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EB病毒阳性,就是得了鼻咽癌吗?这些情况需要警惕!

学术   健康   2024-10-07 17:30   上海  


EB 病毒(EBV)作为人类常见疱疹病毒,宿主在感染后无法完全将其从体内清除,一旦携带过程中被激活可引起相关肿瘤疾病,且有研究发现 EB 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然而,除了鼻咽癌,其实EB病毒被证实与多种疾病发展有关,包括良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口腔疾病、免疫功能异常相关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恶性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上皮癌)和 EBV 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EB病毒的检测方法



目前针对EB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培养、免疫学检测、EBV DNA载量检测三大类。


图片来源:摄图网


(1)病毒培养


由于EBV存活需要宿主细胞,故体外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取材一般需要急性期患者的唾液或淋巴细胞,培养的时间较长,阳性率低,一般在临床检测中较少应用。

(2)免疫学检测

①血清学检测

EBV有5种抗原成分,分别为衣壳抗原(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补体抗原(可溶性抗原S)和EB病毒核抗原(EBNA),各种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出现在EBV感染的不同阶段。

在EBV感染的早期,通常EA-IgM和VCA-IgM会显著升高,因此IgM抗体是急性EBV感染的标志物。

在感染6周后,VCA-IgG也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EBNA-IgG在感染7个月后也会达到顶峰,并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故IgG抗体阳性是EBV既往感染的证据。

②免疫组化法

对于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HL)等瘤组织的EBV潜伏膜蛋白1(LMP-1)可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

该方法可使胞质和胞膜的LMP-1着色,因此能客观表现出被感染细胞中EBV的蛋白表达情况,但不能检测病毒的定位和转录数量。

(3)EBV DNA检测

EBV以环状DNA形式存在于淋巴细胞胞浆中,90%的人为潜伏性感染,只有活动期的EBV可破坏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绝大多数的血浆游离DNA片段大小为82~181 kb,因此可采用PCR检测血浆中游离DNA的含量。

目前,根据是否定量可将PCR分为常规PCR、半定量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EBV感染的有效方法,但只能作为病毒感染的指标,不能准确反应出体内 EBV感染的复制情况,而用qPCR定量分析可以准确测定出病毒载量。由于血浆EBV DNA仅存在于病毒血症期,EBV感染2周后开始迅速下降,尤其在退烧后可能检测不到,但EBV VCA-IgM水平反而逐渐升高,故联合检测EBV VCA-IgM及血清 EBV DNA可提高EBV现症感染的诊断率。

EBV相关恶性肿瘤



(1)EBV相关B细胞淋巴瘤

①EBV相关B细胞淋巴瘤:

  • 伯基特淋巴瘤(BL)

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成熟B细胞肿瘤,包括历史上公认的3种亚型,即地方性BL、散发性BL和免疫缺陷相关BL。

地方性BL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疟疾流行地区,EBV基因组存在于>95%的肿瘤细胞中。

EBV与疟疾一起可增加 BL 的发生率,这是由于疟疾相关EBV载量增加、AID水平升高、生发中心产生B细胞数量增加以应对疟疾,以及免疫缺陷导致EBV监测降低。BL致病机制存在双重机制:病毒驱动与突变负担。这取决于EBV状态,与流行病学背景和地理位置无关。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cHL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主要类型,约占所有霍奇金淋巴瘤的90%,其特征是在非肿瘤性炎性肿瘤微环境背景下存在散在的恶性HRS细胞。在约30%的HL病例中,EBV存在于所有HRS细胞中,其中大多数为混合细胞型。

  • EBV 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DLBCL以前被指定为老年人的EBV阳性DLBCL,通常发生在>50 岁的人群中,与EBV阴性的DLBCL相比,临床预后较差。在西方国家,EBV阳性DLBCL的致病率不到5%,但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一比例高达10%~15%。

②EBV相关NK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

  • 结外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ENKTL)

一种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的侵袭性淋巴瘤,主要见于亚洲人和拉丁美洲土著人群,但很少见于欧洲本土人群和北美人群。在这些癌症中,EBV 以克隆性游离体形式存在,具有 II 型潜伏期表达模式。与2型相比,EBV 1 型毒株在ENKTL中很常见。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

一种成熟T滤泡辅助性(TFH 系列)细胞与 EBV 感染密切相关,这在北美或亚洲比在欧洲少见。在90%以上的活检中检测到EBV阳性B细胞,然而,肿瘤性T细胞是EBV阴性的。迄今为止,EBV 在这种病理学中的作用仍然未知。据报道,EBV 本身可以通过激活T来驱动AITL的发展FH系列细胞。


图片来源:摄图网


(2)EBV相关上皮癌


①鼻咽癌:未分化(也称为间变性)鼻咽癌(NPC)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人中致病率特别高(95%),以及东南亚、北非和北极。未分化鼻咽癌几乎总是在转化的恶性上皮细胞成分中存在EBV,除EBV感染外,鼻咽癌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男性、HLA 型和环境/生活方式因素。

②胃癌EBV:于1992年首次在典型的胃癌(GC)肿瘤细胞中被发现。约 10% 的胃癌确诊为EBV相关GC(EBV-GC),与EBV阴性GC相比,其表现出独特的基因组畸变、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良好的预后。EBV-GC 也显示病毒潜伏期II程序,与鼻咽癌相似。

妊娠期感染EBV



EBV激活感染可能为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分析原因为EBV感染的淋巴细胞可能会产生类似IL-2的作用,使蜕膜自然杀伤细胞以非特异性形式增殖或活化,使受精卵产生的早孕因子不能抑制母体淋巴细胞活性,从而使囊胚被母体排斥引起流产。

有学者认为可能为EB病毒可以感染宫颈的上皮细胞,继而上行影响滋养细胞,对胚胎产生不利作用或影响胎盘功能导致流产、早产、胎死宫内等并发症。

Costa等研究显示,孕妇活动性持续感染EBV可能对胎儿是一个危害因素,尤其是畸形和胎儿早期死亡方面。

END

参考文献:

[1]刘军,邓世明,刘铁陵,等.  EB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机制[J/OL].    病毒学报,    1-10[2024-07-16].

[2]孙畅,路顺,郎锦义.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诊治的研究进展[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8,  31  (05):  352-357.

[3]周志平,陈威巍,汤勃,等.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J].  传染病信息,  2013,  26  (01):  57-60.

[4]易世红,苏盈盈,张国梁.  EB病毒检测及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01):  26-27.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肿瘤视界

每个工作日17:3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我们的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肿瘤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肿瘤视界
医会宝旗下肿瘤领域的垂直新媒体,传播分享肿瘤前沿资讯、最新指南、诊疗知识、热门课程及会议,规范肿瘤诊疗,致力成为国内肿瘤领域的专业医学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