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症的“免疫治疗”,5大知识要点,一文掌握!

学术   2025-01-01 17:30   广东  


近些年,肿瘤免疫治疗技术被公认为国际上肿瘤治疗方面突破性进展迅速的领域。肿瘤免疫治疗分为两类:一是“被动”型肿瘤免疫治疗,二是“主动”型肿瘤免疫治疗。


“被动”型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间接发挥肿瘤杀伤功能,如肿瘤疫苗、ICB、溶瘤病毒、细胞因子等;而“主动”型肿瘤免疫治疗通过向机体直接输入效应T细胞,从而直接杀伤肿瘤组织,如过继转移T细胞疗法(ACT)、过继回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T细胞受体(TCR-T)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CAR-T 治疗技术



(1)血液系统肿瘤


  • 适应指征:


1)卡氏(KPS)评分≥50分或ECOG体力状态评分(ECOGPS)≤2分。


2)具有良好的心、肺、肝脏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谷丙转氨酶(GPT又称ALT)、谷草转氨酶(GOT又称AST)<正常3倍、胆红素<2.0mg/dL;室内空气患者血氧饱和度≥92%。


3)无活动性感染。


4)预计生存期>12周。


5)免疫组织化学或流式细胞术检测瘤细胞相应靶点阳性。


  • CAR-T细胞输注:


一般预处理后48h输注CAR-T细胞,最长不宜超过7天,常规输注剂量为1×106/kg个CAR表达阳性T细胞,推荐输注总剂量>2.5×107个CAR表达阳性T细胞。


在细胞输注前,可选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苯海拉明或其他H1-抗组胺药进行预处理,以避免发生超敏反应(建议提前0.5~1.0h使用抗过敏药)。


  • 复发或进展后处理: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目前证据等级最高的预防复发的手段为直接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通过不同靶点CAR-T细胞序贯输注或者双靶点CAR-T也可进一步减少复发率。


CAR-T治疗后复发的治疗,二次CAR-T细胞治疗也值得临床尝试,也可选择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淋巴瘤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目前,国内CAR-T治疗的适应证为经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的成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对标准一线免疫化疗治疗原发耐药或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LBCL成人患者可尝试使用CAR-T治疗。


  • 滤泡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FL)和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中显示卓越疗效的同时也有非常好的安全性,可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 套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细胞移植(auto-HSCT)是符合移植条件患者首选标准治疗;而至少对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R/R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优先选择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失败或不可行,则建议进行allo-HSCT。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对allo-HCT后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可考虑使用供者来源的CAR-T细胞,既可克服患者自身来源的CAR-T细胞功能缺陷,还可类似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控瘤效果,而且在小样本的临床观察中未发现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


  •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维布妥昔单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常规化疗药物仍是临床治疗R/R霍奇金淋巴瘤(HL)常见选择。


  • T 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性T细胞淋巴瘤(TCL)的治疗仍以化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CAR-T细胞临床试验仍处于初步阶段。


(3)实体瘤


Claudin(CLDN)蛋白,是一类跨膜紧密细胞连接蛋白。CLDN18.1在正常肺上皮中呈选择性表达,CLDN18.2仅在胃上皮细胞中表达。


间皮素(MSLN)基因编码一种前蛋白,经蛋白水解后产生间皮素,间皮素是一种含糖磷脂酰肌醇(GPI)的细胞表面糖蛋白,通过GPI锚定在细胞膜表面。


鸟苷酸环化酶C(GCC/GUCY2C)属于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家族中一员,在胃肠道液体和离子稳态中起关键作用。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是一种糖基化Ⅰ型跨膜糖蛋白,参与调节癌细胞黏附、增殖、迁移、干性和上皮-间质转化(EMT)。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T 细胞受体修饰的T细胞治疗技术在实体瘤中的应用



T细胞受体修饰的T(TCR-T)细胞基因修饰的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中显示独特优势,具肿瘤趋化性和靶向性,现全球有200多项主要针对实体瘤的TCR-T细胞临床试验,最常见的有恶性黑色素瘤、肉瘤、消化道恶性肿瘤、肺癌等。

(1)治疗前评估

临床研究中常选择18岁以上成年人,最大年龄一般不超过80岁。一般选择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且经二线方案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的患者。常选择ECOG评分为0~1分患者。

(2)TCR-T 细胞输注

TCR-T细胞回输前需再次评估患者临床状态,体温、心率、血压、氧合情况、有无活动性感染和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等。常会在TCRT细胞输注前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类药物,以降低回输过程的输液反应。

回输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备托珠单抗注射液必要时处理相关副作用使用。IL-2作为体内刺激T细胞增殖关键细胞因子,在TCR-T细胞输注后24h内可予应用,国外推荐剂量为50~72万IU/kg,8h/次,连续15次但以患者具体耐受情况可调整用药剂量和频度。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实体瘤中的应用



(1)恶性黑色素瘤


肿瘤浸润淋巴(TIL)输注前行淋巴细胞清除是TIL治疗重要环节。对采用一线、二线治疗方法失败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IL-2与TIL联合治疗,可改善TIL生长和活性,从而提高临床反应率。


(2)其他实体瘤


目前,TIL治疗的肿瘤类型主要是恶性黑色素瘤,其次是NSCLC、卵巢癌和头颈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肿瘤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由于细胞来源易于获取和强大的控瘤活性,已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广泛应用。


CIK疗法常与其他治疗手段联用,如联合放化疗、射频消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


放化疗、射频消融可诱导稳定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可进一步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有效打破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联合应用CIK细胞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杀灭肿瘤,且CI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对机体无显著毒副反应,在无法确定肿瘤特异性抗原或对抗原了解相对较少情况下,应用CIK细胞作为肿瘤放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


自然杀伤细胞治疗技术



(1)血液肿瘤


  • NK 细胞在造血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对非清髓性化疗后未进行HCT的AML患者输注半相合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有患者出现供体NK细胞扩增和诱导完全血液学缓解,表明半相合NK细胞可在患者体内存活和增殖,并可单独使用或作为HCT辅助治疗手段。


  • NK 细胞在非造血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由于HCT局限性使其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NK细胞也可在血液肿瘤中单独使用。同种异体NK细胞过继回输联合化疗有助于AML患者进一步缓解,微小残留病灶减少,长期复发率降低。


(2)实体瘤


同种异体NK细胞联合化疗+抗GD2单抗在儿童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研究中,同种异体NK细胞治疗联合抗GD2单抗的安全性强,NK细胞在较高剂量下具更好抗神经母细胞瘤活性,具有很好临床应用潜能,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END

参考文献:

[1]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应用指南(精简版)[J].中国肿瘤临床,2024,51(16):838-846.

[2]袁贤琳,何芬.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21,43(06):636-640.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肿瘤视界

每个工作日17:3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我们的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肿瘤视界”→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医会宝肿瘤视界
医会宝旗下肿瘤领域的垂直新媒体,传播分享肿瘤前沿资讯、最新指南、诊疗知识、热门课程及会议,规范肿瘤诊疗,致力成为国内肿瘤领域的专业医学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