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疾病类型,不同疾病常用的治疗和用药方案,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难以鉴别的原因及障碍

文摘   2024-11-06 08:28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坚持分享医药招股书笔记、IPO审核案例及医药专业知识,后台可加微信YYING605交流星标关注不会错过精彩文章
爱科百发招股书阅读笔记
昨天都在流传北交所受理了一家创新药公司的公开发行并上市申请,公司名字为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该公司曾经于2020年9月申报科创板,并在2021年3月撤回科创板IPO申请。
目标北交所!盘点近两年新三板挂牌的未盈利药企
据了解,正在计划申报北交所的创新药公司不止这一家,点击上文链接,而天广实就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康乐卫士比较早,且以前的审核环境今非昔比),此处先做个标记,待未来天广实成功上市或者其他特定时刻再分享招股书阅读笔记。
今天借着天广实的北交所上市受理的机会,分享创新药企业IPO审核有关的业务技术问询回复案例。具体如下:
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疾病类型,不同疾病常用的治疗和用药方案,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难以鉴别的原因及障碍。

一、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疾病类型,不同疾病常用的治疗和用药方案

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主要疾病类型,前述两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常用治疗和用药方案具体如下:

(一)毛细支气管炎

1、概要

毛细支气管炎即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峰值发病年龄为2-6月;以流涕、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胸壁吸气性凹陷(三凹征)、听诊呼气相对延长、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罗音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嗜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病毒引起,其中RSV仍是公认的最常见的病原体,占50%以上。同时RSV也是最易引起重症的病原体,并可引起暴发流行,危害极大。

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呈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部卡他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咳嗽、低至中等度发热(大于39°C高热不常见)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1-2日后病情迅速进展并会出现阵发性咳嗽,3-4日出现喘息、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发绀,5-7日时达到疾病高峰。其他常见症状还有:呕吐、烦躁、易激惹、喂养量下降,小于3个月的小婴儿可出现呼吸暂停,尤其对中、重度患儿,需要入院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病情的加重和恶化。

2、治疗和用药方案

如前文所述,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RSV等病原体,但目前特异性针对此类病原体的此类“对因治疗”药物品类极为有限,尤其目前尚无针对RSV这一引发毛细支气管炎的最常见病原体的特效治疗药物,故监测病情变化、供氧以及保持水电解质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方式是当前临床缺乏“对因治疗”药物情况下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处理原则。根据《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和用药方案具体如下:

根据上表,针对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整体以监测病情变化、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治疗,可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住院患儿在严密监测下,试用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仅在不排除细菌感染时选用合适抗菌药物。

(二)肺炎

1、概要

肺炎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谱为呼吸道病毒、细菌和支原体,其中呼吸道病毒是婴幼儿乃至学龄前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小于3个月婴儿是进展为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对于重症肺炎需要尽早行病原学检查以指导目标治疗。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指出,一旦病原体明确,应及时调整为目标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降低医疗费用。

发热、咳嗽、喘息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症状,病毒性肺炎常出现喘息。年长儿可有胸痛,咯血少见。小于2月龄的婴儿可无发热,表现为吐沫、屏气(呼吸暂停)或呛咳。持续发热伴咳嗽超过3-5天,应警惕肺炎的可能。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呼吸浅快、胸壁吸气性凹陷、鼻扇、三凹征、呻吟和发绀,可有烦躁、萎靡、嗜睡、拒食等。

2、治疗和用药方案

由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谱为呼吸道病毒、细菌和支原体,《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根据病原不同,分常见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常见病毒性肺炎三类进行了治疗推荐,具体如下:

尽管呼吸道合胞病毒作为常见病毒性肺炎中的重要病原体,但鉴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RSV药物,我国儿童RSV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仍然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未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作为病原体的常见病毒性肺炎进行相关目标治疗推荐。

二、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难以鉴别的原因及障碍

(一)仅凭临床表现难以鉴别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

1、患有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的婴幼儿早期症状相似

发热、咳嗽、喘息均为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的早期症状,医生难以通过早期症状来直接判断其属于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另外,婴幼儿发生的毛细支气管炎大多症状较重。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肺炎相近似,此时可及早按肺炎处理,以达到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早期治愈的目的。

2、婴幼儿无法直接告知医生自身的身体状况

由于婴幼儿无法直接告知医生自身的身体状况,仅能通过监护人的描述得知观察外的其他信息,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

(二)传统影像学鉴别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存在客观困难

1、婴幼儿胸部X光片成像效果较差

婴幼儿的胸部结构相对小,肺纹理细,使用胸部X光片容易产生重叠和模糊的影像,进而干扰医生进行医学判断。

2、婴幼儿不适合进行胸部CT

尽管胸部CT相较胸片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肺部影像资料,但胸部CT的辐射剂量是胸部X光片的上百倍,儿童和婴幼儿与成年人相比对辐射更为敏感,比如其辐射致癌风险是成人的2-3倍左右,《柳叶刀》的相关研究也建议儿童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应保持尽可能低的水平,如果可行,应采用不涉及辐射的检查手段代替。

3、婴幼儿进行影像学检查配合度低

婴幼儿协作能力差,而胸部X光片和胸部CT的检查需要婴幼儿配合,不安静的婴幼儿可能难以取得清晰的图像,进而导致婴幼儿使用影像学手段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时结果不够准确。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中也因此指出,对于一般状况良好,临床表现可诊断肺炎的门诊患儿,尤其根据临床特点判断为典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者,不推荐常规行胸片和胸部CT检查。此外,根据对国内公立医疗机构儿科医生、专家的调研访谈结果,RSV-ALRTI症状较为鲜明,如呼吸困难急促、喘憋及其导致的哮鸣音和三凹征,因此在RSV流行季节中,根据临床症状特点将患病儿童判断为RSV病毒感染者,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并不罕见。

(三)发展中国家诊断手段相较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程度落后

根据上文,仅凭临床表现判断患儿患有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存在障碍,且影像学鉴别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存在客观困难,目前除以上两种手段外,肺部超声对影像学确诊肺炎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具有可在床边连续进行,操作时间短,无辐射风险,对病人的动作(包括哭闹)依赖性小,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然而肺部超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超声医师的能力,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大,故在发展中国家相较发达国家的普及率较低,我国肺部超声主要应用于重症科室,不能在临床中充分应用。

综上,仅凭临床表现难以鉴别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影像学鉴别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存在客观困难,且发展中国家诊断手段相较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程度落后,因此WHO建议在发展中国家将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均作为肺炎来进行管理

注:内容摘自爱科百发科创板IPO审核问询函回复

本期结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如有疏漏,敬请指正。查询资料不易,都是周末和深夜抽时间整理加工资料,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在看/收藏/分享

药企IPO观澜
聚焦投行医药,专注医药IPO,持续分享药企招股书笔记、审核案例及医药专业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