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是实施教学的关键。
凤凰大语文推出的“灯下语文”备课音频课程,邀请一线语文名师,就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一篇文章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新感悟、新见解,与大家分享交流!
备课人:李燕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老人与海(节选)》】
撬动外国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
——以《老人与海(节选)》为例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 李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外国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作品,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揭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教学时老师们都会想到将课文小说节选部分的学习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结合起来,但是四本外国小说的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笔者试图以《老人与海(节选)》为例,提供整体的阅读计划、具体的批注式阅读方法举隅及阅读问题设置作为支架,上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始课,撬动外国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欲望,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老人与海》阅读计划及阅读方法
第一阶段初读与感悟——直觉式阅读
《老人与海》阅读主要在课外进行。建议教师把《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的专题课堂研讨时间确定为高二年级,学校可在高一下学期最后一周布置《老人与海》阅读任务,进行非指导性的直觉式文本解读。此时,应尊重学生的最初阅读体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原发性、原创性思考,进而形成独特的言语智慧和情感素养,学生可仿照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随心而动,体会作品的整体文脉与情调。读后,撰写“初读感受”和“我的最大疑惑”。
第二阶段细读与分享——对话式阅读
开学后,组织阅读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即《老人与海》的主题式问题报告会。以“初读感受和疑惑”为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对《老人与海》不同关注点指导他们组建不同的阅读研讨小组。在自主细读的过程中,可采用评点式阅读法,记录自己的点滴感悟,同时,将自己的独特思考渗透其中,初步开拓出文本的意蕴或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然后,小组成员间就本次主题展开探讨,形成读书报告,进一步扩展到全班同学就这一主题的合作探究。在具体的课堂研讨中,师生各抒己见,相互激发,进而激活思维,生出新的思考。历时两周共4个课时。
第三阶段研读与表达——反思式阅读
就每一次对话式的交流成果进行反思式阅读,进一步研读文本,读写结合,撰写阅读成果。学生最后可以将这种反思式阅读所得的成果,进一步撰写成观点鲜明,论证翔实,逻辑严谨的小论文,将阅读成果文本化。整本书研读结束后提交,每位学生至少三篇,组内传阅,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学校可组织年级评选活动,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或推荐发表。
整个阅读实践活动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等相关的互联网展示平台,建立读书角、读书社、定期组织读书沙龙等方式,以方便学生及时发表感想,交流思想,分享相关信息;教师亦可及时了解学生阅读进度,阅读水平,给予及时反馈;也可以邀请感兴趣的家长,名家,相关专业人士参与论坛,以期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注式阅读举隅
在《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中,老师可以列举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并加以示例,以博通达,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一朵浪花摇曳另一朵浪花,激荡出文学巨浪的风采,去反观人类文学星空的智慧;以大文学大历史的角度,在同与异之间去领略文学风景,去探索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磁力,去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文学高塔。
(一) 关于作家的评介
要求:①可自己撰写,也可摘录其他名家所写;②能体现该作家的创作思想、精神品质;③大众已知的内容尽量淡化。
示例1:
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标杆人物。“迷惘一代”跟硬汉似乎矛盾且对立。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正是对人生、世界的迷惘和彷徨造就了思想者的孤独与崇高:认识人生的虚无感,悲剧感,反可以更乐观地去面对,保持人类的风度。正如中国的古老诗歌中的《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乐府诗集》)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他还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死亡与复活。”真正的英雄主义并非在于战胜外界的艰难困苦,而是在于深刻地理解并热爱生命本身。在面对生活的悲哀和历史的悲剧时,我们或许会感到无助和迷茫,但正是这些时刻,我们的理智和思考力会被唤醒,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会在悲哀中寻找到希望,在死亡中看到复活的曙光,这种体验让我们更加坚韧和勇敢。同时,在悲壮的人格美面前,我们会被深深地触动和感染。这些人格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力量,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和人格力量。我们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善良、宽容和坚强,精神生命也会因此得到复活和升华。最终,我们会发现,生命不仅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追求和创造。
(二)正文的注释与评点
1.注释
作品中涉及重要的(不给出注释的会影响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人名、地名、典章制度、意象等要给出注释。
要求:①做脚注;②依据必须为可靠辞书;③语言要简洁,是学界主流认可的观点。
示例:
“怪了,”老人说,“他又没去捕过海龟,那玩意儿才叫伤眼睛呢。”
“可你在蚊子海岸①附近捕海龟那么多年,眼睛不是还好好的吗?”
——《老人与海》
①蚊子海岸是绰号,真正的名字是莫斯基托海岸(Mosquito 英文原意为“蚊子”),位于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沿岸的加勒比海水域。
2.评点
《老人与海》属于中篇小说,学生是能保持较高的阅读专注度的。据此,名著的五分之一篇幅要有评点,并且尽可能包含如下几种类型,同时,各种类型的比例要均衡,不可畸轻畸重。
(1)自己的点评
示例:
“伟大的西斯勒的父亲就没受过穷,因为他父亲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在大联盟里打比赛了。”
——《老人与海》
点评:
海明威以棒球运动给小说提供一个大概的时间轴,暗示小男孩的年龄已有二十二岁。这为男孩有力气提着装有坚实的褐色钓索的木箱的同时还拿着鱼钩和带长柄的鱼枪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2)名家点评
示例:
这是男孩从露台餐馆带回来的,把那金属饭盒上下两层装得满满的。还有两套用餐巾纸包好的刀、叉和勺子则被他放在了口袋里。
“这是谁给你的?”
“马丁,餐馆老板。”
“我得去谢谢他。”
“我已经谢过了,”男孩说,“你就不用再去感谢了。”
“我会把大鱼的鱼腩肉送给他,”老人说,“他这样待我们不止一次了吧?”
——《老人与海》
点评:
在《老人与海》中,读者看到的只有温情。老人和男孩的深厚感情就不说了,连露台酒吧的老板马丁也经常给老人免费的饭吃,而老人则对他的邻居满怀感激,认为“我生活的这个乡镇很友好”。人在这里变成了大写的人,对应着的是自然。
——翻译家李继宏
(3)传承类评价(即名著的某一方面有传承关系,比如:艺术手法,意象,结构等)
示例:
总之,他的身上处处都显苍老,除了那双眼睛,依旧如大海一般湛蓝,闪烁着快乐的、永不言败的光芒。
——《老人与海》
点评:
湛蓝的眼睛,大海的一滴,透露出倔强和信仰。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苏东坡曰:传神之难在于目。
你对哪双“眼睛”一见倾心?
(4)对比类点评
①同题对比
示例:
“它不可能溜掉!”他说,“天知道,它不可能溜掉的,它不过是在兜圈子而已。没准儿它以前上过钩,多少长了点记性吧。”
点评:
拟人的手法,在老人眼中鱼儿灵性的。
我宁愿是只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
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
所以在那小小的鱼缸里它永远不觉得无聊, 因为7秒一过,每一个游过的地方又变成了新的天地。
它可以永远活在新鲜中……
——《鱼的记忆》徐志摩
②跨文体的对比
示例:
棕色的墙壁是用纤维密实的瓜诺树的大叶子铺平后层层相叠编织而成,墙上挂着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像和一幅科布雷圣母图,这是他妻子的遗物。
——《老人与海》
点评:
对比阅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北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课内外勾连式点评(教材与名著、名著之间在某一点或某一方面上的相同、相似、相近)
“耐心点,我的手,”他说,“我是为你而吃的。”
——《老人与海》
点评:
孤独中的自我对话。
中国传统文学中表现为:主客问答。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楚辞》中的《渔夫》等,以主客辩难的形式达到自我精神的和解或超脱或救赎。
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是在相反的两极——欢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狂喜与绝望——之间的持续摆动过程。
——德国 卡西尔
(5)互动性点评(与作者、文本人物、其他阅读者之间的互动)
示例:
暮色中,它们像小猫一样嬉戏。他喜爱它们,就像喜爱那男孩一样, 可他从未梦过那个男孩。
——《老人与海》
点评:
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以及欢乐,并不是都没有意义的。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好书推荐:
《梦的解析》(德语: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又译作《解梦》。
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阅读问题设置
《老人与海》的课文虽然有相对独立性,但与整本书的关系密不可分,海明威的“八分之一”理论也正适用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或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以课堂阅读的“八分之一”撬动课外阅读的“八分之七”。
问题设置示例:
八分之一 VS 八分之七
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冰山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
……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海明威
海明威用“冰山原理”去写作,《老人与海》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是什么?请你来俯瞰这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你拍出的镜头是怎样的?请用文字来描绘它。
示例:
镜头一: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未捕着鱼,后来,终于独自钓上来一条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镜头二:桑地亚哥者/古巴老渔夫也/钓于海上/凡84天/未得/复独往/终钓一大鱼/其体甚巨/所乘之舟亦不如也/缚鱼于船侧返/群鲨袭之/翁力博/仅得一鱼骨/返
请你从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探索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示例:
成长主题:海明威小说常描写两个世界,一个是成人的世界,一个是孩子世界。孩子带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使他见到他过去的自我。所以,独自在海上的那三天里,他经常念叨着:“ 但愿那孩子在这儿就好了。”每说一遍,他就能重振精力来应付这艰苦的考验。
悲剧主题:老人和大鱼是悲剧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偶有所得,最终仍一无所获;偶有所获,最终仍是失败。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 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认为:悲剧主人公“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老人圣地亚哥犯了一个什么错误?“我出海太远了”。杀死大鱼后老人的行动更是犯了致命的错误,他必然要受到惩罚。
英雄主题:这是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是人类对自然,陆地对海洋的征服与探索,是充满主观昂扬向上精神的现实主义的力作。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
你还能探索到哪些主题?请尝试列举,并选取其中一个主题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老人与海[M]. (美)海明威(Hemingway, E.)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文末互动
关于《老人与海(节选)》
您有什么新的见解与感悟
欢迎留言分享
留言点赞第一名的读者
将获得凤凰精美图书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10月24日17:00
李燕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语文教师,校办副主任。荣获南京市鼓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教育突出贡献奖、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称号。
往期推荐
灯下语文 | 卢奕辰:少不了的米考伯,绕不开的经济学
灯下语文 | 刘亚男:《复活》开端中的不寻常处 ——带着问题深入小说阅读
灯下语文 | 卢奕辰:玛丝洛娃的清醒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凤凰大语文
微信号|fenghuanggzyw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