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某,男,15岁,河南濮阳县人。
治疗时间:2007年3月14日至2007年7月29日。301医院诊为:肝内多发占位,肝癌。肝内胆管扩张,腹水,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已无手术介入射频治疗指征。2006年12月于学校发病,阳黄,纳差,厌油腻,腹胀甚。
[一诊]2007年3月14日。一身及目皆黄,色鲜明,精神可,舌紫而润。肚大青筋,高出胸际,双胁青筋缕缕怒张,触诊三脘坚硬如石,肝区有振水音,问知食纳尚好。小便深黄,大便调,睡眠可。切脉弦细而急无根。处方:
麻黄 5g,附子100g,辽细辛(后)45g,吴茱萸 45g,晒参30g,五灵脂30g,漂海藻45g,生甘草45g,生牡蛎30g,玄参90g,大贝母120g,生半夏60g,清全蝎12只,大蜈蚣 12条,云茯苓45g,山萸肉60g,紫油桂10g,鲜生姜75g,大枣30枚。
[二诊]2007年3月28日。一身及目皆黄,色鲜明,精神可,腹胀略松,肝区振水音消失。舌淡红齿痕,舌尖赤,苔薄白。脉弦细较前略有力,重取甚弱,小便深黄,大便溏,日夜5~6次。处方:
麻黄5g,制附片90g,白术90g,干姜90g,党参90g,紫油桂10g(后15分下),高丽参30g(另),炙甘草60g,漂海藻45g,生甘草45g,云茯苓45g,五灵脂30g,茵陈45g,辽细辛(后15分下)45g,牡蛎30g,玄参60g,大贝母90g,大蜈蚣 12 条,清全蝎12只,山萸肉60g,生姜75g,大枣30枚。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时,取500ml,人参计,日分3次服。10剂。
[三诊]2007年4月13日。面黄色灰暗如蒙尘,白睛黄暗,神疲思卧,舌淡润。食纳差,二便调,肢冷如冰,脉微细按之如无,一线微阳戕伐殆尽!急以四逆法挽之,顾护先后二天,冀生于万一。处方:
制附子100g(日加 10g至150g为度),干姜90g,炙甘草120g,红参30g(另),油桂10g(后10分下),党参90g,白术 90g,云茯苓45g,生姜45g,大枣30枚。
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时,取500ml,人参汁,日分3次服。至2007年5月8日,精神食纳日渐好转,近日白天已不思睡,整天同伙伴玩耍而不觉累。2007年5月8日,再做西医检查:言肝功能有所恢复,仍腹水。嘱其来面诊,以调整处方,直到5月18 日未知音讯。
[四诊]2007年5月21日。一身及目皆黄,左白睛瘀血,精神食纳均可,二便调,大便日2~3次。腹较前胀大,但较前变软,脐上二指以下变软,足跗浮肿。舌淡红润、齿痕,苔薄白根黄腻。脉细而急、重取无力,尺沉弱,103次/分。其5月8日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由106降至96)。处方:麻黄10g,制附片150g(日加10g至200g),白术90g,干姜 90g,党参90g,紫油桂10g(后15分下),红参30g(另炖),炙甘草120g,漂海藻45g,生甘草45g,云茯苓45g,五灵脂30g,茵陈90g,辽细辛45g(后15分下),大蜈蚣12条,清全蝎 12只,山萸肉60g,猪苓30g,泽泻30g,桂枝25g,生姜75g,大枣30枚。日1剂。
[病愈]2007年5月27日,其父电告:服药当日,小便多,2日后脚肿胀消,服至今日,腹部略减,双胁有凹陷,大便日2次,不溏,食纳精神均可,言面有瘦感,此水消之故也。
2007年7月5日,其父电告:患者浑身黄色已退尽,形容已正常,腹水消尽,腹部变软,青筋消失,唯上脘略有硬胀,食纳大增,二便调。前半月左右曾做CT检查:肝部光滑。查肝功能降至接近正常值。
2007年7月29日,患者面色红润,巩膜已无黄染,黄疸退尽,已无病容,明显变胖,与前判若两人。腹水消失,腹部平软,与常人无异,且能骑自行车载奶奶去赶集(《跟师李可抄方记》161页)。
[编按]本案四诊,一身及目皆黄,腹水,足跗浮肿。以附桂理中汤救两本,麻附细汤开表透邪;参灵散启脾进食,茵陈五苓散利水退黄;海藻甘草汤化痰消积。纳入处方公式,即:(附子理中汤、麻附细汤+参灵散、茵陈五苓散)+海藻甘草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学习和弘扬中医文化,以上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专业建议。患者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谨慎判断并做出自己的决策。盲目试药后果自负,本文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资料可能来源网络,受到版权保护,侵权即删。参考资料:《李可医案处方集》雒晓东 孙其新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