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咳喘(过敏性哮喘)
患者赵某,男,5岁半。1993月6年20日初诊。
有过敏性哮喘史,每闻异味后先喷嚏后咳继之则发气喘。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咳喘不能平卧。西医检查:两肺有哮鸣音,并伴有细小的湿啰音,血液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均有增高,体温37.8℃。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及“扑尔敏”、“氨茶碱”等药治疗,服药后气喘不见缓解。喉中痰鸣,痰不易咳出。并伴有纳呆,胸闷,腹胀,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不调等症。舌质偏红,苔白厚腻,脉来滑数。辨为湿热羁肺,积而生痰,痰湿上阻,肺气不宜,因而发生喘咳,拟芳香化浊,清热利湿,宣肺平喘为急务。
[处方]浙贝12克,菖蒲10克,射干10克,白蔻仁10克,茵陈10克,滑石12克,藿香8克,杏仁10克,苡米12克,黄芩6克,栀子 8克,通草10克,桔梗10克,厚朴12克,前胡10克,紫菀10克,嘱服七剂。
服药后,咳喘明显减轻,夜能安卧,胸满不发,再服七剂,咳止喘平。两肺哮鸣音及湿啰音全部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诸恙皆瘥。
[按语]肺居于上,为相傅之官,有治节之能,为五脏之华盖,其性清属金而主一身之气。肺畏火,叩则鸣,最忌痰、道有形之邪气而使其宣降不利。本案气喘而身热不扬,纳呆、胸闷、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来滑数,反映了湿热挟痰浊之邪上阻肺气之象。治疗之法,清利肺家湿热,芳香化浊为主。用方为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汤加减。方用茵陈,滑石、苡仁、通草,黄芩以清气分之湿热;杏仁、射干、贝母、桔梗、前胡、紫菀宣利肺气,化痰平喘。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湿化也;藿香、白蔻仁、菖蒲芳香化浊,悦脾行气。诸药配伍,对湿热壅盛等证,用之则每获良效。
2.咯血(支气管扩张)
患者方某,女,39岁。
患支气管扩张咯血十年,屡治不效。每每春至,咯血频发,吐痰黄稠,口不渴,时常胸胁疼痛,动则短气,情绪激动之时咯血每易发作。纳食、睡眠、二便尚可。颜面憔悴,舌质暗淡,无苔,脉弦细数。根据脉证反映,属木火刑金,肝火犯肺。治以清金平木。
[处方]青黛6克,蛤粉6克,花蕊石12克,鹅管石12克,侧柏炭10克,芦根30克,薏苡仁30克,冬瓜仁20克,桃仁6克,红花6克,川贝6克,马勃6克。
以此为基本方加减,或佐清化痰热,或佐益气养阴,或佐健脾益肾。服药半年,诸症平稳,次年春天,咯血未发。
[按语]支气管扩张咯血是一个较为难治之证,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并且容易复发。古人对此,多从肺、肾论治,而从本案咯血的发作时间和诱发因素的两大特点,显与肝火犯肺,损伤肺络,热迫血行有关。肝火能灼炼肺津成痰,离经之血又上积于肺内,故本案又有痰、瘀交阻的病机为患。所以在咯血的同时,伴见咳痰黄稠、胸胁疼痛等症。木来侮金,金叩则鸣,热扰血淖,故痰中带血。治应泻火平肝,清肺凉血化痰为主,方用“黛蛤散”与“苇茎汤”合方。加花蕊石、鹅管石、川贝、红花、马轨,在于加强清热解毒,化痰化瘀之功。本方既清金制木以治本,又清化痰瘀以治标,标本兼顾,故获良效。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学习和弘扬中医文化,不构成专业建议,患病请及时线下就医。盲目试药后果自负,本文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资料可能来源网络,受到版权保护,侵权即删。参考资料《 刘渡舟验案精选》陈明 刘燕华 李方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