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国际专场(一):携手全球,共创抗癌新篇章

学术   2024-11-18 20:03   北京  
来源:2024年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防控与诊治不仅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多边合作与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于古城西安盛大启幕。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学术权威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肿瘤防控与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实践成果,展示全球抗癌领域的创新成就。

作为本次大会重要亮点之一,CCHIO国际专场(一)于2024年11月15日隆重举行。此次专场聚焦全球视野,与会嘉宾深入交流各国在癌症防控与诊治方面的前沿实践与创新经验,分享突破性成果。专场通过多维度的学术探讨,彰显了国际合作在推动肿瘤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全球抗癌事业注入了跨国智慧与协作力量,同时也为中国肿瘤学的创新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癌症负担及防控策略:共识与未来

大会的首个环节聚焦全球癌症负担及防控策略,由中国抗癌协会程向东教授世界癌症合作组织Simon Sutcliffe教授主持。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项目负责人André Ilbawi教授回顾了2005年至今全球癌症防控的历程,并展望了2045年的目标。他指出,尽管政策承诺、治疗创新和技术应用取得进展,但癌症负担持续加重,死亡率下降的进展明显放缓。他强调了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优先级设定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及公平性缺失,特别是全球仅有26%的国家将曲妥珠单抗等关键癌症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约40%的患者因医疗费用面临经济困境。Ilbawi教授呼吁关注患者需求,以人为本推动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及医疗体系建设,共同实现公平、高效和可持续的癌症防控模式。

André Ilbawi教授

随后,匈牙利抗癌联盟主席Balázs Rozványi教授介绍了匈牙利抗癌联盟(HLBC)的历史与成就,以及在癌症防控方面的实践经验。该联盟自1919年成立以来,通过39个地方组织和3000余名成员,积极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癌症筛查及患者支持活动,并重视公众教育与科学传播。Rozványi教授强调,匈牙利在宫颈癌防控方面成果显著,包括推广HPV疫苗接种、免费筛查服务,以及参与WHO“90-70-90”目标。他还分享了多个创新项目,如健康宣传移动应用、“10,000步计划”等,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公众对癌症风险的认知,提升了早诊早治的覆盖率。他指出,匈牙利的经验展示了社区参与和多方协作在癌症防控中的重要性。

Balázs Rozványi教授

与匈牙利的经验相比,中国的癌症防控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中国抗癌协会王瑛教授则详细阐述了中国癌症防控的现状。她指出,2022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182万,死亡257万,癌症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老龄化、高发病率及低生存率是防控的三大难点,尤其早筛覆盖率低、晚期诊断比例高。为应对挑战,中国通过“健康中国行动”推动早筛、早诊、早治,目标2030年五年生存率达46.6%。此外,中国抗癌协会制定了覆盖53种癌症的整合诊疗指南,并通过全国巡讲、培训和国际合作推广应用,同时举办肿瘤防治宣传周等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提升公众认知和癌症防控水平。

王瑛教授

最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Eric J. Small教授分享了ASCO在全球癌症防控中的战略及前列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他介绍了ASCO的三大核心支柱:研究、教育和质量保障,并通过区域委员会和领导力发展计划等举措支持全球癌症防控工作,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推动了多项学术和教育合作。此外,他强调了ASCO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指出随着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病例的增加,早期干预和新型药物开发至关重要。他分享了放射性药物、双特异性抗体等创新疗法的临床成果,展示了通过前移治疗和精准医学改善患者生存率的潜力。Small教授呼吁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前列腺癌等重大癌症挑战。

Eric J. Small教授

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与研究进展:创新与实践

第二个环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梁洁教授世界癌症合作组织Simon Sutcliffe教授主持,聚焦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与研究最新进展。

北京和睦家医院Derek A. O’Reilly教授率先介绍了胰腺囊性肿瘤的个性化诊疗策略,强调早期检测和干预对改善胰腺癌预后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大多数囊性病变需长期随访而非直接手术,未来应加强生物标志物研究以优化诊疗策略,目标是在高危病变阶段进行干预,降低胰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

Derek A. O’Reilly教授

除了胰腺癌,胃癌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来自马丁大学医学院Marek Smolár教授分享了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在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他指出,ICG映射技术安全可行,通过精准标记淋巴结,可提高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增加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同时ICG技术能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尤其在早期胃癌中,ICG导航技术结合保胃手术,可在确保肿瘤根治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胃功能。Smolár教授认为,ICG映射为胃癌手术提供了精准化管理的新路径,应作为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进一步优化手术预后。

Marek Smolár教授

结直肠癌的治疗是环节的另一个重点。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彭向红教授重点讨论了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现状,指出mCRC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肿瘤位置和治疗阶段进行个性化调整。他介绍了多线治疗策略,强调精准的患者分层和治疗选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并分享了病例,展示了多线治疗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彭教授呼吁在mCRC治疗过程中不断创新,为患者带来更长、更好的生存。

彭向红教授

最后,埃及开罗大学国家癌症研究所Gamal Amira教授分享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他介绍了HIPEC的关键步骤,包括细胞减灭手术后使用高温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腹膜腔,以消除残余癌细胞并改善预后。尽管部分研究显示HIPEC对延长生存期效果有限,但在控制局部复发和提高无病生存率方面效果显著。Amira教授还分享了埃及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实践经验,数据显示HIPEC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为52%,无病生存率为37%。他呼吁通过患者筛选、标准化治疗和国际合作进一步优化HIPEC疗效,为腹膜转移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

Gamal Amira教授

全球癌症研究与诊疗成就:技术与合作

最后一个环节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波教授悉尼大学Xueqin Yu教授主持,讨论了全球癌症研究、诊断与治疗的最新成就。

澳大利亚健康服务管理协会Yaping Liu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AI)在癌症诊断与研究中的全球成就与趋势。她分析了2010至2023年间AI在癌症风险评估及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指出美国、中国和英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占据领先地位,但中国的国际合作度有待提高。Liu教授提到,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是研究热点,同时强调AI技术在提升诊断效率和公平性中的潜力,以及应对伦理与监管挑战的重要性。她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AI在癌症研究中的创新应用。

Yaping Liu教授

随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韦玮教授介绍了AI和大数据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创新应用。他提到,中心构建了涵盖170万患者数据和41种肿瘤类型的数据库,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诊断、治疗规划和患者服务的优化。AI在影像诊断、病理分析、放疗靶区勾画及术前规划等方面显著提升了效率和准确性。此外,AI技术还被应用于智能报告生成、语音识别病理报告系统、住院床位分配及临床试验招募,大幅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医院服务效率。韦教授表示,AI和大数据是医学发展的关键工具,将在未来为肿瘤防控带来革命性变化。

韦玮教授

除了技术发展,如何将先进的癌症诊疗技术推广到全球也是一大挑战。欧洲联盟联合医学Denis Horgan教授则阐述了癌症诊疗和创新技术全球推广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各地区在政策、资源及技术应用上的差异导致患者可及性受限。为推动个性化医学、AI和早期筛查等技术应用,需完善研究基础设施和监管环境,同时提升患者参与和公众认知。他强调,国际合作、政策协调及资金支持是实现诊疗创新普及的关键,并以欧洲精准医疗项目为例,展示跨国协作的潜力。

Denis Horgan教授

最后,来自东帝汶乳腺癌全球联盟Maria Imaculada Guterres教授介绍了“HALIKU”项目在妇女癌症预防和早期检测方面的成就,展示了国际合作如何推动癌症防控。面对医疗设施匮乏和公众认知不足的挑战,Haliku项目自2014年成立以来,通过公众教育、早期筛查及经济援助,惠及数万人,同时推动了东帝汶首个肿瘤科的建立。项目为患者提供活检、治疗费用资助,并改善了早期诊断和护理条件。Guterres教授呼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诊疗服务,确保更多女性癌症患者获得及时治疗和关怀。

Maria Imaculada Guterres教授

本次国际专场会议亮点纷呈,不仅汇聚了来自WHO、ASCO等国际权威机构的顶尖专家,还展示了全球范围内癌症防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精准医学成为会议的核心讨论热点,充分展现了技术创新对癌症诊疗模式的变革性影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国际间的协作、整合资源以及优化政策支持,是应对癌症这一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举措。

未来,推动多学科、多领域的深入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临床转化,将成为全球癌症防控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优化诊疗手段和提升治疗效果,全球范围内的癌症防治工作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最终实现“以创新科技护航健康生活”的共同目标。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ingsl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ingsle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