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WCLC | 调节血红素稳态可能成为克服Osimertinib耐药性的一个有效策略

学术   2024-09-23 18:13   北京  


【CMT&CHTV 医学前沿·临床经典】


导语:在近期召开的2024年WCLC上,研究者通过深入探索Osimertinib耐药NSCLC的基因组和分子机制,揭示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脆弱性,为克服耐药性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7日~10日在圣地亚哥举行,杜克大学的 Gooding、 Wood博士报告了一项题为“Unbiased Functional Genomics Screen Identifies Unique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 in Osimertinib-Resistant NSCLCs”的研究(摘要号:OA07.05)。探讨了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Osimertinib在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显著临床效果,尤其是在携带19号外显子缺失或L858R突变的患者中。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其治疗策略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变革。靶向治疗,尤其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为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益处。随着治疗的深入,耐药性问题逐渐显现,成为限制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


Osimertinib作为第三代EGFR-TKI,对携带T790M突变的NSCLC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同样,耐药性的发展限制了其长期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恶性细胞在获得对分子靶向治疗的耐药性过程中,基于“进化压力”常常获得一些共同且可利用的细胞特性,即所谓的“副作用敏感性(collateral sensitivities)”,这些特性与导致耐药性的基因组变化无关。研究者假设Osimertinib耐药的NSCLC可能依赖于某些特定的、与EGFR信号通路独立、且可以被靶向治疗的细胞过程。这些过程的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克服EGFR突变NSCLC患者中出现的Osimertinib耐药性问题。


研究中,细胞系被分为两组:一组接受Osimertinib处理,这些细胞系培养在浓度递增的Osimertinib中(大约10-14周),直到GI50持续增加10倍以上,从产生Osimertinib耐药。


另一组作为对照,包含了未经Osimertinib处理的亲本NSCLC细胞系。研究者对这些亲本(原始)细胞系和Osimertinib耐药的NSCLC衍生物进行了全基因组CRISPR-Cas9功能丧失筛选。通过对混合库进行深度测序(覆盖度>500x),并进行解码,从差异富集或耗尽的sgRNAs中得出基因水平的“必需性评分”,以识别出在耐药细胞中特别关键的基因。


01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衍生的细胞系中,前500个差异必需的基因(例如,对Osimertinib耐药细胞生长至关重要,但对药物敏感细胞可有可无的基因)中,有8个基因在迄今为止筛选的所有6个细胞系中都有共同表现,另外85个基因在4个筛选的细胞系中有共同表现,这些数量显著超过了偶然预期的数量。



有趣的是,这些共有的必需基因在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显著富集,例如血红素合成酶(CPOX)、线粒体黄素蛋白氧化酶(PPOX)和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以及与未折叠蛋白反应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其他候选基因,表明它们可能是Osimertinib耐药NSCLC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应地,遗传和药理学抑制血红素合成不仅显著减少了Osimertinib耐药NSCLC衍生物中的克隆形成,而且部分恢复了这些耐药细胞对Osimertinib的敏感性。这意味着通过干预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可能为克服Osimertinib耐药性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02

总结讨论


研究结论指出,多种Osimertinib耐药的NSCLC细胞群体对血红素合成及稳态的干扰表现出独特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独立于EGFR,且已知能够影响细胞代谢、活性氧(ROS)的产生、细胞凋亡以及对电离辐射的敏感度。因此,调节血红素稳态可能成为克服Osimertinib耐药性的一个有效策略,值得在未来的临床前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资料

GOODING A J, WOOD K C. Unbiased Functional Genomics Screen Identifies Unique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 in Osimertinib-Resistant NSCLCs.2024 WCLC.OA07.05.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编辑:赤芍
二审:梨九
三审:清扬
排版:半夏
封面图源:Pexels

医学论坛网肿瘤号
医学论坛网肿瘤发送国内外肿瘤相关的前沿资讯、学术进展、病例讨论等内容,是肿瘤医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