及导管定向溶栓(CDT)已在髂股DVT治疗中广泛应用,这些技术能够迅速削减血栓负荷,在保留静脉功能的同时,降低PTS风险。不过,在不同研究中,究竟哪种治疗方法更胜一筹,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对比PMT、CDT以及PMT联合CDT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结果。













研究精要



01

对于亚急性DVT、SVS评分高、合并May-Thurner综合征的患者建议采用PMT+CDT进行联合治疗,以降低DVT复发/支架血栓形成率和严重的PTS。并通过研究提供了PMT+CDT联合治疗的详细证据。

01



研究人群及方法




该研究收集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长海医院接受CDT和(/或)PMT治疗的急性(≤14d)或亚急性(>14d至≤28d)髂股深静脉血栓患者。最终纳入149例患者接受CDT和(/或)PMT治疗,并将其分为PMT组、CDT组、PMT+CDT组(PMT后CDT)。采用静脉造影评分系统评价血栓形成的严重程度。研究将技术成功定义为CDT和(/或)PMT后深静脉血流恢复通畅。临床随访通过超声或静脉显像进行评估。主要结局是随访期间DVT的复发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严重程度。次要结局是院内(或30天)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院内(30天)和随访期间的其他主要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和症状性肺栓塞、支架闭塞或再狭窄。


02



研究结果





基线人口统计学特征


研究共纳入149例患者(男性97例),并将所有患者分为PMT(首次应用)+CDT组(35/149,24.5%)、CDT组(65/149,43.6%)和PMT组(49/149,32.9%)。患者平均年龄为62.7±12.3岁。PMT+CDT组亚急性DVT比例显著高于CDT组和PMT组(PMT+CDT vs. CDT p=0.032,PMT+CDT vs. PMT p=0.005)。三组患者自出现症状至入院天数分别为15.0±7.7天(CDT)、15.6±7.5天(PMT)和19.1±5.9天(PMT+CDT)。PMT+CDT组症状持续时间较其他两组患者比例略高。PMT组出现May-Thurner综合征的比例低于其他两组。CDT组SVS评分为6.98±3.24分,PMT组为7.29±3.39分,PMT+CDT组为9.91±2.83分。PMT+CDT组SV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表3)。

表3

研究显示,仅接受CDT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6.7±1.7天)较PMT+CDT患者(4.9±1.6天,p<0.001)和PMT患者(4.3±2.0天,p<0.001)更长(p<0.001)。PMT组手术时间为88.3±8.1 分钟,PMT+CDT组为89.7±7.2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7);但较CDT组(53.5±5.4分钟)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T组溶栓时间为76.3±14.7小时,PMT组溶栓时间为0.18±0.03小时, PMT+CDT组溶栓时间为20.0±4.6小时,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治疗方式的支架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T+CDT患者尿激酶总剂量和肝素总剂量仍高于PMT患者(P均<0.001),但低于CDT患者(尿激酶剂量,P<0.001,肝素剂量,P<0.001)。保护性RIVCF用于CDT组35例(53.8%)、PMT组25例(51.0%)和PMT+CDT组20例(57.1%)。支架置入情况:CDT患者40例(61.5%)、PMT患者31例(63.3%)、PMT+CDT患者23例(65.7%)。三组间RIVCF和支架放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所有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且临床症状立即得到了改善。血栓清除程度见表2。三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9±9.1个月(范围19-53个月)。深静脉血栓复发/支架内血栓形成CDT组14例(21.5%)、PMT组4例(8.2%)、PMT+CDT组2例(5.7%)。CDT组DVT复发/支架内血栓形成比例显著高于PMT+CDT组(P=0.04),但与PMT组相比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CDT组91.4%(60/65)、PMT组87.8%(43/49)、PMT+CDT组94.3%(33/35)的患者的血栓明显减少(II/III级)。三组患者血栓清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CDT组患者PTS的严重程度(P=0.006)高于PMT组(P=0.029)和PMT+CDT组(P=0.006)。PMT组和PMT+CDT组PTS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428)。详细信息如表4所示。

表4

CDT组中仅1例患者在治疗16个月后因肺癌趋势。术后共发生出血并发症6例:CDT组3例(2例创面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PMT组2例(1例创面出血,1例可见血肿)、PMT+CDT组1例(创面出血)。所有出血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住院期间没有发生死亡、症状性肺栓塞或其他严重的手术相关出血。术前三组患者肢体周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9,P=0.749)。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肢体周长差异均减小。三组患者膝关节以上及以下的肢体周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8,P=0.367)。


03



结论




本研究表明,尽管目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仍存在争议。但PMT+CDT联合治疗使得研究所在中心的亚急性DVT、高SVS评分和合并May-Thurner综合征的DVT患者受益。


文章来源:

Zhang, H., Li, X. Y., Li, J. S., Xia, S. B., Song, C., Lu, Q. S., Zhao, W., & Zhang, L. (2024). Which one is the best in trea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or combination of them?.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19(1), 423. https://doi.org/10.1186/s13019-024-02908-3


翻译

文鑫

硕士研究生在读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往期回顾


PREVIOUS REVIEW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病理分型及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键进入血管和介入医师交流社区

扫码进入血管和医介大咖交流群

医介血管频道
感谢您关注医介血管频道!我们致力于打造血管和介入诊疗领域医师一站式分享、交流、学习平台,全面助力中国医师成长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